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致因以及心理恢复训练

2022-06-17郭家泓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网球

郭家泓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239-02

摘  要  长期以来,虽然人们已经对运动员在练习、竞赛后所出现的生理疲劳的概念、机理、症状、诊断方式及其产生规律等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对于运动员因为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而所出现的心理疲劳现象并没有引起充分的关注,忽视了从心理因素方面加以诊断,也就很少有意识地通过心理学的措施来消除。而网球作为高负荷、高强度、竞技性极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该项目技能水平的提高,需投入更多的时间、汗水、精力等,才能让自己的水平得到提升或者实现通级的目标,但由于自身压力也会更大,更容易导致运动损伤与心理疲劳现象的同时发生。本文将浅析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致因,并指出怎样利用心理恢复训练来消除心理疲劳,从而起到缓解和减少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发生的程度、降低在网球训练中的身体损伤,进而延长高校网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并为科学化的练习与竞赛提供信息支持。

关键词  网球  高校运动员  运动性心理疲劳  致因  心理恢复训练

一、运动性心理疲劳概述与特征

(一)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

运动心理疲劳和运动耗竭是当前运动心理学新开辟的重点研究领域。随着世界竞技体育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比赛形式日益多元激烈,以及过度职业化程度和严重商业化竞争倾向,使部分运动员必须承受更长期持久的高情绪应激心理压力比赛和过度大运动量竞技训练,导致一部分运动员会表现出过度心理精力耗竭反应和慢性心理肌肉疲劳综合征现象。

两者主要的共同点是都包含有其他情绪活动和社会心境方面产生的严重障碍,如焦虑抑郁。但在后续相关的研究中又强调说明了他们两者存在的明显区别。心理耗竭一般是直接由于主观认知心理因素变化造成产生的,如容易出现的对某些运动方面的潜在兴趣、理想目标和动机能力的突然丧失,表现出高度消极化的心理自我意识淡漠和产生对当前工作、生活、他人交往的悲观消极的态度。而这种心理过度疲劳一般更专用在于某些竞技类体育,是完全由身体过度的训练刺激引起产生的,更大程度只是与其他身体运动和某些感知觉症状等相区别联系,并不代表一定表现出来为一种兴趣丧失和某种动机功能的严重减弱。

(二)与生理疲劳的关系

运动性生理的疲劳程度和一般心理的疲劳,既有着一定上的明显区别,又往往有一定规律的相互联系。在感受生理活动疲劳感觉时,由于心理动机、意志倾向和机体兴奋性改变等外界因素,主体活动可能尚未直接体验感受到疲劳程度,或机体仍是可以长期忍受疲劳和可以坚持运动练习的和竞赛。超过到某一限度,或是因为长时间肌肉疲劳后的毒素积累会导致肌体过度疲劳,这不仅可能有碍于专业运动员自身的良好身心健康,而且极容易造成一些运动心理损伤现象和其他意外事故。

二、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基本特征

(一)主观体验和行为表现

当运动员突然产生极度的心理疲劳情绪时,主观身体感觉明显疲倦或乏力,进而容易产生运动员对各种训练、比赛形式的兴趣逐渐减退,运动心理动机水平会随之下降,训练热情显著降低,烦躁和易怒,对外界各种刺激反应特别的敏感。有时也因队员对某个别项目技术、战术动作缺乏一定认识能力或欣赏兴趣等而令人产生心理极度紧张的训练厌倦,从而经常以另外一种较消极的被动适应的态度以应付训练。

(二)情绪性抑制反应

运动性心理的疲劳不仅可以造成运动员身体的正常运动能力降低,而且还会使运动员情绪变得不稳定、意志减弱的变化趋势。心理过于疲劳则可导致神经情感机能紊乱问题的反复加重。精神抑郁又是慢性心理运动疲劳障碍产生的早期征兆,这恰恰是一种人体的无意识和自我的保护性功能低下的正常反应,因此抑郁症对竞技运动员也具有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双重影响。

三、运动性心理疲劳致因

(一)训练动机的丧失

相比之于生理疲劳,运动性心理的疲劳更多易于使竞技运动员逐渐丢失一些练习和动力,在特定环境中一些造成练习动力丢失的原因,也往往会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如网球训练课堂一般都是单调枯燥的,训练方式的单一会造成训练动机的丧失。

(二)运动训练和比赛活动的相对复杂性与情绪紧张性

网球运动员在练习和竞赛过程中情绪、状态自始至终比较紧张,并高度专心于活动过程。身体主要器官都要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负载,同时思维、记忆、感知也都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再加上各种强烈刺激耗费了身体中大部分的生理能量和神经能量,随着能量耗竭,心理疲劳出现。

(三)运动训练的单调性

現仍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员沿袭着“刺激—反应”学说,持有训练”愈多愈好”的信念,认为如果一小时训练是有效的,那么加长训练的时间,效果也将更好。因而,其最终的结果极可能是过度疲劳,而后引发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结果。

(四)运动训练的“报酬递减性”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训练年限的拉长,网球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成绩的提升难度增大,花费的汗水、精力、时间都比以往要多,成绩增加幅度却比以往小了。如若对这个“报酬递减”规律性没有准确认识和充分心理准备,就会让运动员对网球练习产生厌倦,激情也就会丧失殆尽。

