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2022-06-18李贵菊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三年级小学数学

李贵菊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包含了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术界积极探索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受到高度重视,并已被教师广泛认可和使用。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将基于生命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特定的教学过程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年级;生活化教學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重视教育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已得到许多教师的重视和认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将教科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生活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在改善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后,进一步阐述了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应用在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内涵

小学是学生学习阶段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学生需要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在不否定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课堂化与数学知识生活化相结合,更好地为学生学好数学创造条件。闻名世界的笛卡尔、华罗庚等数学家,不是单纯地依靠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发明、创造,而是将数学知识更有效地结合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1]。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一)开展生活实践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

数学知识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好数学知识,并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学习。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在教学该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四边形或四边形材料,然后在教室中进行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规则的四边形,如计算机屏幕,键盘,电视,门,窗户等,到处都可以看到四边形。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数学课本,这也是一个四边形,让学生积极地收集,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性,借助生活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学习数学内容。

(二)联系生活开展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联系生活实际属于数学教学的重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时、分、秒”内容中,当数学老师讲授该内容时,需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考虑何时使用时、分和秒三个时段。这时,反应快的学生会直接说出手表或闹钟等,然后数学老师可以继续指导学生说:“请学生说出钟表哪个是时针、分针和秒针?”这样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想起他们通常会看到的钟表,然后回答数学老师的问题。在讲这些内容之前,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有效的互动来唤起学生的热情,这可以减少小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学习难度。

(三)布置生活化学习任务,为课堂奠定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定义生活化教学:“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知识。如果教师能够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前环节巧妙与生活结合起来,找准教学突破口,必定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对课本内容非常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内动力去学习和探究。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教师就提前布置具有生活化性质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体“带角”,用手机拍照并记录好物体名称。通过让学生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开展预习活动,不仅增加了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同时亦能消除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抵触心理,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后续课堂学习“角的判定”这一知识点奠定良好基础。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强化生活联系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不外乎就是涉及公式、定理、概念等,题型多为计算题、应用题等,缺乏趣味性,加之学生尚处于发展阶段,理解能力不高,学生学习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若不加以干涉,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逐渐被削减。因此,教师可借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手段,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简化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以问题为抓手,创设学生喜爱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一听是游乐园,学生兴致被点燃,话题一下打开,大家争先恐后说到:"我喜欢坐旋转木马""我喜欢摩天轮""我喜欢翻滚列车"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接着教师引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鼓励学生结合定义进行思考:"游乐园哪些项目属于轴对称图形呢?"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乐场情境,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贴近生活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强化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五)开展数学生活实践,突破思维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肩负起传道授业的责任,还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来论证课堂所学知识。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契合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看待问题,突破思维创新[2]。

例如,在开展《方向与位置》单元教学后,教师可以在课前打印学校多功能厅的入场券,学生随机抽取,并根据入场券所印的位置准确找出自己的座位。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学生全部入座后播放一些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如此一来,学生们踊跃参与,活动氛围异常活跃。比如,所抽取的入场券上印有"东区、第4排、第5列",那么就需要学生先确定东区位置,然后找到第4排、第5列的位置坐好。通过这样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还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史料的了解,进一步推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感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进一步对生活化数学教学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生活化教学价值,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恒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宁光波.生活中的数学——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J].新教育时代,2021,10(4):27-27.

[2]占慧慧.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式探究[J].情感读本,2020,5(11):125-125.6080846C-0F51-4AA3-86E1-62FC372FFD5A

猜你喜欢

三年级小学数学
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三年级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
三年级英语对话课错例分析及评价作业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