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乃明:弥留之际仍然挂念航天事业

2022-06-17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航天

徐乃明经常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自己航天人的身份要时刻谨记忠于祖国,献身航天事业

徐乃明(1929-2016),云南弥渡人。曾任国防部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艺师、总工程师,多个国家重点型号和重点工程总指挥、技术顾问等职。

弥留之际,徐乃明心中惦念的仍然是航天事业。一向对工作守口如瓶的他把家人错认成了同事,问道:“会议结束了?”“我们下面的安排是什么?”

“我的家庭把我培养成为一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929年7月29日,徐乃明出生于日本东京,父母都是留日学生。儿时的徐乃明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尽管家境优渥,但他毫无少爷习气。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勤勉好学,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作为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徐乃明被寄予厚望,父亲的谆谆教诲使他自小养成了坚毅刻苦、勤奋上进的性格。

在进入大学前的十几年求学生涯中,徐乃明绝大部分时间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在自传中写道:“我的家庭把我培养成为一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使我在走向革命化的道路上较他人倍加艰难。”优渥丰富的物质条件、书香浓厚的文化环境和父母特殊的社会地位,对学生时代的徐乃明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也使他未能更早地接触革命。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校园外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进步组织和同学的帮助下,徐乃明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开始向组织靠拢。

1948年,解放战争局势渐明,北平解放在即,徐乃明已在清华大学度过了一年多的光阴,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思想上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时的他对北平解放充满热切的期盼。

远在昆明的父母担心新旧交替中的社会安全和教育质量,准备安排徐乃明离开北平,南下转去香港大学就读。但徐乃明心中早已坚定了革命救国的信念,毅然拒绝了父母的安排,并积极投身于各种进步活动。1948年底,徐乃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徐乃明积极参与到地下党组织的“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中。他上街游行,散发、张贴传单,参加罢课、罢市活动,不惧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学生护校,迎接解放军进城。

美国《防务新闻》报道:“这种‘獴’看起来很小,但要是被它咬一口会很疼”

1954年,按照组织的安排,徐乃明可以选择到某航校担任待遇优厚的领导职务,或进入国营211厂搞技术。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开始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航天生涯。对于这个选择,徐乃明一直深感自豪。

徐乃明在211厂从基层做起,相继担任生产长、车间主任、总工艺师等职,参加过东风三号、东风四号、东风五号等导弹的研制。作为我国从事尖端工作较早的一名型号研制指挥者,徐乃明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

在211厂工作的20多年时间里,徐乃明参与并领导了我国多种液体战略导弹的研制生产,主持研究开发了航天领域的多项制造技术,奠定了他在中国航天领域质量工艺首席专家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徐乃明先后担任红旗七号、海红旗七号总指挥。担任红旗七号总指挥期间,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数十项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多项武器研制生产中的空白,研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7年,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已掌握的先进技术,二院提出了在红旗七号的基础上开发军贸型号的设想。徐乃明集思广益,为其取了个独特的名字——“飞獴”。獴是蛇的天敌,大家希望新型号超过红旗七号仿制的法国“响尾蛇”导弹,即中国的“獴”比法国的“蛇”更厉害,加一个“飞”字读起来更加响亮。

各国都对这个名字印象深刻,西方国家更是密切关注。美国《防务新闻》报道“飞獴”导弹武器系统时,曾意味深长地说:“这种‘獴’看起来很小,但要是被它咬一口会很疼。”

“飞獴”导弹武器系统从立项到交付历时四年,徐乃明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我国赢得了声誉。

1989年,徐乃明前往位于内蒙古的某一发动机生产厂出差。尽管有机会住条件较好的酒店,徐乃明依然选择住在招待所,与试验队员们同吃同住。当地居住环境艰苦,物资紧缺,招待所中午只能提供馒头、米饭和一盆汤面。一名工作人员喜欢吃面,汤面一端上来就盛了满满一碗。徐乃明见状笑道:“你吃了一碗无汤的面,我们就得吃一碗无面的汤。”

20世纪90年代,三峡水电站动工兴建。根据党中央要求,航天工业总公司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徐乃明任总指挥,带领团队参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建设过程中,与外方人员接触较多,有些外方人员以高薪引诱我国科技人员到他们的国家去工作。徐乃明经常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自己航天人的身份,要时刻谨记忠于祖国,献身航天事业。作为一个航天人,首先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其次要热爱航天事业,要有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心和决心。

走上航天战线以来,徐乃明出国的频率大幅度增加。为此,他在工作之余自学法语。经过不断学习,零基础的他能用法语进行阅读、笔译甚至简单对话。从1982年到1995年,徐乃明走遍了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用流利的英语洽谈技术引进。一个为他做过翻译的同志曾颇为感叹地回忆,当年在谈判中遇到专业术语,一时翻译不出时,徐乃明都会巧妙提醒,既不动声色,又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

弥留之际,问道:“会议结束了?”“我们下面的安排是什么?”