(五)恢复措施的局限性

如果有些运动员自己在接受训练失败后相应的自我恢复措施不能迅速跟上,如及时休息、营养、治疗疲劳等措施,特别是若不能准确掌握自我心理疲劳恢复及训练中的这些基本的手段,则运动员更容易导致积累的疲劳,产生自身心理的疲劳现象。

四、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消除——心理恢复训练

运动性心理的疲劳症状往往是一个隐性的、渐进过程的,不易完全被自己觉察,容易完全被自我忽视,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即使察觉到了,也认为休息一下就行了。然而,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往往都就是由此问题引发起来的。

研究数据表明,使用运动心理自我恢复法训练,恢复能力过程将比直接采用自然休息锻炼的训练方式效果快上很多,而恢复运动能力的效果到相当于使用自然休息训练方法的2~3倍之多。因此,在运动员大中强度的运动训练后,根据主观表现等特点,有选择针对性有效地坚持使用心理恢复运动训练等方法,对于全面及时消除运动引起的心理机能疲劳障碍具有重要积极医疗效果。

(一)心理诱导——谈话法

利用谈话训练的诱导方式来协助运动员去主动接触这些运动心理障碍,以能借此的启发和促使训练他们学会怎样更快和全面地去了解其自我心理并真正学会去对待这一时期各种问题。谈话法的训练方法主要都是为了针对一些运动时心情感到较为明显的波动低沉的情况。在交谈过程中教练应要适当引导运动员,并要协助其能进一步地分析自身心理原因,同时还应使其明白自身是取勝的最终的希望所在。

(二)想象放松

想象放松状态是指运动员仰卧,将身体四肢平伸,保持在静止状态,然后闭上眼睛,注意状态集中想象自己处于一个让自身感觉轻松和舒适的氛围当中。此方法目的在于改变运动员的心理环境。其关键是:(1)头脑里必须要同时具备一个可以感到放松相互有联系的、清晰的处境;(2)要有个很好用的想象技能,在脑海中能产生画面;(3)先可以练习想象那些使人很轻松快乐的生活情景,然后自己再练习慢慢逐渐的可以练习想象一些使人很紧张压抑的心理情景,从而获得更轻松的状态。

(三)神经—肌肉的自我心理调整练习

神经—肌肉调节练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让网球运动员能学会并能真正有意识地去进行矫正调节范围内出现的某些失调的运动过程。同时,这些运动心理的训练与过程也必将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心理功能的恢复。

(四)心理诱导放松训练

心理诱导放松训练主要就是利用心理语言的暗示来诱导人进行有关肌肉神经和骨骼神经动作的诱导放松性训练,即心理自身的放松性训练。进行诱导动作时,还常常可考虑配合着听上一些曲调轻柔和悠扬舒缓的优美乐曲,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紧张的运动肌肉和运动肌肉神经能够及时在优美语言节奏的正确引导作用和轻柔乐曲韵律的良性刺激作用下达到充分自然放松,从而使人大脑能够逐渐平稳入静,以便于调节人体大脑平稳有序正常地工作。

(五)催眠

催眠法的主要含义是通过一种或通过多种进行心理行为的暗示来催眠他人的这样一种技术方法,使被暗示受术者个体本身的某些精神心理活动逐步地达到自身的或某种的理想睡眠境界,呈现相对于另一种的介于正常生理的觉醒期阶段和正常生理性的睡眠阶段。用来有效减轻人们身体心理紧张和神经疲劳等状况的催眠保健操,其施术时可以通过事先选择放松时间在每次运动前的运动间歇时段内进行或选择只需要在完成每次放松运动的间歇时段后才予以实施。当被催眠的受术者身体真正完全进入到了被催眠或放松运动状态时,肌肉群神经就会被瞬间地获得放松或接近完全状态的自然放松,并会通过反复使用模拟人体的按摩放松运动等方法从而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和有效的消除疲劳。

(六)音乐放松

精心准备选择音乐,有助于逐步减少大脑的过度紧张,从而能够将这种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的转化至一种健康且良好的平静愉悦的放松运动和心境过程状态中,这也是运动员们可以快速地消除其赛前的心理或过度疲劳紧张状况时的一个最有效地辅助和手段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曾芊,曾琳娜,郭慧光.本院学生导致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01):58-61.

[2]Morgan W P. Mood disturbance following increased training in swimmer[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1988;20:408-414.

[3]黄雅慧.田径专项生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9.

[4]殷劲,高兴.运动性疲劳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

[5]Raglin J S, Morgan W P, Luchsinger A E. Mood state and self-motivation in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women rower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1990;22:849-853.

[6]Hanson S J, Mc Cullagh P, Tonyman P. 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life stress and coping resources to athletic injury[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2;14:262-272.

[7]Hensechen K P. Athletic staleness and burnout:Diagbosis prevention,and treatment,In;Willians J M ed.Applied sport psychology;Personal growth to peak performance,Palo Alto:Mayfield,1986:327-344.

猜你喜欢

网球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短式”网球技术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网球
Tennis Picker捡网球小能手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网球教学与审美教育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