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06-17刘仲健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粉碎性髓内股骨头

刘仲健

(费县中医医院骨伤科 山东 临沂 273400)

股骨粗隆间骨折近年来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类骨折患者主要以高龄老年人为主,高龄老年人具有骨质疏松症情况,因此在轻微外伤的作用下也可能出现粉碎性骨折,这使得患者的治疗难度提升。常规牵引治疗的卧床时间较长,患者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风险较高,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肌无力等现象,甚至可引起患者死亡。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广泛,其技术手段成熟,在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能够促使肢体功能尽早恢复,且术后并发症率较低。然而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该手术方案治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的固定效果,负重后患者容易出现骨结构破坏并引起髋内翻等并发症[1],所以对该类骨折患者还需探索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案。以下将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本院7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63~87岁,均值为(72.3±0.8)岁;骨折至入院就诊时间1h~5d,均值(1.3±0.5)d;骨折病因:意外摔倒24例,交通事故10例,其他原因3例。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62~88岁,均值为(72.4±0.6)岁;骨折至入院就诊时间1h~4d,均值(1.4±0.4)d;骨折病因:意外摔倒23例,交通事故11例,其他原因3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且属于粉碎性骨折;(2)患者年龄≥60岁;(3)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4)患者对手术方案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患者的手术与麻醉耐受度良好;(6)患者ASA麻醉分级1~3级;(7)患者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次发病;(8)患者具备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排除标准:(1)对手术、麻醉等有应用禁忌证者;(2)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5)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6)临床资料不完善或手术依从性差及随访中途失访者;(7)合并精神疾病等无法正常语言沟通交流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首先进行牵引复位,术中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C臂X线机的辅助下明确患者大粗隆的位置,进一步沿患者股骨颈方向放置克氏针,共计2枚,进而抵达患者股骨头下侧,实施临时固定。在大粗隆顶点上侧做手术切口,通常长度为5cm,对皮肤组织进行逐层分离,抵达大粗隆顶点,选择偏内侧进行进针,注意对臀中肌妥善保护,并在透视辅助下明确进针点,观察效果理想后放置导针,进一步抵达患者的股骨干髓腔当中,结合主钉大小进行扩髓,利用透视辅助从而确定导针位于患者髓腔中央,进行充分扩髓。结合其实际情况应用抗旋髓内钉,置入螺旋刀,根据主钉远端锁定孔情况放置锁定螺钉,将尾帽充分旋紧,利用透视辅助确定固定效果以及复位效果理想,对创口进行充分冲洗,置入引流管,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并在手术后提供抗感染治疗,适时拔除引流管,提供抗血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中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保持侧卧体位,通过骨盆架妥善固定,外侧入路做10cm左右的手术切口,进行逐层分离,使股骨头以及骨折粗隆区能够充分显露。在小粗隆上侧进行截骨,将股骨头进行取出,之后粗隆区骨折妥善复位,如有骨缺损可通过股骨头松质骨予以填充,复位效果满意后继续实施扩髓。准备骨水泥型加长柄,通常前倾角为10~15度,髓腔充分冲洗,给予适量骨水泥进行注入,将假体柄进行妥善安装,髓腔内放置假体,安装球头,复位关节活动状况满意以及无脱落后可进行逐层缝合,实施常规引流,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术后处理方法同对照组。

1.3评价标准

(1)记录2组的围术期指标,如术中失血量与透视次数、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2)记录2组术后的髋内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切口感染以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3)2组术后6个月末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分为100分,并分为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围术期指标组间对比

2组的术中失血量与手术用时相比P>0.05,而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或缩短P<0.05。

表1 围术期指标组间对比

2.2术后并发症率组间对比

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41%,对照组为16.22%,P<0.05。

表2 术后并发症率组间对比[n(%)]

2.3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组间对比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为94.59%,对照组为83.78%,P<0.05。

表3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组间对比[n(%)]

3 讨论

骨粗隆间骨折在高龄老年人中最为常见,人体粗隆部由于血运分布较为丰富,所以在该处骨折发生后极少出现不愈合的情况,然而髋内翻等并发症率偏高。由于患者的年龄偏高,合并基础性疾病,同时身体机能下降,在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诱发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传统的保守治疗,例如进行复位与牵引能够促使骨痂形成,然而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卧床时间的延长患者并发症风险上升,不利于预后的改善,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目前外科手术是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目前的手术方案较多,例如外固定支架、髓内钉系统以及人工假体置换术等,随着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不断优化和成熟,在降低手术创伤性、促进术后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案,然而该类患者多数属于粉碎性骨折,因此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提升,所以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中,可避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骨折端大面积暴露,有利于保护患者骨折局部的血运情况,与此同时该手术方案的生物力学也更加符合患者生物负重力线的实际情况,所以可避免股骨头旋转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为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奠定了重要基础[2]-[3]。然而手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螺旋刀片切出以及股骨干骨折的情况,使得手术疗效和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受到影响[4]-[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技术手段成熟其临床应用广泛,能够实现骨折断端良好的即刻稳定效果,因此可缩短术后的卧床时间,促使其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这对于预防感染和骨折延迟愈合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重要价值,并且可更好地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以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相比,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有利于提升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整体治疗价值。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如若过早负重,容易诱发内固定断裂、再次骨折以及骨折移位等现象,这使得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相对延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能够获得良好的稳定度,同时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通常术后3天左右便能够恢复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可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也可避免术后卧床时间延长而诱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泌尿系感染以及心肺功能下降等并发症,因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其应用价值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并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中术前无需进行牵引复位,能够有效缓解骨折患者的痛苦,该手术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减少,有利于降低辐射损伤,同时术后可实现早期的负重活动,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够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并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可降低并发症率及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粉碎性髓内股骨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