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蔗机械化面临的问题分析与措施建议
2022-06-18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吴传云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吴传云
○华南农业大学 区颖刚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黄晓斌
一、我国蔗糖产业逐年萎缩,甘蔗生产人工成本高企是主要原因
我国甘蔗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4 省(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0 年全国甘蔗种植面积1931 万亩,甘蔗产量10482 万吨,蔗糖产量1072 万吨,其中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甘蔗产量、糖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68%、70%、63%以上。
表1 2019/2020 年主产省份甘蔗生产情况
近年来,受甘蔗生产成本高、种植比较效益低、国际竞争力差等因素影响,我国蔗糖产业在逐年萎缩,如表2 所示。2020/2021 年全国甘蔗实际种植面积约为1600 多万亩,今后预计将会稳定在1400 万亩左右。
我国甘蔗生产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是机械化水平低,除耕整地外,其他各个生产环节以人工为主。2019/2020 年甘蔗生产成本见表3。人工成本达到1050 元/亩,占到甘蔗生产成本的47%,其中人工砍蔗成本为675 元/亩,占人工成本的64%。人工成本高、特别是人工砍蔗成本高已成为制约我国甘蔗产业健康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收获环节机械化极为紧迫。
表2 近年来全国蔗糖产业发展情况
表3 2019/2020 年甘蔗生产成本构成情况(元/亩)
二、甘蔗收获机利用率低是甘蔗机收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2019/2020 年我国甘蔗主产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5%、41%、3.28%,综合机械化率51%;预计2020/2021 年分别为95%、45%、4.9%,综合机械化率53%。我国甘蔗机收水平极低、增长极为缓慢,成为制约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突出瓶颈。然而,甘蔗机收水平低并不是因为机具数量不够,而是因为机具利用率太低,机具作业效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2020/2021 年榨季,主产区可投入的甘蔗收获机2665 台,主要为国外主流和国内仿制的切段式联合收获机,单机作业量不足300 亩/榨季,如表4 所示。按甘蔗亩产量4~5 吨计算,单机作业量不到1500 吨/榨季,不足国外单机作业量15000~18000 吨/榨季的9%。
表4 2020/2021 年全国甘蔗机收情况
根据广西农业农村厅统计分析,2021/2022 年全区甘蔗联合收获机2431 台,理想作业量应该是752.7 万亩、3096 亩/台,实际作业量却只有50.11万亩、206 亩/台,如表5 所示,机具作业效能只发挥了6.6%。
表5 2020/2021 年广西甘蔗机收情况
三、蔗田条件差、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多方不接受是甘蔗收获机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主产区蔗田条件差。2020/2021 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1197 万亩,丘陵山区占比78%,规模化种植面积177 万亩,宜机化面积不足20%。现有的联合收获机不适合丘陵山区小地块。
二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我国传统的甘蔗栽培行距为0.9~1m 左右,行距太小,大中型收获机轮子容易碾压蔗垄,造成田间损失和蔗头碾压,并影响收获的效率。宽窄行栽培模式由于中耕培土不到位,收获时蔗垄呈火山口形状,甘蔗根茬破损严重,收获损失也高。另外,甘蔗品种培育强调高产高糖,往往不适合机收,容易折断破裂。
三是糖厂不接受。切段式机收蔗含杂率在8%以上,相比人工砍蔗1%的含杂率,多数采用“一步法”直接制取精糖的糖厂对机收蔗的接收程度不高,少数采用“二步法”(粗糖+精糖)的糖厂直接进口国外粗原糖或糖浆来精炼。目前广西糖厂接受的甘蔗95%为人工砍收,只有不到5%为机械收获。
四是蔗农不接受。切段式机收蔗难以储存,必须在24 小时内进糖厂,同时产生28%的进厂扣杂率,以及留在田里的高损失率、高破蔸率、低宿根发株率,相比人工砍蔗,综合节本效益不明显,蔗农接受度不高。
五是机手不接受。糖厂和蔗农接受程度不高,导致现有机具一半闲置,机具利用率低,机手作业收益差,不愿意从事甘蔗机收作业服务。
四、进一步工作措施建议
1.加大蔗田宜机化改造力度。推广适宜机收的1.2m 以上宽行距种植机械化技术,淘汰现有的小蔗农0.8~0.9m 行距密植方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模式,减少机收损失率。
2.提高切段式甘蔗收获机利用率。推动糖厂改造制糖工艺,加大对切段机收蔗的接受度,提高切段式联合收获机利用率。
3.探索整秆式联合收获方式。总站开展了不剥叶不去稍“一刀砍”整秆式收获方式入榨试验,结论是“入榨作业故障率高、糖厂生产能力下降、出榨糖汁质量达不到要求”;而目前在用的剥叶去稍整秆式联合收获机适用性差、可靠性差、作业效率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4.着力解决丘陵山区小田块机收问题。推广“整秆割堆+地头除杂”分段式机收技术,扶持农机企业生产专用割铺机和剥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