生活中的徐乃明是一个乐观开朗、幽默风趣的人。年轻时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没有时间陪伴两个女儿,但他始终重视子女的教育。对于子女的學习,徐乃明没有过多时间关注,也没有为她们设定任何目标,却一直言传身教地引导她们成长。在徐乃明的教育下,她们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除了学习,徐乃明始终十分关注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女儿犯错时,徐乃明从未大声呵斥或者不留颜面地严厉批评她们,而是用聊天的方式自然地指出问题,帮助她们分析原因,直到她们心服口服。徐乃明的女儿回忆父亲时说:“记得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父亲说‘咱们坐下来谈一谈’,那就说明我们犯了错误。他会严肃而耐心地指出问题,并分析所错之处。谈到最后,他还会问一句:‘想通了吗?’”在两个女儿心中,父亲既是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又是疼爱她们的慈祥父亲。在她们的成长道路上,徐乃明一直给她们指明方向,为她们遮风挡雨,令她们受益终身。

徐家家风民主,徐乃明很少干涉子女的选择,多是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定。两个女儿因此很有主见,思想独立,做事雷厉风行。

一次,徐乃明的大女儿徐倩想辞职换工作,征求父亲的意见。在那个年代,辞职还属于大胆的行为,徐乃明尊重女儿的选择,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对女儿说:“先去了解这家公司的背景,如果觉得可以在那里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能够有所发展、有所作为,那就去吧,爸爸会一直支持你。”徐倩接受了父亲的建议,这次工作变动也使她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女儿徐红回忆:“父亲这一生忙于工作,对我的管束不多,让我记忆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要求正在农村插队的我必须参加高考,一定要上大学。他还亲自为我补习功课。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谢父亲当年的远见,敦促我考上大学,并且和父亲一样选择了机械专业,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父亲改变了我的一生。”

20世纪80年代,徐红作为访问学者被公派赴美留学,毕业后想留下来继续读研,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斥责:“国家花钱送你出去,你就必须按时回来!”在关键问题上,徐乃明一向坚持原则。

耄耋之年的徐乃明自创了一种拼音“文字”,给家里每一个人都取了绰号。孙辈出生之后,他更加慈祥幽默,任何一件小事经他描述一番都会令人忍俊不禁。

徐乃明珍视家人,宠爱妻女,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她们买小礼物。他对两个外孙女更是疼爱有加,经常和她们拉家常、开玩笑;寒暑假期间还带她们外出游玩,让她们开阔眼界,陪伴她们成长。

徐乃明在家里非常受爱戴,儿孙们都很喜欢和他聊天、交流思想,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两个外孙女的心目中,徐乃明是巨人一般的存在。大外孙女还写过一篇讲述外公的作文——《我的偶像》,表达对他的崇拜。

由于工作的保密性质,徐乃明撰写的所有技术论文和文章只能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工作调动打断了他学术研究的连续性,使他错失了一些本应获得的荣誉与奖项。许多人为此替徐乃明感到惋惜,但他只是淡淡一笑。

徐乃明平时为人低调,直到去世后,他的子女才得知父亲当年被保送进入清华,在航天领域更是成就突出。徐乃明的同学不知道他在航天领域的辉煌成就,航天系统的工作伙伴也不知道他在大学时期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直到去世前一晚,徐乃明还在关注航天工艺,思考如何撰写《航天工艺发展传奇》。刚刚脱离生命危险的他还念叨着:“本来应该在这周开碰头会的……”弥留之际,徐乃明心中惦念的仍然是航天事业,他口齿十分清晰地说:“7103(航天系统的编号)……”一向對工作守口如瓶的徐乃明把家人错认成了同事,问道:“会议结束了?”“我们下面的安排是什么?”

几个小时后,徐乃明停止了呼吸,永远地离开了他毕生挚爱、恋恋不舍的航天事业。

(责编/李希萌 责校/张超、陈小婷 来源/《导弹人生》,马杰、宋晓明主编,中国宇航出版社2022年4月第1版)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新型元器件物资供应管理模式探究
后疫情时期航天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研究与探索
绝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助燃剂”
逐梦航天日
我的航天体验之旅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