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组群契约式”异步教学模式研究

2022-06-17戚俊娣贾连堃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体育部

体育风尚 2022年8期
关键词:组群实验班契约

戚俊娣 贾连堃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体育部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体育围绕着健康这一主线成为大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大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是领会精髓,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主观意识、兴趣导向和健康需求。就目前来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比如受家庭影响、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升学压力以及部分中小学校挤占体育课时间等因素影响,使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心理、体能、技能等方面很难完成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不能统一达成相同的教学目标,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仅从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逐年下降这一现象来看,就能客观地反映出部分同学参与体育锻炼是不够的。而大学阶段是学校体育的最后关键阶段,放眼未来,学生走出校门健康依然是终身的需求。那么怎样解决这些实质性问题,教学创新与改革迫在眉睫,除了国家政策的引导之外,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大做文章,从思想观念上和理论高度上不断创新,可以借鉴和融入“群组动力理论”与“契约学习”,引入“组群契约”模式,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师生需要合理协商签订契约;[1]引入异步教学,解决人数过多、学习兴趣不足、难易程度不等等传统班级授课制通常要面对的许多弊端。通过实施“组群契约式”异步教学模式[2],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落实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原则,将不同教学模块组合起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9、2020级8个体育选项班3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4个实验班,共计194人,男生127人,女生67人,4个对照班共计193人,男生125人,女生68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实验班采用组群契约式异步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技能主导的统筹教学模式,对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分析。

三、教学实验内容

(一)有效组群划分原则和具体方法

遵循高校教育理念与发展目标,采用合理安排、精心搭配、适时调整、明确分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特点等差异,进行不同特质、不同层次同质和异质的优化分组,分组教学的重点在“同质”相融,“异质”凸显分层。首先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各组再按运动能力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并分别取两名。具体分组即优秀A1.A2、B1.B2、C1.C2、D1.D2、良好A3.A4……D3.D4、一般 A5.A6……D5.D6、差 A7.A8……D7.D8。这样一来同组异质A1—A8、B1—B8、C1—C8、D1—D8四个组别;同组同质就包括A1A2、B1B2、C1C2、D1D2……和A7A8、B7B8、C7C8、D7D8四个组别;异组同质包括A1A2、B3B4、C5C6、D7D8……和A7A8、B1B2、C3C4、D5D6四个组别。

在复杂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对有效的分组,力求找出有效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分组形式,形成“赶、帮、超”和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浓厚的学习氛围,高效利用课堂资源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二)教学环节学习内容设置

体育课堂教学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前环节:教师采用线上形式,通过微信群、QQ群、腾讯课堂等多种平台进行学生全面情况摸底,发布教学任务,提供身体活动和体能锻炼的视频,提供领做徒手操和体能部分学生课前备课。鼓励学生利用好信息化平台,创新授课内容和形式;课中环节:教师重点讲解教学日历中所安排的新授内容,并介绍多种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对已学内容的巩固练习和拓展应用进行指导。常规锻炼内容由学生轮流组织和安排,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参与教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课后环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完成教师布置课后锻炼内容。老师采用微信群、QQ群、腾讯课堂等多种平台线上进行监督管理,可收集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课内有针对性集中解答。

(三)“课前+课中+课后”契约的合理制定:表1所示

表1 不同组群在不同时间段的契约对照表

四、“组群契约式”异步教学模式教学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类型组群的SWOT分析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滞,更多的是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把教学内容按程序化硬塞给学生,导致“吃不了”和“吃不饱”现象,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组群模式的学习环境,营造小组探讨、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组群模式教学首先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课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等做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课堂运动锻炼和分享学习时间,以指导者、协助者的身份解决各小组不同的问题。采用同组异质、同组同质、异组同质、异组异质不同类型分组教学,进行异步学习,可以培养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团结协助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这类静态分组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最佳学习平台。

除此之外,为提升小组成员互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以采纳更为有效的动态分组,难点是对师生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步或退步状况将打乱原来组别,及时进行弹性调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激发学生正视现实,不断进取。重新安排学习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由新组长负责协调组员解决学习中的“共同问题”,有利于提高组员之间的沟通效率,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通过对小组学习情况评价,既可提升组员的小组集体意识,又可激发组员之间的互助与监督。

(二)全过程多元评价机制分析

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运动参与+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多元评价,考试内容的设置由纯粹的单人项目向“单项+团队”相结合转变,由期末考试的“一次性”评价改为全过程多元评价[6],引入“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形式,提升评价的合理性。

1.学生自评。每次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可对本次学习过程做出自我评价,如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领做徒手操或体能训练环节的教学情况、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2.小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态分组”教学模式,组内问题优先由组长协助确定评价办法,再由每个组群根据教学效果集体评价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教师监督各小组执行。

