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老年人缺失牙状况及其生活方式影响因素

2022-06-17曹书艳楼燕凤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牙科口腔老年人

李 静 曹书艳 楼燕凤 程 露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日渐得到重视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18 年《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55~64 岁年龄组人群平均存留牙数为26.27 颗,33.8%的人牙列完整,而65~74 岁年龄组人群平均存留牙数为22.50 颗,牙列完整的仅有18.3%,说明我国老年人群口腔健康较差[1]。以往诸多研究表明,老年人口腔健康与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吸烟会导致龋齿[2]、牙周病和黏膜炎等众多口腔疾病的发生,每天刷牙至少两次可以降低患龋齿的风险等[3]。

牙缺失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人的面容、发音、咀嚼和消化功能,还与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影响生存质量。研究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老年人牙缺失的情况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近年来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较为匮乏,本研究旨在了解南京市老年人缺失牙状况,并对与缺失牙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本市今后制定老年人群的口腔保健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60 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南京市常住居民,即从调查之月在当地居住达到6 个月以上;(3)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经解释后拒绝参加;(2)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无法正常交流;(3)患重大疾病,如心力衰竭、肿瘤等。所有调查对象均已了解项目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 2019 年9~11 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第一阶段,从南京市11 个辖区中随机抽取3 个辖区;第二阶段,从每个辖区中随机抽取4 个街道;第三阶段,用人口规模成比例整群抽样方法(PPS 法),从每个街道中抽取2 个居委会,一共选取24 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中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均为调查对象。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入户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能力独立完成问卷的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填写,对于独立完成填写有困难者,由工作人员进行问询和填写问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月收入等;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日常生活方式,包括:(1)生活习惯: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每日看电视时间;(2)饮食习惯:主食(米饭、面食)、蔬菜、甜食的进食频率;(3)口腔卫生习惯:刷牙频率、牙科就诊经历、洗牙情况。

1.2.3 检查方法 采用常规口腔检查方法,利用口镜、探针、镊子,在自然光下进行,对缺牙情况进行常规问诊、视诊和探诊检查并逐项记录。牙列中部分牙齿的缺失,牙列中从缺一个牙到只剩一个牙称为牙列缺损,上颌或下颌牙列全部缺失称为牙列缺失,牙缺失包括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每位调查对象以28 颗牙计算,残根计作缺失牙,III°松动牙和第3 磨牙不包括在缺失牙的统计中[4]。

1.3 质量控制 整个调查过程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调查采用统一的问卷和操作手册,对所有调查员和参加口腔检查的临床检查员均进行培训,确保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一致。质控人员现场核对回收的问卷,每两天对两名检查者之间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要求Kappa 值高于0.85。使用软件对问卷内容进行双人双录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 和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老年人口基本情况和缺失牙患病率 本次共调查4050 人,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信息完整的共3964 人,问卷有效率为97.9%。其中60~69 岁年龄段人数最多,有2324 人(58.63%),70~79 岁有1209 人(30.50%),80 岁及以上431 人(10.87%),其中男性1923 人(48.51%),女性2041 人(51.49%)。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人数最多,有1581 人(39.88%),且绝大部分老人不患糖尿病。

牙缺失人数为2804 人,占70.74%。随着年龄的增加缺失牙患病率增加,60~69 岁、70~79 岁、80 岁及以上组缺失牙患病率分别为65.32%、74.61%和89.10%,且女性(73.15%)缺失牙患病率高于男性(68.17%)。老年人缺失牙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是否有糖尿病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缺失牙具体情况 本次调查的3964 名受检者中,牙列完整的有1160 人(29.26%),仅上颌牙列缺失或缺损1197 人(30.20%),仅下颌牙列缺失或缺损831 人(20.96%),双颌牙列均有缺失或缺损776 人(19.58%)。受检者人均失牙11.91 颗,失牙者人均失牙16.84 颗,不同年龄组、性别受检者缺失牙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受检者缺失牙情况[n(%)]

2.3 不同生活方式老年人缺失牙情况比较 老年人的生活、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与缺失牙的发生有关。缺失牙组中,饮酒的老年人占31.49%,高于无缺失牙组的28.10%。缺失牙组的老年人看过牙、洗过牙、进食蔬菜≥2 次/ 天的比例低于无缺失牙组,每周进食甜食≥3 次、电视观看时间≥2小时/ 天的比例均高于无缺失牙组,经检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生活方式老年人失牙情况比较

2.4 生活方式与老年人缺失牙的多因素分析以老年人有无缺失牙为因变量(0=无,1=有),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模型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居住地、牙科就诊经历、蔬菜和甜食进食频率、看电视时间与老年人缺失牙患病风险相关。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缺失牙发生比是60~69 岁老年人的1.893 倍(95%CI:1.220~2.936),女性是男性的1.210 倍(95%CI:1.023~1.433),居住地为农村的老年人是城镇的1.373 倍(95%CI:1.100~1.713),无牙科就诊经历是有牙科就诊经历的1.711 倍(95%CI:1.412~2.073),蔬菜进食频率<2次/ 天的老年人缺失牙发生比是≥2 次/ 天的1.206 倍(95%CI:1.007~1.444),甜食进食频率≥7 次/ 周是≤2 次/ 周的2.100 倍(95%CI:1.378~3.201)、看电视时间≥2 小时/ 天是<2 小时/ 天的1.309 倍(95%CI:1.024~1.672)(见表4)。

