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区出士长颈瓶赏析
2022-06-18郝素梅常祥刘秀玲
郝素梅 常祥 刘秀玲
长颈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瓶类,其主要特征为喇叭状侈口、细长颈、圆鼓腹。据相关研究,南北朝之前我国很少有这种形制的瓶形器,这类器物可定名为净瓶或宝瓶,其用途和形制的渊源,应是受到印度佛教和相关艺术的影响而产生的。①河北景县北魏正光二年封魔奴墓出土的两件铜制长颈瓶,其性质就被相关学者定位为净瓶。?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和壁画之中,净瓶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图像。如河南安阳隋张盛墓中出土的一件僧俑,左手提一件长颈瓶。
瓷制长颈瓶应是仿制佛教中的金属瓶而来,最初也是作为盛水器来使用。随着佛教的影响和社会的发展,加之其兼具实用性和观赏价值,慢慢融入到普通百姓生活中,种类也随之增加,造型发生诸多变化,按其功能大体分为实用器和观赏器,但长颈的外形特征一直流传下来。济南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就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长颈瓶,其时代从隋唐一直延续至明代,且不乏精品。
章丘合庄墓地出土一件隋代长颈瓶(图1),灰胎,素烧。侈口,圆唇,细长颈,鼓肩,弧腹,圜底,圈足很矮。在颈肩结合处有一周颈与腹部分别制胎后的粘接痕迹。口径6.01、高26.40、腹径15.51、底径7.40厘米。整體造型简洁、大方、美观,壁面基本平整光滑。这种长颈瓶形制与早期金属质地净瓶较为接近,在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就有出土,⊙一直延续到唐代。济南洪家楼隋代墓葬中曾出士两件,一件灰胎青釉、一件灰胎素烧。⑤
唐代济南地区的长颈瓶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突出特点为口和颈部变得宽大、圈足变高。济南高都司巷遗址出土的一件唐代白釉长颈瓶(图2),口部向外敞开,圆唇,颈较长,鼓肩,弧腹逐渐内收,高圈足呈喇叭状,除圈足施青釉外,整器通体施白釉。口径8.39、腹径9.49、底径7.01、高18.19厘米。整体造型美观、曲线流畅婉转,实用性和观赏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宋金时期长颈瓶开始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口部出现卷沿、花口等多种形制,腹部出现圆腹、垂腹等形式,有些圈足变得更高。章丘女郎山一座宋墓出土的绿釉长颈瓶(图3),尖圆唇,口沿外卷,口部呈喇叭形状,长束颈,
鼓肩,弧腹缓缓内收,喇叭形高圈足,整器施绿釉。口径12.60、底径9.01、高24.59、壁厚0.51厘米。瓶口有着优美的曲线,瓶身显得典雅高贵,整体没有多余的刻划,也没有进行特意的雕琢,通体淡雅的绿色反倒是显得清新脱俗。这件瓷瓶的形制除卷沿外,其余和前述高都司巷遗址出土的唐代长颈瓶较为相像,整体更显修长,应属于北宋早期。
济南宽厚所街遗址出土一件的金代黄釉花口长颈瓶(图4),荷花口,长颈,颈部刻有凹弦纹,鼓肩,弧腹, 喇叭状高圈足,黄色釉施及底部。口径9.01、高23.40、底径9.51厘米。这件瓷瓶是在卷口沿长颈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瓶口如盛放的荷花而得名。整体造型非常美观,风格别致,犹如一簇绽放的花朵,亦如一位穿着裙装亭亭玉立的少女,使得观赏性和艺术性都大大提高。此瓶与河北省磁县观台磁州窑址第三期出土的典型金代花口长颈瓶形制基本一致,仅釉色不同。
宽厚所街出土的另一件金代绿釉长颈瓶(图5),微敞口,细长颈,鼓腹下垂,腹部几乎接近于底部,矮圈足,绿釉及底部,釉少许脱落。口径5.16、底径6.80、高21.6厘米。辽宁省朝阳金代壁画墓⑥出土的孔雀绿釉长颈瓶外观与此瓶基本一致,褐红色陶胎,胎质粗松,外面挂着粉衣,通体施低温翠绿釉,釉层剥落严重。
从目前资料来看,宋金时期长颈瓶主要用于插花,所以,亦可称作花瓶。如甘肃镇原县出土北宋浮雕画砖文中描述了墓壁雕砖中雕出长颈卷沿喇叭形足的瓶用来插莲花;⑦河南焦作电厂的金代壁画墓中,墓室西北壁画出的花口长颈瓶,瓶中插有花卉?。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但最初这类瓶并不是作为花瓶使用,从晚唐时期开始,由于生活用具的改变、高型家具的广泛使用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使得观赏用的花瓶一并流行发展起来。再加上他优美典雅、别具一格的魅力,至宋代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而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亮点。由于文人雅士的推崇,民间也将其作为艺术生活的点缀之物。
