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2022-06-17魏文芳
魏文芳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淄博 256100)
公共卫生监测作为各个体系内部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死成因、行为危险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疫苗等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监测[1]。通过对规模性健康事件、公共卫生问题等资料进行长期、连续性地系统收集,将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分析并从中提取重要公共卫生讯息及相关线索,将最终的信息移交至上级信息机构组织,由上级组织根据信息进行公共卫生的评价与相应措施与管理办法的指导和完善,进而控制不良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比率并降低其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2]。现目前,公共卫生监测多用于医疗体系内部,其中人员流动、医疗体系内部生化实验室、患有传染病的群体等均纳入公共卫生监测的基础[3]。同时随着传染病的种类逐渐增多以及以指数不断上升的患病人数,医疗体系内部的公共卫生监测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及医疗相关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本篇文章就对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病预防领域起到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这两年内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的传染病患者病案及其他传染病数据做为研究目标,随机采集数据1000例。将2019年至2020年,即未实施公共卫生监测的时间区段中的传染病数据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全年,即实施公共卫生监测的时间区段内的传染病数据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7例,女性283例,患者年龄极大值为78岁,极小值为4岁,年龄均值为(41.25±5.69)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95例,女性205例,患者年龄极大值为79岁,极小值为5岁,年龄均值为(41.35±5.71)岁。以上数据经比对后,数据组间呈现的差距较不显著,可以进行后续研究的展开,同时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符合伦理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案完整,且基础信息较清晰②患者病案基础信息真实性较高,可追溯。③经联系后主观意识上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者病案信息确实,病案首页填写存在药品等错误。②无法与患者取得联系并取得患者本人同意。③与患者取得联系后其明确表示拒绝参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未应用公共卫生监测措施,研究组所应用的卫生监测措施如下。
①在传染病未形成一定规模前制定传染病小范围及大范围暴发的紧急预案,同时制定传染病相应应急机制。及时更新当地流行性疾病及传染病暴发的上报情况,当幼儿园、中小学及高校内等公共卫生场所出现传染病上报时,立即按照防治措施准则实施行动,将患病人员送医隔离后返回发病场所进行调查,同时,合理调配紧急备用医疗物资及急救药物。及时安排相关医护工作人员在当地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短视频、宣传画报、手册等媒介进行相应传染疾病防治的宣讲。此外,在传染病集中暴发的区域加强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大教育力度的同时确保相关地区居民及校内学生均能对传染病的防治有基础了解。针对预防阶段的具体措施尽量保证人人都能对相关知识的要领有基础了解。②根据当地的传染病具体情况以及医疗体系内部的医疗条件制定合理的隔离治疗措施。在进行传染病的防控阶段中,采用相应公共卫生监测手段的同时着重对隔离措施的进展及成果进行监控。对于传染病类型为烈性的暴发事件,应对该类型感染患者进行规范性隔离,并尽量减少家属前往探视的次数。在进行隔离时根据患者患病种类及疾病的传染性质进行愤怒层隔离。通常情况下,对于患病情节较轻的患者只需采取一般隔离措施,并根据其恢复情况适当降低隔离的标准,并合理放宽探视政策,但也不可过度超出最低探视次数吗,同时需做好自身防护措施避免携带感染。对于病情较严重同时其疾病类型为烈性传染病的患者,应对其所在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并尽量避免家属进行探视。在医疗体系内部为其专门划分收治区域,与其他类型患者尽量保持距离。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波动情况进行密切监控。③及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在完善传染病领域内的相关管理办法。在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感染源的控制与传播途径的阻断是传染病预防的重要环节。及时阻断传染源不仅对易感人群起到保障措施,同时也提高了传染病防治的可行性。在传染病规模性爆发前后对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进行及时的检查,评估该管理体系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明现以及隐藏的漏洞。针对管理体系的整改成立整改小组,根据体系内所存在的漏洞进行组内讨论,并将最终方案进行短期试行,观察方案的可行性,并在后续正式投入使用[4]。针对管理难度较大的区域进行相应措施的调整并及时向上级汇报该地区的卫生管理措施整改情况。④对结核病及流行性感冒、肝病等情节较严重且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进行监测。对该区域内结核病及流行性感冒的发病人数及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同时对该地区内以上疾病的防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对已经染病的患者活动轨迹进行调查并在公共平台上进行公布,同时保证患者的个人隐私。在传染病较高发的季候季节内进行严格监控,并根据疾病的传播性质、途径等差异进行差异性、针对性公共卫生监测计划的制定。
