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技术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2022-06-17史颜玲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转移性淋巴多普勒

史颜玲

(沂源县人民医院 山东 淄博 256100)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颈部淋巴结异常肿大患者时常发生,且病因多样,但若想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尤其对疾病性质进行鉴别,难度较大,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1],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应用,相应提升了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水平。超声诊断是指利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对淋巴结相应疾病进行诊断 和治疗,其原理为:通过检测淋巴细胞、肿瘤组织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功能来判定病变部位。超声诊断其优势在于易操作、无创伤并且可以实现可反复操作,这样患者也就容易接受。针对于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的患者诊断,效果明显。在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时,超声诊断能够辅助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情况上起到关键性作用,可以看出在临床上使用超声波辅助治疗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也是一种非常有效、可行性较高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组实验将选择4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患者,探讨实施超声诊断技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9~76岁,中位47.5岁。

1.2方法

实施超声诊断技术:使用GE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及PHILIPS EPIQ 5,设置探头频率在6.0~12.5MHz,患者平卧,充分暴露颈部,将耦合器涂抹其上,首先实施二维超声检查,将诊断仪探头移动,为患者提供纵横等多切面检查,对患者淋巴结直径进行测量,获得清晰门部切面图像,对患者淋巴结同一切面上的最大横径以及长径进行测量,观察患者淋巴结门结构、基本形态、内部实质、包膜类型以及周围组织之间关系等,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以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患者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基本状态,按照一定标准,将观察结果分成5个类型,淋巴结内部没有血流信号显示,为无血流型,显示有一条细微血流流向内部,经过淋巴结门流,有一到两条细小分支血管,为淋巴结门型,显示包膜下有多条明显彩色血流信号,为周围型,显示有一条粗大血流流向内部,经过淋巴结门流,有多条分支血管存在,显示网状彩色血流现象,为混合型。最后利用脉冲多普勒(PWD)将血流多普勒频谱获取,对最大、最小血流速度进行测量,测量血流阻力指数。

2 结果

本组探究中,彩超诊断准确率85.00%(34/40),见表1,利用超声CDFI、CDE,可将患者淋巴结内部形态、相关血流情况显示。

表1 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理结果对比

3 讨论

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的疾病时常见到,其病因复杂多样,临床准确分析和诊断意义重大。人体颈部淋巴结位置,较浅,若出现肿大,肉眼可见,但利用四维彩超或者彩超对异常肿大淋巴结进行早期诊断和分析,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予以重视。

就正常成人的颈部来说,其中大约有300余枚淋巴结,淋巴结的大小大多在3mm到3cm。在人体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后,可为很多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对良恶性淋巴结进行区分是尤为重要的。就大部分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来说,其位置大多在患者皮肤下方的1cm-2cm处,较高的超声分辨力可将患者的淋巴结形态进行有效分析,对其结构进行明确,实现对血流特征的确定,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其分辨率比目前的CT检查和的MRI检查都高。

淋巴结的分布对患者良恶性病情进行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当前主要是将六分法进行应用,对患者的淋巴结进行区分。就转移性淋巴结部位来说,其通常与患者的原发病灶相关,一般情况下, 鼻咽癌位于患者的上颈部,而其他脏器来源的转移淋巴结则位于患者的Ⅲ区、Ⅳ区和Ⅵ区。就第V区来说,其中很少有被转移性淋巴结累及,但是却可在颈部淋巴转移时看到,广泛存在其中。颌下的淋巴结通常是一种反应性增大的淋巴结,这主要与患者的口腔部存在微小损伤和活跃性的炎症活动相关。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检查常规方法是超声。近年来,随着临床逐渐重视颈部淋巴结肿大疾病的研究,临床对其越来越关注。由于患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将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也逐渐提高了颈部巴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其性质认识加深,联合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患者良恶性病变进行准确鉴别。

淋巴结在受到抗原刺激情况下,可将免疫应答反应产生,有免疫、增殖、过滤作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质软,体积较小,直径在0.5cm以内,表面呈光滑状态,与周围组织之间没有黏连,也没有压痛情况存在,临床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分析原因,主要包括4个方面:第一是炎症,患者出现红热痛症状,发病速度较快,局部有压痛,对于慢性患者来说,没有压痛,在患者下颌下区域分布;第二是结核,可能是继发性,也可能是原发性,患者病程长,肿大淋巴结呈现为串状,可以活动,没有压痛情况存在,容易互相粘连,干酪样坏死;第三是恶性淋巴瘤,对于霍奇金淋巴瘤来说,多数为双侧,伴随肝脾肿大、发热、消瘦乏力,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来说,质硬,没有痛性,活动性不强,进行性增大;第四是转移性恶性肿瘤,原发灶位于头颈部,逐渐增大,肿块没有明显压痛,活动度差,质硬,多数为一侧性,严重可受累双侧。

