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山不厌看

2022-06-17徐森

收藏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文设色金陵

徐森

“六朝古都”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 石头虎踞。战国时,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始置金陵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废六国故邑,在东巡时改金陵为秣陵。此后,建业、建邮、建康、应天、南京、天京,都曾是这个城市的名字。这里,山水城林交相辉映,人文景致相得益彰,“人物俊彦,文学昌盛”。自古以来,名士文人汇聚于此,赋予城市独特的人文情怀。乌衣巷高门大院中走出的书圣王義之、王献之父子,寓居定林寺完成《文心雕龙》的刘魏,泼酒“水墨淡彩”的南唐画家徐熙,南方山水画派开山鼻祖董源,演绎惬意人生,挥酒绚丽风采。

16世纪开始,金陵城中文人士大夫升为主流,雅集唱和等习尚再起,金陵风流复苏。尤其是晚明以来,富庶的商品经济、悠久的文化传统促使金陵城滋生出更加浓郁的艺术氛围,精英文化、市民文化、通俗文化,甚至由耶稣会教士所传入的外来文化,相互交汇。

因此,最为东南都会的金陵虽经历风云变幻,但仍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画家蜂拥而来。董其昌、吴彬、魏之璜、魏之克、胡宗仁、胡宗信、邹典、龚贤、樊圻、高岑、邹詰、吴宏、叶欣、胡造、谢荪、鬓残、石涛…………或文人画家、或职业画家、或半文人半职业画家,或造访、或游历、或定居,或客留,过往相从,切磋交流,共同发展,可谓盛况空前。正如龚贤所说:“今日画家以江南为盛,江南十四郡以首都為盛,郡中著名者且数十辈,但能吮笔者奚啻干人!”他们才华横溢,或流连于山川草木间,或沉醉在故国情思中,舞文弄墨,赋诗作画,或卖字鬻画,或课徒授业,充分展示出丰富多元而复杂生动的艺术文化追求。

当然,最著名者莫过于所谓的金陵八家。吕晓的研究表明,“八家”之名,初见于康熙初年,周亮工《读画录》记载,王弘撰《西归日札》则有《善画八大家记》流传,后张庚《国朝画征录》、乾隆十六年(1751)《上元县志》等转述,说法略有出入,但揭示出17世纪中后期金陵绘画的主流审美趣味。

其实,所谓“金陵八家”,是对于当时金陵画坛主要人物的总称,因画风相近,将之归纳一起,视为“八家”代表者如叶欣、张修、谢成、樊沂、樊圻、吴宏、高岑、胡惜、谢苏、邹詰、陈卓、盛丹、蔡泽等人。他们取法两宋院体,以金陵的某些实景为基础,着意于诗化处理,笔墨精致细腻,成为明末清初金陵地区的一种风尚。同时,他们又善于延续明中期以来的文派特色,设色清丽,富有诗情,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金陵设色风格,从而将怀旧书写转化成冷清的孤寂。

南京博物院皮藏《金陵各家山水图册》,系钱镜塘旧物, 1956年3月征集,金笺本,共20开,每开纵29.1、横35厘米,或设色、或墨笔,成于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作者分别为叶欣、张修、胡造、谢成、樊沂、高岑、邹詰、陈卓、方维、李悦等,或水村图、或山居图,或临阁观水、或深山听松,或秋江萧寺、或冬山行旅,风格大多相类,有益地补充了金陵八家群体绘画风格的认识。

第一开,叶欣《秋江萧寺图》(图1)

题识:叶欣;铃印:叶欣之印(白文)、荣木(白文)。浅设色绘高山古寺,船帆来驶之景。山峰劲峭,寺庙耸立,远山隐隐,江水浩森,船帆点点,一派寥廊之境。江水以细笔为之,水势平缓,呈江水涌动之态。山峰皱擦简洁,仅对峰峦细致处理,后于山峰结构处稍作宣染,以,分阴阳、向背,再以湿笔淡墨点苔,小横点、横点陆续排开,节奏分明。

叶欣(约1597~1671),字荣木,华亭(或说无锡)人,寓金陵。善山水,学赵令穰,复参以姚允在。画风细致淡远,幽深工细,气格明秀冷峻。程正揆谓其“竟陵诗淡远又淡远,淡远以至于无,叶荣木画似之。每见其所作断草荒烟、孤城古渡,辄令人动秦月汉关之思。”

第二开,张修《松山飞瀑图》(图2)

题识:庚子十月画,长洲张修;铃印:损之(朱文)浅设色绘山寺林峦,飞瀑声声之景。山峰突兀,林壑深深,远山迷蒙,瀑布漏漏,一派幽深之境。山峦以粗鄙重墨勾勒轮廓,层层皱擦;而丛树以劲挺雄阔的笔墨点写,偃仰穿插,曲尽其态,山寺隐没,细线描绘,稍施色彩。突出用笔质量,墨法相对简淡,节奏感稍弱,却多一分疏淡平和之态。

