医学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18陈祥鋅刘小燕
何 鲜,陈祥鋅,刘小燕
(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广大居民越来越关注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等相关问题。大学生身心发育趋向成熟,其对营养知识的正确掌握是促进自身及患者健康的基础。但多项研究显示[1-6],部分医学生不仅理论知识不足,而且营养态度及行为水平也较低。因此,探讨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改善其现状非常必要。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某医学院校500名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及相关人群进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大学生500人开展纸质问卷调查。剔除缺失和异常数据后,回收有效问卷共481份,有效率为96.2%。
1.2 研究方法
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开展线下纸质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户籍等)、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4个部分,以填空和单选的形式进行回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营养态度和行为健康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实际调查人数481人,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
2.2 营养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2.1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单因素比较 对问卷中17项营养知识题目进行赋分,问卷满分为17分,答对者得1分,答错者不得分。根据公式[7]:总体正确率=总正确数/(总人数×题数)×100%,481名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总体正确率为69.72%。481名大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82±2.67)分,其中最低分为3分,最高分为17分。大多数学生得分集中在10~13分,占总人数的42.8%,得分在10分以下和13分以上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28.7%和28.5%。不同性别、年龄、学位、每月饮食支出以及是否学过营养课程的大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比较(±s,分)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比较(±s,分)
组别 选项n t P性别户籍年龄(岁)学位男女城镇-3.01 0.40-8.12 4.778 0.003 0.683<0.001<0.001每月饮食支出(元)2.3840.024是否学过营养课程农村≤20>20医学理学≤1 500>1 500学过未学过154 327 207 274 239 242 255 226 453 28 265 216得分11.29±2.60 12.07±2.66 11.87±2.82 11.77±2.55 10.92±2.50 12.78±2.51 12.35±2.51 11.21±2.72 11.91±2.57 10.25±3.63 12.91±2.44 10.48±2.3011.13<0.001
2.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学位、每月饮食支出、户籍和是否学过营养课程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将营养知识所得分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经初步筛选后,性别、学位、每月饮食支出和是否学过营养课程4个协变量进入方程,方程为:Y=16.806+0.967X1-1.051X3-1.557X4-2.360X5,说明性别、学位、每月饮食支出和是否学过营养课程是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赋值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4。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营养知识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3 营养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3.1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营养态度单因素比较 对于“很有兴趣了解营养知识”,不同年龄、学过营养课程和未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平时是否关注营养方面的信息”,不同性别、户籍的学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营养知识对健康很重要”“很有必要学习并运用营养知识”“知道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会运用于生活”这3个问题的态度,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和没有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5。不同每月饮食支出、学位的大学生营养态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5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的营养态度比较[n(%)]
2.3.2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营养态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平时关注营养方面的信息”,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户籍和性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影响“平时关注营养方面的信息”的态度,相对于女生,男生更积极(OR=0.490,95%CI:0.282~0.849 ,P<0.05),结果见表6。其余人口学特征对营养态度其他项目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6 平时关注营养方面的信息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营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4.1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营养行为的单因素比较 对于“几乎每天吃早餐”的行为,不同性别、年龄、户籍的学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每天新鲜蔬菜食用量大于300克”的行为,不同性别、每月饮食支出的学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每周吃4次以上深色蔬菜”的行为,不同户籍、学过营养课程和未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每天新鲜水果食用200克以上”的行为,不同性别、学位的学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几乎每天饮用奶及其制品”和“几乎不吃油炸食品”的行为,不同户籍学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几乎不吃烟熏制类食品”的行为,不同年龄、每月饮食支出、学过营养课程和未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7。
表7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营养行为比较[n(%)]
2.4.2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营养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针对“几乎每天吃早餐”的行为,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年龄、户籍和性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几乎每天吃早餐”的行为与户籍和性别有关,相对于城镇户籍,农村户籍的学生吃早餐频率更高(OR=1.547,95%CI:1.059~2.058,P<0.05);相对于男性,女性吃早餐的频率更高(OR=2.464,95%CI:1.656~3.668,P<0.05)。结果见表8。针对“每周吃 4 次以上深色蔬菜”的行为,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户籍、是否学过营养课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每周吃4次以上深色蔬菜”的行为与户籍和是否学过营养课程相关,相对于农村户籍,城镇户籍的学生每周吃4次以上深色蔬菜的频率更高(OR=0.630,95%CI:0.428~0.928,P<0.05);相对于未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每周吃4次以上深色蔬菜的频率更高(OR=0.671,95%CI:0.453~0.994,P<0.05)。结果见表9。其余人口学特征对营养行为其他项目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8 几乎每天吃早餐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9 每周吃4次以上深色蔬菜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营养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82±2.67)分,总体正确率为69.72%,这与高步刚等[7]对高职院校医学生营养知识调查结果显示的医学生营养知识总体正确率67.79%基本一致。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营养知识得分在10分及以上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1.3%,这个结果好于栗书艳等[8]49.5%的调查结果,可能是因为在医学院校的背景下,学生对基本的营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导致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的营养知识掌握程度较男生好(P<0.05),这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9-10]。每月饮食支出≤1 500元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饮食支出大于1 500元的学生(P<0.05),这与李淑玲[11]研究结果不一致,需要进一步验证。这可能是因为每月饮食支出少的学生更注意饮食的搭配与饮食卫生,在不健康食品上的消费较少所致。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较未学过的学生高(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13],可能是医学院校的营养课程开设提升了大学生的营养理论知识的储备,学生对正确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医学学位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理学学位的学生(P<0.05),这可能是由于学校对医学学位和理学学位的学生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同,同一门营养课程学时不一样,评价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对于医学学位的学生考核更加严格,这导致医学学位的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好于理学学位的学生。
3.2 营养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平时关注营养方面的信息”的营养态度方面,男生营养态度比女生好(P<0.05),可能与男生喜爱运动、注重体育锻炼、愿意关注营养相关信息,以改善身体素质有关。在“几乎每天吃早餐”的营养行为方面,相对于农村户籍的学生,城镇户籍的学生吃早餐频率较低(P<0.05),这可能与学生家庭环境有关。城镇生活节奏较农村快,父母经常不吃早餐,导致孩子也养成不吃早餐的生活习惯;而农村家庭生活节奏较慢,作息规律,子女养成每天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女生几乎每天吃早餐的行为好于男生(P<0.05),这可能因为女生平时注重身材管理、合理控制体重,更愿意通过规律均衡饮食来改善自身营养状况[14-15]。城镇户籍的学生每周吃4次以上深色蔬菜的行为好于农村户籍的学生(P<0.05),这可能是由于农村户籍家庭对蔬菜种类的选择比较单一,导致子女也容易选择单一种类的蔬菜。相对于未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学过营养课程的学生在“每周吃4次以上深色蔬菜”的行为上表现更好(P<0.05),说明营养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营养知识的储备量,对大学生形成健康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整体来看,学生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都不够理想。男生营养态度较女生积极,但其营养饮食行为较差,表明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仍停留在思想层面,未充分落实到行为上。学校应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课堂宣教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不仅要重视学生营养知识的学习,更要引导学生端正营养态度,从而形成科学的营养行为[16]。
4 结语
医学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较好,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受到性别、户籍和是否学过营养课程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干预,不仅重视学生营养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