表4 生活方式与老年人缺失牙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医疗负担是政府要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牙缺失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之一,一方面会明显削弱咬合功能,影响营养摄取,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牙缺失是认知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不良结局的发生有明显相关关系[5]。2015 年一项研究发现,无牙和严重的牙缺失引起的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随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大,仅四川省70 岁及以上年龄组YLD 率为372.1/ 10 万[6]。为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群的疾病负担,尽量减少牙缺失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本研究对南京市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牙缺失状况和日常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牙缺失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为开展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保健提供数据支持。

在本次调查中,南京市60 岁及以上老年人上颌牙缺失多于下颌牙。其原因为上颌牙周骨组织疏松且上颌骨固定,而下颌牙周骨组织相对致密且下颌骨是活动的[8]。本市老年人牙缺失患病率为70.74%,略低于上海市65~74 岁老年人79.1%的患病率[9],远低于牡丹江市60 岁以上老年人92.57%的缺牙检出率[10],不同地区检出率的差异可能是地域、检测方法、人群年龄构成不同所造成的。按照卫生健康委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要求[11],到2020 年我国65~74 岁老年人存留牙数为23 颗,此次调查显示我市人均失牙11.91颗,尚未达到方案要求,说明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80 岁以上年龄老年人缺失牙发生比是60~69岁老年人的1.893 倍,即缺失牙的发生与年龄有关,这与既往研究一致。随着年龄增大,高龄老人牙龈出现生理性萎缩,牙齿更容易松动,根面易于形成菌斑并难以清洁,导致牙骨质脱矿、软化,且牙龈萎缩会造成牙缝隙增宽、食物嵌塞等现象,使得口腔卫生状况差、龋齿高发,而龋病已证实是口腔疾病进一步恶化的元凶,杨程等[12]对于缺牙病因的分析发现,因龋病导致牙缺失的占65.19%,因此高龄老人往往有更高的牙缺失发生风险。女性牙缺失发生率高于男性,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牙龈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牙周组织相关疾病的发生,而牙周炎也是牙缺失常见的病因之一,且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流失比男性更为严重,牙槽骨不坚固,可能使得女性更易发生牙齿脱落[13,14]。另一方面推测也可能因为在这辈老年人生活的年代,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可获得的医疗服务普遍差于男性,从而导致了性别上的差异。农村老年人缺失牙发生比是城镇老年人的1.373 倍,这种差异与两地医疗服务利用、居民受教育程度、健康素养和经济水平等有一定关系[14]。

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牙缺失的发生。没去牙科就诊过的老年人缺失牙患病风险是看过牙的1.711 倍,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一项英国成年人口腔健康调查[15]结果表明,牙科就诊频率与余留牙数目呈正相关关系,没有或很少定期到牙科就诊的人,缺失牙数目更多。瑞典的一项老年人队列研究[16]指出,长期定期地到牙科就诊有利于减少牙齿脱落和提高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然而从50~65 岁开始,定期到牙科就诊的频率会下降,建议鼓励老年人定期检查,以预防口腔问题的发生。进食蔬菜<2 次/ 天的老年人缺失牙发生风险高于≥2 次/ 天的发生风险,进食甜食≥7 次/ 周的老年人缺失牙发生风险高于≤2 次/ 周的发生风险,这可能是因为蔬菜纤维可以降低牙周炎发病风险,并且蔬菜中微量元素有助于口腔健康,而饮食中的甜食则与龋齿关系最为密切,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居民患龋风险高,进而造成牙齿脱落[17]。看电视时间≥2 小时/ 天的老年人有缺失牙患病风险是<2小时/ 天的1.309 倍,对于看电视时长与牙缺失的相关关系机理并不清楚,推测一方面是看电视时有环境刺激分散注意力,会较没有电视时吃的更多,并且电视广告中含有大量重油、重盐的食品广告,增加对进食的提示,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看电视时间长,更容易忽略对口腔健康的维护,如进食后刷牙等,导致口腔卫生情况变差。此外,针对饮酒与口腔健康的关系,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研究均支持两者有相关性,而在本研究中老年人缺失牙的发生与饮酒不相关。综上,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多食蔬菜、少吃甜食、减少看电视时间有助于减少老年缺失牙的发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本研究采用的是横断面数据,只能做相关分析,无法判断因果关系,进行病因推断,另一方面,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信息,存在回忆偏倚,并且对于吸烟、饮酒、洗牙等变量,调查无法精确到具体的用量或次数,这可能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后续需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老年人缺失牙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牙科口腔老年人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牙科焦虑症心理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牙科界茅台来了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