超声技术在对淋巴良恶性结节进行诊断时,其特征主要表现为:L/S、淋巴结门是否存在、内部是否存在回声和血流模式等。其中L/S主要是长短轴的比较,其在指标在2以上时,则大多可判断为良性结节,在指标在2以下时,则可判断为恶性结节。L/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较多,在临床中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但是与超声的其他指标进行结合则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指标。就淋巴结的最大径来说,其通常对淋巴结良恶性的判断无意义。

在淋巴中,其内部回声是否存在淋巴门也是对淋巴结节良恶性情况进行判断的主要指标。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反应性的增生淋巴结大多以高回声的淋巴门结构形式存在,而只有8%的淋巴门消失,而在淋巴门消失后,则表明患者发生病变,并处于病变后期阶段。同时,淋巴节结合病变的早期淋巴门会表现出来,在发展到后期后,其结合杆菌会对周围进行侵犯,并逐渐扩大,并会对髓质淋巴窦结构造成破坏,导致淋巴节内结构出现紊乱,表现出回声不均匀的情况。淋巴节结合出现液化坏死的回声区中,其淋巴节中央通常无回声,并且伴随边缘环状低回声,这是淋巴节结核的主要特征,而环状低回声则是伴随环状低回声,这是淋巴结结核的特征性超声表现,环状低回声则是一层特殊的超声表现,环状低回声是一层相对特殊的肉芽肿组织,液化坏死淋巴结结核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淋巴节疾病。淋巴节结核和转移性淋巴结疾病。淋巴结结核和转移性坏死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淋巴结结核的液化表现出外部不均匀的情况,而转移性淋巴结的非坏死区回声相对均匀。淋巴结内的粗大钙化,尤其是斑状钙化的情况, 这也属于淋巴结结核的高特异性征象,但是此问题多发生在病程较长,直径较大的患者中,部分患者伴随液化或是凝固性坏死病灶。转移性淋巴结内很少有较大的钙化情况,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淋巴瘤内未出现钙化情况。淋巴结结核还通常表现出串珠样排列的形式,或是会融合成团,境界并不锐利,会破溃形成窦道。此外,淋巴瘤的两个回声特点为:均匀的极低回声或泪囊肿样回声,并表现出不均匀的网状回声或是为不均匀的微小结节性。其中后者主要是高分辨率线阵探头所能够观察到的征象,对应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但是敏感性却相对较低,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所对应的病理基础是淋巴瘤内高度肥大的滤泡。淋巴瘤的超声表现为多样发展,及时在同一患者中,不同的淋巴瘤病灶、形态、大小、回声和血管模式等表现也存在差异性,则也是转移性淋巴结的重要区别。最后,大多数的转移性淋巴结均会表现出回声强度大的情况,并且比淋巴瘤的极低回声稍高,基本与邻近肌肉的回声的相近或是稍低,内部回声表现出不均匀的情况,有时甚至可见液化坏死或是钙化情况。颈部淋巴结内有微微的钙化情况,大多数是因为甲状腺癌的转移淋巴结,尤其就淋巴结内回声来说,其表现为高回声情况,几乎可确诊为甲状腺癌转移。与此同时,颈部淋巴结内存在微钙化情况,大部分是因为甲状腺癌的转移淋巴结,尤其就淋巴结内部的回声来说,其表现为高回声,可将其确诊为甲状腺癌转移。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回声特点,病理基础是肿瘤组织产生的甲状腺球蛋白在结节内沉积所导致。

临床分析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患者恶性者较为常见,本组探究中,恶变患者31例,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得出,肿大淋巴结具有多变形态特征,若开展二维超声技术,不能对患者病症性质进行准确鉴别。随着临床不断发展现代检查技术,在诊断以及鉴别肿大淋巴结疾病过程中可使用彩色多普勒技术,两者之间有不同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将良性淋巴结疾病以及恶性淋巴结疾病在淋巴结边缘、淋巴门、淋巴结内部质地、纵横比等方面清晰显示,对比二维超声,存在一定差异,利用CDE以及CDFI、PWD,可对患者肿大淋巴结血流频谱进行测量以及计算,有助于准确鉴别淋巴结疾病性质,为临床医师治疗患者提供重要数据支持[3-4]。

本组实验结果:彩超诊断准确率85.00%(33/40),利用超声CDFI、CDE,可将患者淋巴结内部形态、相关血流情况显示。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对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包括操作的动作熟练程度,淋巴结的大小等,因此需要临床操作者具有加强的操作技能,可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在展开探查工作时,保证动作轻柔性,避免加压导致患者出现血流速度减缓的情况,针对血流较为丰富的淋巴结来说,需要对其进行多点测量,以流速最快的,阻力指数最高的血流参数作为测量数据,对其进行记录并统计。从而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保证对良恶性结节进行准确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有效率,给予患者及时治疗,保证治疗有效性,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利用彩超,可将颈部淋巴结、血流型号、基本形态、血流测量等相关数据获得,对疾病良恶性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患者来说,除了应用上述技术以外,还应该综合患者病史、体征以及活检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综合评估,将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提高。总而言之,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颈部淋巴结疾病中无病变组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手术成功率,诊断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荐[5-6]。

猜你喜欢

转移性淋巴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