张修(约1604~1690),号损之,长洲(今苏州)人,家金陵。性狷介,自辟三径于鸷峰寺侧,常独坐钟楼,闭户不闻声息。遐想云外,肃然吮笔,作画不凡。工山水、花草、虫鸟,更好图绘藕花。尝戏画春灯谜,别有风趣。

第三开,胡造《山居图》(图3)

题识:胡造;铃印:石公(朱文)。浅设色绘冬日高士闲居之景。高崖陡坡之下,清泉涂宗流淌,依崖坡而建的院落,柴门深闭,疏篱掩映,在清冷的气氛中,白梅正在盛开。高士独坐高阁,依栏俯看半轮红日西沉。远处青山微露一角,别有一番动人景致。笔墨硬劲疏朗,意境,朴茂沉雄。

胡惜(约1611 ~1670),字石公,江宁(今南京)人。“负大力拳勇”,而工写菊,兼擅山水、人物。用笔劲健雄秀,敷色雅洁,有雄放跌宕、高超劲逸之趣。

第四开,谢成《秋江泛舟图》(图4)

铃印:谢成(白文)。设色绘平远山水秋景,水面蜿蜒曲折,远处屋宇掩映,而近景树木苍秀,扁舟横行,前一人张望,后一人奋力撑杆,中妇人独坐赏花,似从远处红屋而来,组成一幅泛舟秋江之图。画法效仿宋元赵伯驹、赵孟瓶之风,构图、取景采取平视,土坡、山水、树木接近真实的效果。笔墨清润,意境澄明。

谢成(1612~1666),号仲美,江苏苏州人,移居金陵。自幼跟随父亲谢道龄学画,而加以秀润,擅山水、花鸟,写生尤逼肖。与周亮工交契。

第五开,樊沂《寒林图》(图5)

题识:庚子冬日写,钟阜樊沂;铃印:樊沂(朱文)、浴沂氏(白文)。墨笔绘冬日寒林下村居情景。茅舍数间,在寒气中静静仁立,寂无一人,院外流水缓缓,引来一丝清冷。树木、屋宇用笔方硬秀整,以“鹿角式”为之,极得瘦硬清劲之神。垂直的坡岸施以小斧劈皱法,果断爽利;峰峦、坡岸则以披麻皱为主,干、湿笔并重。

樊沂(约1613~?),字浴沂,江宁(今南京)人。山水、花卉、人物,悉皆精妙。与弟樊圻有双丁、二陆之名。周亮工在《读画录》中曾称樊沂、樊圻兄弟“吮笔其中,萧萧如神仙中人”,又赠诗云:“兄弟东园户自封,不教人世见全龙。疏灯梦稳长桥雨,破砚欹摩近寺钟。白堕荒唐胸五岳,青来迢递笔三峰。北山云树萧条尽,老去朝朝拜废松。”

第六开,樊沂《冬山行旅图》(图6)

题识:庚子冬日写,钟阜樊沂;铃印:樊沂(朱文)、浴沂氏(白文)。浅设色绘山麓楼阁、高士持杖探幽小景。山石嶙岣,江水浩茫,以短线条作皱,尤重渲染;石上丛树点点,枯树一丛,蟹爪枝条,颇显寒意,而红梅两株,则反添春意已近;文士持杖缓行,赶往临江水榭,一派高雅之趣。

第七开,高岑《临米友仁大尧村图》(图7)

题识:临米元晖大尧村图,石城高岑;铃印:高岑(白文)、蔚生(白文)。水墨临米家山水,作一人独坐林屋静坐沉思情形,以简单的大混点和个子点再现江南烟雨之状。远处丛山、近处坡岸、流水,亦仅以水墨涂抹而成;屋舍、树木枝干以中锋写出。笔墨简练,而不流于荒率。

高岑(1616~约1689),字蔚生,浙江杭州人,居金陵。幼年学朱翰之山水,晚年自成一家,颇臻神妙。其山水及水墨花卉,写意入神。山水用笔雄劲秀拔,墨气浑厚,同时有董、巨笔意和南宋风神。

第八开,高岑《古松塔影图》(图8)

题识:庚子冬日,石城高岑写;铃印:高岑(白文)蔚生(白文)。设色绘深山掩寺之境,远峰隐现,峰峦侧出古松挺立,高塔巍峨。松桠以工细笔法而成,松针亦工整,聚团成簇,映于薄雾之间。山峰施以披麻皱,略以小浑点点苔,远山仅以花青稍事晕染。笔墨清润,意境幽远。第九开,邹《临阁观水图》(图9)

题识:庚子冬月写,石城邹詰;铃印:邹詰(白文)方鲁(白文)。设色绘江郊别野清秋小景,峰峦围护之下,泉水随山势流入大江之中。广阔的江水环绕,临水坡岸,苍木挺立,水阁、台榭互连,阁中人正凭栏远跳,沉醉山水之间。笔墨清润,意境幽雅。