元代开始,又有一类长颈瓶流行开来,那就是玉壶春瓶。一般认为是因宋代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也有说是因“玉壶买春”而得名,以简洁优美的造型深受世人喜爱。济南郎茂山元代墓出土一件玉壶春瓶(图6),敞口,翻唇,颈部细长,近底处内收。腹部呈椭圆形且下垂,微喇叭形圈足,斜直形内壁,有一凸起位于圈足的中心位置。除却圈足底外通体施白釉,色泽温润,开片纹,足底胎质较红,足内用毛笔书写“大元曲氏”黑体字,仅残留部分痕迹可辨认。高31.13、口径8.61、底径8.02、腹径15.42厘米。整体造型纤细,一眼望去优美之姿尽收于眼底。根据时代特征判别,此件玉壶春瓶应属于元早期。明代玉壶春瓶在社会上极为盛行,章丘女郎山明代墓群中就随葬了较多此类瓷瓶,折射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些瓷瓶以酱釉、黑釉为主,大多口径7.01、腹径12.01、底径7.01、高20.01厘米左右,整体形态相近、但又有着各自不同特征,有的简单素雅、有的纹饰精美。图7玉壶春瓶口部微敞、圆唇微方欠规整,长颈较细,下腹微鼓,圈足较矮。胎呈浅灰色,除圈足底部外通体施酱釉。有1周凹槽饰在口沿面上,颈部至鼓腹部依次平均饰3组凸弦纹,且每组两周,其中有1周缠枝花纹饰于上部两组凸弦纹之间、花枝流畅自如。图8玉壶春瓶唇部微尖,折沿较宽,细颈,溜肩,圆垂腹,平底,圈足较矮。胎呈浅黄色,釉不包底,其余部位均施黑釉。图9玉壶春瓶圆唇,口沿外折,不规整,喇叭状颈较细,溜肩,垂腹,圈足较矮。2组凸弦纹分别饰在肩部和垂腹部,在2组凸弦纹间饰周如意云头纹。胎呈黄褐色,除圈足底外通体包黑釉。图10玉壶春瓶尖圆唇,口部微敞,束颈较细,鼓腹位于下腹部,圈足较直,胎呈白色,下腹部至底无釉,其余部位施酱釉。图11玉壶春瓶圆唇,口部外敞,束颈较细,溜肩,长弧腹,下腹微鼓,平底,矮圈足。肩部饰3周凹槽,鼓腹处饰1周凹槽。浅黄褐胎,除圈足处外,其余部位均饰酱釉。从这些出土品来看,明代玉壶春瓶在元代基础上有了一些改变,外形敦厚朴实,有别于元的修长,整体来讲比较粗犷、沉稳、圆润,个别显得较笨重。特别是明晚期,受到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衰落的影响,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都有较大下降。整体造型较粗矮,颈部非常短,腹部大,工艺水平整体跌落。
长颈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特有的一种器形,其发展自成体系,从济南地区出土的各时代长颈瓶可管窥一斑。尽管每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审美标准、工艺水平、造物思想不同,其外形也会发生随之变化,但长颈的特征一直延续下来,并成为一独特门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注释:
①孙勐《从北京出土的几件邢窑长颈瓶说起》,《收藏家》2017年第7期。
②范佳楠《南北朝墓葬所见铜礼佛用具》,《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年第1期。
③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隋张盛墓发掘记》,《考古》1959年第10期。
④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1期。
⑤宋百川《济南市洪家楼出土的一批隋代瓷器》,《文物》1981年第4期。
⑥陈大为《辽宁朝阳金代壁画墓》,《考古》1962年第4期。
⑦许俊臣《甘肃镇原县出土北宋浮雕画砖》,《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6期。
⑧焦作市文物工作队《焦作电厂金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90年第4期。
(责任编辑:李红娟)CEE87A6F-8111-4EA8-8002-8FA8A281F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