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心理康复的效果观察研究
2022-06-17吴燕林
吴燕林
(重庆市梁平区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 405200)
精神疾病患病群体,长期以来都是社会中的着重关注的客体,更多意义上比常人更加想要取得社会的帮助。对其进行实际的诊治时,良好的心理护理,以及和谐的沟通,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能够直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所以,对精神疾病患者诊治时,首先要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治疗,其次就是做好心理方面的疏导,加强沟通交流,合理安排治疗过程[1]。现在社会,由于生活、工作等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精神焦虑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心里方面产生疾病。焦虑症也是其中一种心里疾病,临床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过度的担心、害怕、烦躁不安,必须及时的进行临床治疗,除了药物诊治外,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帮助[2]。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研究精神科心理护理,运用在焦虑症患者心理康复的成效。将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进行诊治的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般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精神科心理护理,详细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进行诊治的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般组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按照精神科心理护理的方式开展治疗。参与诊治的60例患者都符合焦虑症的临床症状,且都是自愿加入。一般组年龄在19岁至45岁之间,年龄均值(34.4±2.8)岁,对照组年龄在20岁至46岁之间,年龄均值(35.3±2.7)岁,两组的男女比例都是2:1,且其他的基本信息没有明显的偏差(P>0.05),可以对比分析[3]。
1.2方法
一般组中所有患者诊治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检查各方面的指标,药物干预。对照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精神科心里护理方式,第一步先是让患者了解焦虑症的详细知识。护理的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病情的轻重程度,随时关注患者各方面的变化,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其充分的信任,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患者普及焦虑症的相关知识,比如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医院采取的治疗方式、患者应该怎样配合治疗才能更加有效等,患者对焦虑症有明确的认知,才不会讳疾忌医,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医护人员还要多分享一些治疗成功的经验,加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及早恢复身体[4]。第二步是对患者开展和心理疾病有关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心里健康知识、患者自我调节的方式等,让患者处于一个自身认为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选择能够引起患者共鸣的方式进行,充分隔离兴奋躁动,以及行为紊乱的患者,将造成患者情绪激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后一步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措施。大部分的焦虑症患者,总是认为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和害怕的内心体验中,越害怕就越紧张,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反而越来越焦虑[5-6],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之初都是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播放一些轻音乐,让患者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逐渐放松,慢慢的融入到其中的情境,进入催眠状态,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减少焦虑感[2]。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不同的患者合理的评估心里疾病的严重程度,结合其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的方式实施干预。医护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多和患者沟通交流,鼓励其多倾诉,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想法,获得认同感,慢慢的缓解消极的情绪,改变负面的想法,患者对自己及事物有了新的认知,更加有利于心里疾病的治疗。如果患者焦虑的情况已经很严重,医护人员的治疗措施必须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及目的性,分不同的阶段展开,让患者逐渐的适应,谨遵医嘱。经常的安排患者之间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绘画、打乒乓球等,既能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也能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增强自我认同感。医护人员在开展治疗之前,可以先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向其普及焦虑症的相关知识,并明确告知家属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给与患者更多的支持与肯定,而且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醒患者遵照医嘱服药、运动、合理饮食,家属的关心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让患者更有信心战胜疾病[7-8]。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评分,护理有效率等情况。运用SAS 焦虑状态评分,低于40 分没有焦虑,40~47 分属于轻微焦虑,48~55 分属于中等焦虑,超过56 分属于严重焦虑[9]。
1.4统计学分析
针对本文的观察研究进行结果评定是采用SPSS21.0的标准,采用t 分布理论进行验证,其中(x±s)代表的是计数资料;采用χ2假设检验方法验证,百分比(%)代表的是计量资料;经过最终的分析后,检验的P值小于0.05,那么说明对结果是有影响的[10]。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对照组较之一般组明显偏高,统计学具有影响(P<0.05);比较两组焦虑评分,存在显著不同,有影响(P<0.05);而护理有效率的对比,对照组较之一般组更是差距明显,统计学具有影响(P<0.05)。如下表1,表2,表3: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步伐的加速,经济压力趋于增大,焦虑症也变得更加普遍和正常。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同患者个性特征,和遗传因素等存在非常大的关联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机体神经的混乱情况,诱发患者内分泌失调,同时神经递质丧失平衡,引发患者的焦虑症状[11]。假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没有进行尽早及时的治疗,必定会加剧患者的焦虑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精神科患者开展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护理也变得非常关键和重要。高效的心理护理指导可使得患者摒弃既往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克服情绪障碍,同时防止患者出现认知偏差,提升患者的适应能力[12]。
一般情况下,焦虑症患者都存在性格较为敏感的特征,譬如多疑、自信心不足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缺陷。所以必须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进而能够让患者认知到疾病和焦虑的发病原理,不要压抑自身的情绪。另外诊治失眠症,更加方便患者进行入睡。首先就是进行同疾病存在关联性的健康教育任务,更加客观认知疾病,强化对于疾病治愈的信心。另外协助患者充分熟知的性格同疾病的关联性,进而试着克服自身的不足[13]。然后就是不断强化自信心,自信心属于诊治神经焦虑症的重要基础。很多对自身自信的人对自己完成,以及应对事物的能力存在质疑态度,极易发生焦躁不安的情绪,让人非常担心。所以,对于出现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护理人员最好协助患者恢复自信,协助其减少自卑感。 不断提升患者的自信,焦虑缩减。再其次就是不断扩散注意力,焦虑性神经症患者患病后,脑中喜欢胡乱思考,这个时候思维会进入恶性循环,如果非常焦虑的话,就更加容易胡思乱想,最终很难进行摆脱[14]。所以, 患者必须扩散自身的注意力。最后就是消解患者的顾虑。医护人员最好同患者和家属进行友好联系以及对接,教授患者的家人可以主动耐心地照顾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利用通沟通交流,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同情和相互理解,其目的在于转变相互的理解、信念、感受以及行为等等。按照患者的喜好,直接干预患者的日常行为,以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生活任务。譬如合理引导患者练习书法,教会患者养成写日记的行为,详细记载不良情绪的压力,递增同他人的交流,推动患者更好地描述自己的情绪。患者还能够利用适度的运动,其能够更好的缓和压力。医护人员及时改正患者的不健康习惯,培养患者健康的习惯等等, 进而能够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缓和焦虑,变化思维,最终使患者逐步放松和自信[15]。
通过研究对比,最终结果表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对照组较之一般组明显偏高,统计学说明有影响(P<0.05);对比两组之间的焦虑评分指标,对照组较之一般组明显偏低,统计学说明有影响(P<0.05);而护理有效率的对比,对照组较之一般组更是差距明显,统计学说明有影响(P<0.05)。因此可得出相关结论,对于精神科焦虑症患者,不但需要对患者开展药物治疗,同时需要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其在很大程度上可缓和患者的焦虑,改善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