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肉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南紫薯020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2022-06-17刘莉莎李东波朱洪庆黄迎冬李育明何素兰周全卢
李 胜, 刘莉莎, 李东波, 朱洪庆, 黄迎冬, 李育明, 何素兰, 梁 琴, 周全卢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甘薯研究所/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仅次于水稻、小麦与玉米,居第4位[1].甘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公共利益研究所共同推荐的第一营养食品,其特有的防癌保健功能更是得到了全世界公认[2].甘薯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能力强,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高产高效作物及产业扶贫优势作物,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绿色保健食品的重视[3],紫肉型甘薯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4].目前,国内较多科研院校将高花青素型品种作为重点育种方向之一,已育成徐紫薯1号[5]、浙紫薯1号[6]、宁紫薯4号[7]、南紫薯014[8]、辽薯20[9]、榕紫薯5号[10]等品种,并分别通过了国家或地方审(鉴)定.
南紫薯020系南充市农业科学院2012年以“Y-6”为母本进行集团杂交获得种子,经过多年筛选鉴定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选育年限长,在多年多点试验中表现优良,其薯形美观、产量高、富含花青素、食味好、抗性强、耐贮藏,曾在2018年全国第八届“金悦杯”甘薯擂台赛中获一等奖,是十分值得推广的紫肉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1 育种目标
根据甘薯生产和市场需要,按照国家品种登记标准,选育肉色紫或紫红,食味与对照南薯88相当,鲜薯产量15 000.0 kg/hm2以上,薯形美观,薯块商品性好,食味性优,抗黑斑病性和贮藏性优于对照的紫肉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2 新品种选育过程
2.1 亲本来源
母本“Y-6”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2012年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引进的野生资源材料,父本由南薯010、南紫薯008、香薯、荷兰食用薯、200850、S-22-406等组成,取父本花粉集中混合后对母本授粉,形成集团杂交.
2.2 选育过程
2012年集团杂交获得种子,2013年进行实生苗初步鉴定,因其薯形美观,单株结薯多而入选初级鉴定;2014年复选鉴定,该品系折合产量较高(≥2 000 kg/667 m2),单株结薯3~8个,富含花青素;2015—2016年品系比较试验,产量比对照南薯88高5%以上,综合表现好;2017—2018年参加四川省甘薯新品系联合试验等.具体选育过程见表1.
表1 南紫薯020选育过程
3 特征特性
南紫薯020薯块萌芽性好,生长势强;中短蔓型,平均蔓长175 cm,蔓较细、色绿,分枝3~4个;顶叶三角形、绿色,成熟叶三裂缺、绿色,叶脉、柄基呈绿色,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开花.单株结薯4~6个,较整齐集中,薯块呈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浅紫色,次色白(图1).窖贮结果表明,南紫薯020贮藏性优于对照南薯88.经江苏省徐州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中心病害鉴定,其抗蔓割病(病情指数27.6),中抗根腐病(防治效果45.71%)和黑斑病(抗病表现89.24%).
地上部 地下部
4 产量及品质表现
2017—2018年,南紫薯020参加四川省甘薯新品系联合试验,2年区试鲜薯平均产量29 231.70 kg/hm2,比对照减产2.74%;薯干平均产量8 540.25 kg/hm2,比对照增产20.23%;淀粉平均产量5 710.05 kg/hm2,比对照增产28.56%;平均薯块干率31.75%,较对照高3.72百分点;淀粉率21.26%,较对照高3.16百分点;大中薯率83.80%(表2、3).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分中心)测定,南紫薯020总糖含量比对照南薯88低3.69百分点,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相当,鲜薯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高2.90百分点,鲜薯花青素含量33.20 mg/100 g.
表2 南紫薯020产量表现
表3 南紫薯020品质表现
2年甘薯新品系联合试验结果及鉴定表明:南紫薯020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主要指标均达到四川省食用型新品种审定标准.其产量高、稳产性好,薯形外观佳,花青素含量较高,食味性好,是优异的紫肉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5 适应种植地区及高产栽培技术
5.1 适宜地区
适宜在四川全省范围内作春薯、夏薯种植.
5.2 高产栽培技术
1)育苗.选用中等大小、无破皮、无病虫害的薯块用作种薯.苗床适宜选择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块,南紫薯020芽多且萌芽能力强,出苗时间短,薯苗长势好,苗床用种量可适当降低,15kg/m2以内为宜.3月份之前育苗,建议采用温床育苗、双膜育苗和三膜育苗等技术保证出苗期温度.
2)地块选择.南紫薯020耐肥,且在干燥的地块产量和商品薯率都更高,一般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力好、耕作层厚的沙土种植.起垄前,根据土壤肥力施用硫酸钾复合肥300~450 kg/hm2.深翻起垄,一般垄距约90 cm,垄高约30 cm.
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根据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栽插时间.部分地区可作春薯早栽,夏薯一般在5—6月栽插,多采用斜插法,薯苗基部2~3节入土,压紧土壤,视天气浇足定根水,保证苗能快速生根.南紫薯020茎蔓较粗、分枝少、叶形偏大,适合密植,一般密度适合控制在55 000~65 000株/hm2.
4)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在移栽后的100~150 d,如遇干旱天气,可适量浇水,防止地上部茎叶早衰,促进薯块正常膨大.生长中期遇茎叶变黄早衰状况,可追施尿素45~75 kg/hm2,以维持叶片光合能力,提高薯块产量.整个生育期主要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少使用或不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甘薯的病虫害.
5)适时收获与安全贮藏.根据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适时进行采收.因为南紫薯020藤蔓较短、植株半直立、结薯集中等特征,一般建议进行机械化收获,降低生产成本.霜降前必须全部收完入窖,鲜食甘薯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分级.贮藏窖保持阴凉、通风,其间密切监测湿度和温度变化,并及时清除腐烂薯块.
6 结论
南紫薯020适宜在中国北方薯区与西南薯区作春薯、夏薯种植,2019年在四川、贵州、重庆等地进行了引种试验,2020年在郑州、阜阳、合肥、南京、武汉等地进行了引种试验,表现为产量高、商品性好,受消费者青睐,鲜煮食味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紫薯特有的花青素有极强的抗氧化功效,有助抵抗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并可助抗衰老,对维持视力和心血管健康也有帮助.目前,市场上食用型品种多为红肉和黄肉类型,而食味好的紫肉型品种较为缺乏,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将是今后甘薯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