3.教师全过程评价。根据课程需要,教师设置量化指标对学生进行“技能测试+身体素质测试”。测试内容包含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提升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教学效果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这是一个长期生活习惯积累下来的社会问题,单单靠一节体育课是很难解决的,尤其是一周仅仅一节体育课,更难发生质的改变。通过与学生深度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正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很强的锻炼意愿,但出于各种原因很难坚持锻炼。因此,在课后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意愿小组、被动小组等。利用组群原理,发挥组群效应“人云亦云”,相对固定的时间,三五成群互相督促、互相监督和互相鼓励,以个别学生的改变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改变,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期末的身体素质测试中,男生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提升效果非常显著,男生1000米、立定跳远和女生的800米提升效果显著。

经过一年教学实验,实验班在全场八字运球上篮、排球和接发球等技术考试中成绩提升效果非常显著,实验班排球发球提升效果显著。同时还将能力测试纳入考评之中,以“能够熟练掌握该技术、能满意的运用该技术,并能传授给他人该技术”作为优秀等级(90分以上)。实验班62.5%的同学能够达到优秀等级,远远高于对照班13.7%。这说明在同组异质的分组教学中,学生学会了思考,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最重要的是懂得相互间的分享,带领整个团队共同进步,这也充分呼应了当代大学的教育理念。

(四)学生养成运动习惯的对比分析

通过专题问卷调查中发现,在组群效应和合理的契约综合作用下,实验班85.3%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远远超过对照班的32.4%,同时,实验班87.6%的学生表示不会因为学习忙、事情多等客观因素,而影响定好的体育锻炼。调查还发现:实验班88.4%的学生经常观看体育比赛获体育视频,明显高于对照班的63.2%,在长期观看、分享和讨论的过程中,提升体育欣赏的能力,同时也会带动体育运动的参与能力。

(五)学生参与体育课态度对比分析

通过一年的教学跟踪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出勤率实验班98.5%高于对照班96.3%,从数据上看并无差异,这与老师的课堂要求有直接的关系。但实验班对课堂学习感兴趣 67.8%高于对照班的 31.9%,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为了应付学分,实验班93.2%的同学能够主动学习,远远高于对照班的56.7%,实验班88.6%的同学能够完成自主学习,高于对照班的51.8%。

“组群契约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时间、场景和教学内容,不断切换组群结构,形式和学习内容与要求上,分层进行,保持新鲜感的同时,提升各阶段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大大提升其成就感。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幅提升,组内互相监督与协作,了解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应用,同时好带差、老带新,整体考核机制,同时制定不同个体的契约签订,在兴趣和责任促使下,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通过课外小组的运动软件和运动视频打卡,在课程群内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再配合着契约在身的责任感,使整个学年体育课程保持着高涨的运动热情。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实施“组群契约式”异步教学模式,利用同组异质和异组同质相结合的方法,改变组群内部结构,进行不同难度的学习,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表现为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到可达成共识的契约,在组群效应的促使下,能够很快得以实施和维持。在课上,学生签署人生第一次由师生共同协商制定的运动契约,它是一份健康契约也是一份爱的契约,在这份责任和承诺的促使下,完成自己提出的学习和锻炼任务的效率和运动效果都有大幅提升。再利用同组异质进行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使体育教师和学生在契约中通过不同“角色”转换,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的良好体育学习氛围[7]。在课后,异组同质的组群建立,发挥出组群效应的最大化,一起约定有氧减肥计划、约定比赛计划甚至一起约定集体活动等,让整个体育教学更加的立体化、人性化,在组群的督促和契约的限制下,体育锻炼逐渐地形成了常态性和习惯性。有效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体育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锻炼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建议

1.教师要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以指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体能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最佳展示和学习平台,组内实现互帮互助、相互督促,组间实现公平竞争、共同提升。

2.根据不同类型分组的SWOT分析,根据学生不同运动基础,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巧妙选择分组类型,并适时进行弹性调整,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需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异步学习方案,集中教学、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为教学方式,达到师生交互带动促进学生之间交互目的[8],以“自练+组练+群练”的锻炼方式,有效化解传统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彰显大学教育情感平等。

4.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和中期目标。适时对目标进行调整,运用目标激励产生的作用,让一些零基础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重拾信心,调动他们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和态度,把组群考核纳入期末考评中,更好的激励组内的互帮互助,形成优带差、差促优的良好学风,体现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

猜你喜欢

组群实验班契约
一纸契约保权益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73个传统建筑组群组团出道!带你活进从前的慢时光
行知实验班
“组群”“妙比”“知人”:小学语文古诗群文阅读的三个途径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QC新七大工具之五:矩阵图法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磁盘组群组及iSCSI Target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