邹詰(约1625——?),字方鲁,吴县人,寓居金陵。画学乃父邹典,少年即画,那肪《满字次子方鲁十三岁绘事绝工,赠以短什》诗云:“君已有骊珠,于今见凤雏。一毛真自异,凡鸟敢相乎。才写方壶景,仍挥赤县图。山僧及童子,貌雏在斯须。”他往往能根据江南地区特有的山川地貌、气候、植物特性而构置图像,而有云雾、烟岚、四時、晴明之变化。所作山水笔力工稳,墨色苍秀,画松尤奇秀,兼长花鸟。

第十开,邹詰《深山听松图》(图10)

铃印:邹氏(白文)、方鲁(白文)。设色绘深山水村之景,近处林木茂密,水面寥寥,阁榭俨然;远处山峦蜿蜓,寺塔高耸,林木深深,云雾缭绕其间而生意盘然。树木笔致劲挺,树叶随意点染而流动,山石峰峦多用披麻皱为之。笔墨坚凝粗旷,意境古茂清逸。

第十一开,陈卓《归帆图》(图11)

铃印:中立氏(白文)。设色绘江畔水村,近景右侧低坡磊磊,树木围绕,屋宇错落,左侧山石峻增,横舟静待,桅杆耸立而井然有序;远景一抹青山,江水浩荡,归船数艘,远帆点点,水雾、岚烟飘没于水际。山石树木勾勒多用硬直线条,用笔严谨;山石、峰峦多以小斧劈,覆加晕染皱擦,间以石青点苔,生动活泼。宽阔的江面、细密的波纹,小径平展,庭院幽深,呈现壮阔、幽邃、清雅之致。

陈卓(1634——?),字中立,北京人,寓居南京。山水师法唐宋青绿之法,兼擅人物、花卉,用笔严谨深沉,精密劲挺,设色幽雅秀整,画风娟秀妍丽,清隽高雅。工笔重彩花鸟取法崔白、边景昭、吕纪画风,精工秀丽。

第十二开,方维《水竹居图》(图12)

铃印:方维(朱文),墨笔绘临水茅舍、高士隐居小景。山势低缓曲折,山前静水漏漏,渚坡平缓,小桥相错, 修竹环绕,茅屋数椽,云雾袅袅。笔墨沉实,赋形具体, 画法谨严,运笔圆润,略有董、巨遗法。

方维(生卒年不详),字尔张,号仍诘,浙江嘉善人,流寓金陵。学画于郑重,取法宋元,笔意高洁,体格精准,擅长山水、佛像,肖似郑氏而稍加流动。

第十三开,方维《秋山图》(图13)。第十四开,方维《夏山高隐图》(图14)

铃印:仍诘(白朱文),皆水墨绘山水小景,兼五代董源、巨然与元代黄公望、吴镇笔意,峰峦叠嶂,矾头重重,起伏变化无穷,林木葱郁,疏密有致。山体或浓或淡,皆以干而枯之笔披麻勾皱,疏朗简秀;树干皆以深墨勾出轮廓,后稍事皱擦;树叶或横点,或竖点,或斜点,或圆点;或干墨,或湿墨,或枯笔,笔墨随意。

第十五开,李悦《富春山图》(图15)

题识:仿黄子久富春山,李悦;铃印:李悦(白文)。水墨临仿元代黄公望富春山色,笔墨粗率跃动,富有节律感,虽着墨不多,然颇有生气。

图册全以金笺为材,金笺纸聚墨难化,容易见笔痕,多采用干笔枯墨,易于掌控,而方维、李悦以湿笔重墨为之,反其道而行之,笔墨放纵疏朗清逸,颇见妙处。然而,李悦已无从查考,似明末盛丹一路,当是同时活跃于金陵画坛师法南宗的画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的多元面目。

其实,金陵八家群体中的大多画家往往受南宋李、刘、马、夏与明代浙派的影响,善用密笔短皱,用笔方硬尖锐,运墨燥动纵横,缺少静逸儒雅之气,画面构成也突兀怪异,少见平淡天真之态,法度严谨而容易流于板滞甜俗,表现出强烈的行家风格,故被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申斥为“恶习”:

明末画中有习气,恶派以浙派为最,至吴门、云间,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赝本溷滑,以讹传讹,竞成流弊。广陵、白下,其恶习与浙派无异。有志笔墨者, 切须戒之。

还有,第十六开《春山水阁图》、第十七开《云山横舟图》、第十八开《水村农耕图》、第十九开《夏山楼观图》、第二十开《深山楼阁图》等,都为佚名画家所作,或清旷,或秀润,或精工,都属金陵八家一路画风(图16 ~ 图20)

尽管如此,《金陵各家山水图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各位画家的艺术水准,尤其是张修、谢成、胡造、樊沂等人传世画迹甚少,同时方维、李悦亦成画史之遗叶,较为生动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金陵画坛丰富的多元面目。因此,钱镜塘汇为一册,功德无量,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秦佳)

猜你喜欢

白文设色金陵
《岩高千尺虎》
登金陵凤凰台(节选)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新金融商品教父”跳海:照搬“喜新厌旧”走向绝路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
金陵十二美女瘦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