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
2022-06-18吴汉初
吴汉初
摘要: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条件,体育课程是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受到各界重视。体能训练是体育训练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体育素养发展的基础环节,在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中有所缺失,为了指导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科学开展,本文从建设体育文化,增加体能训练意识;细化体能设计,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寓教于乐提升趣味;构建考核体系,保障体能周期发展四点建议意见。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策略研究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使得曾经一度边缘化的体育课程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教师也逐步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追踪分析发现,在具体实施环节,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未实现根本转化,仍然保留一些较为落后的理念,导致小学体育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过度娱乐化、课程内容联系松散、体育目标达成度不足等现象,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体育课堂的基本环节——体能训练角度入手,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推动进行探讨。
一、建设体育文化,增加体能训练意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竞争软实力的构成部分,也是校园精神的展现,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将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利用宣传栏、文艺表演等活动形式进行体育宣传,帮助教师、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了解体能训练在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课堂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增强体能训练意识,让教师体能训练设计、学生参与体能训练更加主动,形成相关意识,双向合力推动体能训练深入改革的实现[1]。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中的《蹲踞式跳远(三)》活动为例,蹲踞式跳远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体育活动内容,整个跳远过程可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在学校的文化墙上可以专门开辟体育速递板块,将蹲踞式跳远运动的产生、发展、以及每个动作的核心要点展现在上面,提升学生对该项运动的兴趣,也提醒教师在训练中要关注核心动作训练。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亲身示范、学生实际练习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泛泛的掌握了跳远的步骤,对跳远过程中的细节把控不到位,对学生的训练效果有限,甚至学生不当练习会产生损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四个环节核心动作的体能训练意识,严格把控每个动作的掌握情况,在所有核心动作技巧全部合格后,进行组合练习。
二、细化体能设计,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科学细化体能设计的前提条件是要全面理解体育教学中体能的概念,体能常用概念是指,身体对环境、学习的适应能力,包含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五方面基本要素,教师在选择体能训练项目时,要从五要素入手,争取实现学生体能的综合强化。确定训练项目后,教师要评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训练强度的强度与密度将之间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当强度、密度的训练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设计内容时,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适当设计训练量,且要注意训练环节中的过度环节设计,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2]。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中的《接力跑》一课为例,五年级的学生与低段、中段的学生相比,经过四年的系统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接力跑训练中对学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要求较高,学生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爆发力,考虑到训练对学生要求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教师可以以100米训练为主,每节课安排2-3次,对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进行练习,其次可以安排《欢乐舞》定时跑,练习学生耐力。
三、融入游戏活动,寓教于乐提升趣味
传统的体能训练通常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反复练习同一个枯燥、单一的动作,对于正处于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体育课堂中十分困难,且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所不同,对于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体能训练的难度较高、又十分乏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这对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游戏作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体育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体能训练活动当中,寓教于乐,提升体育课堂趣味,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实现体能训练目标,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时要注意,适当、适量,避免游戏过量导致课程过度游戏化,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阻力[3]。
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跑步掷垒球或沙包》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将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活动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需要对学生的跑步、投掷等进行体能训练,以投掷活动为例,教师与学生实现商定时间点位代表的口令含义,如六点钟方向是反向投掷,九点钟方向是向左投掷等,先从静态定点向框中投掷练习开始,后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开展动态移动练习,让学生练中学,增强体能训练趣味性,又实现学生的体能素养发展。
四、构建考核体系,保障体能周期发展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评价来自于考核结果,特别是对于体育课程来说,考核结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学生的体能发展会有及时性的变化、也会有长期性的变化,体能训练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制定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衡量指标之一,借助周期性的考核体系,了解学生的体能发展情况,并设计周期性的训练及考核指标,以保障学生体能训练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學目标[4]。
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分腿腾跃》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开展系列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应摸底考核,并制定第一周期训练计划,科学安排学生的体能练习和实战训练,对学生实行周期性能力考核,以方便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的体能发展情况,适当调整后续训练计划。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课堂中上述教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不够科学,教学技能水平有所不足,推进小学体育课程的深入改革,要从课堂开展实际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体能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但体能训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却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认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细化体能训练中的内容选择、环节安排、游戏设计、考核指标扥内容,使体育课堂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王梅兰.体能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J].运动精品,2021,40(10):24-25.
[2]王美娟.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0):38-40.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1-1579-2260.
[3]陆萍.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07):39+41.
[4]殷海萍.借助体育课堂活动加强小学生体能训练[J].田径,2021(0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