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探讨
2022-06-17崔红云
崔红云
(淄博市临淄区齐都中心卫生院 山东 淄博 255422)
糖尿病是常见且需长期接受治疗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在我国大概有9200万例糖尿病患者,在世界中位居第一[1]。中老年人为该病高发群体,由于其年龄的增加而导致其各脏器逐渐出现衰竭情况,胰腺分泌胰岛素也会随之减少,最终诱发其体内血糖出现升高情况[2]。该疾病会累及到患者多系统器官,并发症发生率也极高,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存在严重威胁。对其展开良好健康教育,可有效促使其痛苦感减轻,血糖水平也可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3-4]。本文主要探讨家庭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10例展开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5例。参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年龄均介于45-76周岁,平均(60.51±2.11)周岁,男女例数分别为30例、25例/31例、24例。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均与1999年WHO糖尿病中有关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均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存在认知障碍,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干预):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培训讲座,叮嘱患者按时参加,每周至少召开两次,讲座每次时间为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讲座内容需要含有疾病相关知识、该疾病可能产生危险事件、按时服用药物必要性、健康饮食方案以及合理锻炼重要性等内容。同时还需给予患者健康手册,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并如实对疾病监测日记进行填写。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按时通过电话随访或者上门随访等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若存在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进行纠正,以避免不良事件产生。
实验组(家庭健康教育):(1)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在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期间,患者及其家属均需在场,并对其展开教育指导工作:①糖尿病基本知识指导:详细将该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述。与此同时,还需告知患者家属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家庭支持以及督促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家庭功能对于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也需详细展开介绍;②心理指导:与患者展开交流,将保持良好心态对其病情康复重要性向其阐述;③饮食指导:需告知患者家属其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进程;告知患者及家属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对胆固醇以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严格展开控制;④用药指导:按时按量对药物进行服用;⑤自我管理指导:还需养成早睡早起习惯,禁止吸烟饮酒;⑥运动疗法指导:在患者身体可以承受范围内多参加各种运动,对热量展开有效控制;⑦自我监测指导:将如何自我监测血糖水平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述,同时还需讲解如何对血糖仪进行应用;⑧糖尿病并发症预防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密切观察其在服用药物后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若产生不良反应需立即到医院进行复查,以避免并发症产生。(2)家庭健康教育实施时间:家庭教育为期12周,每隔3周便需开展一次家庭健康教育,每次访视时间为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但并不对患者及其家属自学相关材料时间有所限制。两组均随访12周。
1.3观察指标
1.3.1 社会支持评分:选择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价两组患者社会支持度,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利用度),评分与社会支持度呈正比。
1.3.2 血糖水平: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
1.3.3焦虑抑郁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评价,分值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比较社会支持评分
实验组社会支持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社会支持评分(分,
2.2比较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效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接受护理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且相比参照组,实验组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均更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效果
2.3比较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组间HAMD以及HAMA评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HAMD以及HAMA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相比参照组,实验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比较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
3 讨论
糖尿病为常见代谢性疾病之一,通常临床上会按照起病原因的不同对该疾病进行区分,分别为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5]。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在全部糖尿病患者中占据人数最多,大约有95%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产生主要因素为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存在极为显著的家族聚集性[6]。2型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瘦、多饮多食以及多尿等。目前尚未找到根治手段,主要治疗方式为给予患者药物进行服用,从而对病情展开有效控制。若疾病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则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产生。由于该疾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且绝大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群,因此其依从性相对较差。另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记忆力也会有所减退,从而经常会产生忘记对药物进行服用或者未按照医生嘱托服用足量药物等一系列情况[7-8]。
以往临床中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治疗期间,通常给予其常规护理措施,仅能够保证患者在院接受治疗或者复查期的护理效果,并未对其出院后预后效果有所关注,对其遵医性以及病情控制情况均存在不良影响[9]。家庭健康教育为一种新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措施,其主要对“一人糖尿病,全家共抵抗”这一护理理念进行遵循,通过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该疾病防治以及管理中,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同时,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家庭健康教育期间,患者以及家属对于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得到强化的同时,其重视程度也会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患者遵医性,患者家属也可以更好且更加积极地对患者行为展开监督,以使其血糖控制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经过上门访视,可以对患者家庭环境有所了解,在与患者及家属展开交谈中,可以与其将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起来,并深入对其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有所了解,进而对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进行纠正,以避免意外事件产生。除此以外,还需不定时将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发送,以促使其对该疾病知识知晓度有所提升,利于后续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需在与患者进行交流中对其心理情况展开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其展开心理干预措施,促使其心理健康得到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也会得到有效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使患者医疗费用有所降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均有所提升[10]。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2周后,实验组社会支持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本研究经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家庭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家属积极性,促使其可积极参与到健康管理过程中,其重视度也有所提升。经过对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家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明显得到改善,说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有学者曾选择家庭式护理管理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干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均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说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家庭健康教育措施,其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极佳且不良情绪发生情况明显减少,社会支持评分也会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将家庭健康教育应用在护理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社会支持度,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患者发生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