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在“说话”
2022-06-18
我们的身体其实也会“说话”,打哈欠时下巴“咔哒”响、上下蹲起骨关节“咔咔”响、肚子里的“咕咕”叫……当我们的身体快要“扛不住”的时候,可能会以“发出声音”的形式来传达讯息。你都正确接收到了吗?
我们的身体其实也会“说话”,打哈欠时下巴“咔哒”响、上下蹲起骨关节“咔咔”响、肚子里的“咕咕”叫……有些时候,这些声音作为生理现象,无关紧要。但有些声音,却预示着身体即将出问题。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身体快要“扛不住”的时候,可能会以“发出声音”的形式来传达讯息。你都正确接收到了吗?
打哈欠时,下巴“咔哒”一声
不知道大家大口吃饭、哈哈大笑或者打哈欠的时候,会不会突然听到自己的下巴“咔哒”一声。这时候,往往要摸摸自己的下巴,确定它还在才放下心来。
这种症状可能是有颞颌关节紊乱。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生率在28%至88%之间,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至5倍。
颞颌关节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的髁突、下面的关节窝和中间的关节盘。当我们张闭口时有声音,就是那块关节盘在张闭口过程中没有正常运动,弹来弹去,这就是颞颌关节紊乱。
除了开口时会有声响,颞颌关节紊乱还会导致疼痛,可能是耳朵附近疼,也可能是下巴周围或头颈部疼。大张口后合不拢下巴,或者出现障碍停顿,过一会儿又能顺利张口;情况继续加重时,可能会掉下巴,合不拢嘴。
如果真的出现“掉下巴”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及时就医,通过正确的手法进行复位,且要注意限制开口,不要大口咬东西,不要随意打哈欠,甚至笑的时候也要注意托着下巴。
一动关节就“咔咔”响
早晨起床时扭扭脖子,结果“咔嚓”一声清脆的声音;也有些人一站起来膝关节会出现“咔咔”的响声;甚至坐着工作时间长了,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扭扭腰就会发出响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医学上其实叫做“关节弹响”,是关节软骨摩擦、碰撞产生的,但并不一定就是有关节病。
关节弹响分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关节弹响,一般认为是关节囊被牵拉扩张,导致压力降低,关节滑液中溶解的气体突然猛烈析出造成的。其特点是不会产生疼痛感和关节障碍,只是单纯地发出声音,声音清脆且不连续,不需要特别处理。适当的生理性弹响是对身体有益的。因为发生弹响时,关节周围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受到了良性刺激,有助于缓解痉挛、消炎、减压、活络。这也是为什么推拿师在按摩时总会让关节咔咔作响的原因之一。
病理性弹响是关节解剖结构异常或损伤造成的弹响,如软骨损伤、关节发炎等,往往会伴随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干预,以防加重。
肚子不饿,也会“咕咕”叫
每个人都经历过肚子“咕咕”叫的情况,肚子饿了或是肚子受凉了都容易出现,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肠鸣音。当肠道蠕动时,里面的气体和液体就会随之运动起来,从而发出断断续续的气过水声,也就是咕咕声。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4至5次,声音比较低弱、和缓,通常需要借助听诊器才能听到。而在肚子饥饿或腹部短时间受到冷、热刺激时,胃部剧烈收缩会把更多空气挤入肠道,咕咕声较响,也就容易被听到了。
但若是在肚子不饿的情况下,肠鸣音的频率、音调、声响发生较大变化,很可能预示胃肠道出现了问题,要引起重视。一般肠鸣音活跃,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或消化道出血;肠鸣音亢进,则可能是肠梗阻。
心脏“砰砰”乱跳
日常生活中,我們总免不了经历心脏“砰砰”乱跳的情况,一般是运动后,吸烟、饮咖啡或饮茶太多后,又或是遇到紧张、激动的事情……但若是静静呆着也会乱跳,又或者反反复复、伴随不适,则需提高警惕,可能是心律失常找上门。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的一大类疾病,包括房颤、房扑、室早、室速等,这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要属房颤。
房颤,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房颤时每分钟心跳频率可达100至200次,严重时更会超过200次。此时心脏的跳动完全没有节律,多数患者描述为“心跳得厉害”“心脏乱跳”“心脏跳到嗓子眼了”等。有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5至7倍。
因此,一旦发生莫名的心跳紊乱,特别是伴随眩晕、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