1.3判定指标
对这两年内的公共卫生数据中的传染病患病比率、患病种类及各疾病所占百分比率、患病群体年龄等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 结果
2.1比对患者的传染病患病比率
实施公共卫生管理措施的研究组的患病比率相较对照组有较大程度的降低,数据组间呈现出的差距较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对患者传染病患病比率[n,(%)]
2.2比对患者患病种类及疾病种类的百分比率
实施公共卫生管理措施的研究组的患者患病种类及百分比率相较对照组的各个疾病患病的百分比率有显著改善,数据组间呈现出的差距较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比对患病种类及其比率[n,(%)]
3 讨论
传染病是指以细菌、病毒等作为媒介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等途径中进行传播与扩散的一类疾病的统称[5]。该种类疾病传播的主要感染源多见于细菌微生物,少数为寄生虫。传染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已感染的个体、感染患者的体液、排泄物、感染病患者接触并造成污染的物体等作为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同时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水源、食物、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土壤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传播、血液传播、粪口传播等[6]。传染病最明显的特点是其每种传染病都具有一类或一种病原体,同时其具有传染性和一定程度的流行性。部分疾病在患者感染后具有一定的免疫性[7]。部分传染性质疾病存在十分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其特殊性并同时具有季节性传染性的特点,在该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与其他经的区别也较为显著。大部分治疗困难较大的传染病在防治过程中主要以防大于治为主要原则。近年来我国患有各类传染病的人数正逐渐以指数上升,因此在进行防治的同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系统地对传染病暴发等此类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管理,在起到基本防控作用的同时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当地传染病传播情况并及时根据其暴发情况实施针对性措施。通常情况下,常见的传染病的暴发扩散与大面积传播的速度较快,当该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部分病毒时其传播及扩散的速度相较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的速度更快。在群居的公共环境中,由于个体差异,其中不乏存在部分易感人群,这就进一步导致传染病的传播甚至暴发的几率。针对这类围绕传染病的公共卫生事件,需针对其特性制定合理的公共卫生监测管理制度,并在制度逐渐完善的同时逐步建立相应管理体系[8]。近年来,我国各个医疗体系内部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及相应体系已逐渐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对传染病这类具有群体暴发性质的疾病的认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染病及其暴发等现象的发生[9]。现目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主要包括预防阶段与治疗阶段。在预防阶段中,从个人角度出发首要需做到与传染源的绝对不接触。从医疗体系的角度出发,该阶段首先需要在传染病未形成规模性爆发时针对传染病特性制定应急预案[10]。传染病的应急预案的制定是为了在传染病爆发前期将传染病暴发后的措施等进行规划,在传染病暴发的第一时间均实施该预案,避免其进一步扩散造成大范围暴发的现象。同时隔离已出现感染及与感染患者进行密切接触的人员,并第一时间内调配相关医疗设施及相关治疗药物,并在收治该类型患者的医疗体系内部进行该类型患者治疗专区的设立,以达到高效隔离的目的。从防控与治疗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公共卫生监测措施可以在降低传染病传播的可能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该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进行传染病的防控与治疗过程中,及时实施公共卫生监测措施并建立相应体系,可以在降低传染病暴发和扩散的同时保障公共卫生环境的安全,因此可以进行广泛应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