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022-11-2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农机推广站张红梅康维嘉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农机推广站 张红梅 康维嘉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牡丹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点,从引进、试验、示范到宣传、推广、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其他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推广历程
牡丹区位于鲁西南,属黄河冲击平原,耕作层深厚疏松,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2005-2007年该区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园,进行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试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深松、统一播种。2008-2010 年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12 年承担了山东省财政支持保护性耕作项目,之后,在部、省、市有关项目的支持下,经过不懈的努力,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农机深松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牡丹区已经全部实现了小麦联合收获、玉米免耕播种、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松2~3 年进行一次,只有小麦播种方式还有免耕播种、宽幅播种、传统播种三种方式同时存在。截至2020 年底,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保有量达12800 余台,其中谷物联合收获机343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591台,免耕播种机1963 台,精量播种机1895 台,深松机533 台,秸秆还田机2399 台,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40 余万亩。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技术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广大机手、群众的参与。为此,牡丹区农机推广站积极争取省市农机部门、区政府、区农业局、乡镇、行政村的支持与配合。省市农机局领导多次到牡丹区进行现场指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农业、农机、示范区所在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示范园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落实、组织协调、监督实施工作。成立了由区农机推广站、农技推广站及示范区农机站管理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机具演示、调试检修、跟踪服务、作业面积核实、技术指导、组织机械作业等工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政策引导。积极争取市、区政府扶持资金,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依靠地方配套和其它多渠道筹集的资金,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有效调动了农民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一是利用市、区两级资金,我们陆续购置了17 台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免费提供给乡镇农机站、农机合作社进行示范作业;二是对新建核心示范区的深松作业、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补助作业费;三是对保护性耕作机械实行双补贴政策,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30%的基础上,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再追加补贴。牡丹区坚持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为重点机具进行优先补贴,保护性耕作机具保有量快速增加。
3.落实各类农机项目,发挥带动作用。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农机深松等各类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选择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宣传推广、农机作业,对项目资金设立专门帐户,由专人管理,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4.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搞好农机作业。牡丹区现有农机合作社65 家。发挥合作社的机械优势,组织引导农机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农机作业合同,开展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等农机作业,既确保了作业质量,又提高了作业效率。
5.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认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电视专题讲座,走访群众、发放明白纸与宣传册、村喇叭广播、新闻媒体宣传、送科技下乡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培训宣传。
三、取得的效果
1.节本增效。
(1)节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每年少浇水1~2 次,亩节支20 元左右。
(2)节肥。免耕播种机械将化肥集中深施于种子下5~10 cm,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传统耕作播种小麦每亩需要施复合肥50 kg,现在只需30~35 kg,每亩节省肥料15~20 kg,每亩可节支40 元左右。
(3)减少机械作业程序。机械作业由玉米收获、施肥、旋耕灭茬或深耕整地、播种四道工序,减少为玉米联合收获(深松2~4 年一次)、免耕施肥播种两道工序,减少了机械进地次数和机具投放量,每亩降低作业成本30 元。
(4)增加粮食产量。经专家实地测产,证明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比传统耕作方式增加粮食产量8~20%,每亩可增产粮食约70 kg,增收140余元。
2.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保护性耕作技术把作物秸杆粉碎还田,充分利用资源,培肥地力,有效遏制了秸杆焚烧,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在源头上解决了秸杆、柴草乱堆乱放的问题,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3.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保护性耕作简化了作业环节,缩短了农时,减轻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一方面,农民可外出打工挣钱,也可发展养殖业和其他产业,繁荣了农村经济。另一方面,发展了一批农机大户,使农机作业步入了市场化运作轨道,促进了农机服务业的发展。
四、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认识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点。牡丹区通过召开现场会、演示会、组织观摩活动、电视讲座、媒体宣传、科技下乡以及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的示范效应、示范种植户的现身说法等,转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和陈旧观念。群众只有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好处,才能自觉变革传统耕作习惯,主动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2.搞好机手技术培训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保护性耕作技术装备对部分机手来说,属于新事物,关键是搞好机手的技术培训,让机手熟悉掌握机具的操作、调整、维护、保养技术,才能保证作业质量和实施效果。
3.选好示范区位置,可充分发挥带动效应。示范区位置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示范非常重要。要综合机械现状、地理位置、土地面积、作物类型等因素,只有便于机械化作业、交通便利,方便召开现场会、演示会,才能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推广。
4.抓好新建示范区的作业质量,可促进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新建一个示范区,农机部门一定全力以赴,重点抓好第一年的机械深松、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取得良好的作业效果,下一年会起到非常大的星火燎原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一大片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否则,若第一次作业效果不理想,会给今后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5.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避免造成作物减产。
2007 年在孟庄村推广机械深松和小麦免耕播种,该村土壤粘性大,犁底层深厚,板结严重,深松后土块大,土壤缝隙深,小麦播种后不仅出苗率低,出苗后也有许多麦苗死亡,造成当季小麦减产严重。事后总结教训,若小麦播种前进行整地、镇压,可有效避免损失。农机新技术在进行大面积推广前,一定反复进行多次试验,制订完备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