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
2022-06-17李彦娟
闫 霄, 李彦娟
(江苏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1 “新能源材料”课程简介及学情分析
高等教育应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的,着眼“立德树人”目标,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思政元素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接受知识,同时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不断深入挖掘各类思政资源,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从而达到寓学于践的教育目的.
“新能源材料”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综合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性强,学科理论涉及新一代高性能能源材料及器件(如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的研究与开发.开设该课程有助于推动新能源学科的发展,促进新能源技术与工程的研究,符合国家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存储器件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战略的需求[1].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知识,提高行业预评估能力,为未来从事新能源行业奠定基础.
“新能源材料”课程通常在大三年级开设,此时是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关键期,因此,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思想、掌握专业方向及未来选择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课程拓展性不够,导致学生对行业发展及相关动态信息缺乏了解,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较为迷茫.针对这种情况,任课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拓展,并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资源,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做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合力构建“大思政”格局[2-3].本文在“新能源材料”课程原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并进行重新设计;同时,重新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将思政元素纳入考核范围,旨在为社会培养知识与德行兼备的人才.
2 “新能源材料”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思路
根据“新能源材料”课程的不同章节内容,将一些重要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政治认同、人文精神、明德修养等,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安全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专业价值感、专业需要感以及专业奉献感.课程思政要素融合的典型案例见表1.
表1 “新能源材料”课程思政要素融合的典型案例Tab.1 Typical cas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New energy materials" course
3 “新能源材料”课程思政实践评价
课程思政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真正实现全方位“大思政”格局,考核方式尤为重要.课程思政要求“知识与德行”双并轨,因此,直观、有效地衡量和评价课程思政融入的效果,就需要对原有的考核模式进行改进,设计更科学的评价模式[4-6].考核机制中应考虑效果衡量,既要有学生的反馈,也要有对教师的评价,并要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除此之外,还要细化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其比重(如思政相关知识点占比不小于10%),形成全方位的动态评价.“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新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评价方式基础上增加了人文认知、沟通与合作、价值取向3方面的评价.
1)人文认知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专业课中对思政元素的领悟,可通过课程反思、问卷调查、对思政相关话题的参与度等方式进行间接评价.例如: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课后反思,形成报告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留意学生的积极性.
2)沟通与合作评价:考查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感.课堂上,通过学生汇报、共同探讨等方式进行直接评价.如在讲述“锂离子电池材料”章节中,针对引起硅材料大体积膨胀的原因,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太阳能电池材料”章节中让学生观看我国科学家攻克太阳能电池商业化难题的视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强化他们对国家发展的信心.课后,围绕某一内容,通过书写调研方案等方式,培养小组合作精神,以过程材料或口头汇报表现给出最终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一部分.
3)价值取向评价:通过学生互评,考察思政元素融入的效果.结合时政解读新能源知识,如让学生解读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对能源的相关政策,并让学生提交个人解读分析报告,通过学生报告中展现的文字情感和态度色彩,观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心理动态变化,考察学生对国家实时动态的关注.
图1 “新能源材料”课程新评价体系Fig.1 New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energy materials" course
另外,还应增加对任课教师的评价环节,具体包括:教学材料(教案、PPT等)中是否引入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是否渗透思政教育知识,案例是否得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等等.
4 结语
课程思政视域下,既不能摈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又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无形为有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平台等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中.在“新能源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相关领域科学家的伟大事迹、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突破、科学家的讲座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服务意识、个人德行意识,实现“基础知识-自学能力-沟通与合作-价值导向”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目前,“新能源材料”课程思政新评价模式正在实施中,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