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就能更改IP,小心掉“坑”里
2022-06-17张建
张建
自从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线IP属地功能,各大网红账号成为大型“翻车”现场:某些海外代购账号,IP归属地显示在国内;本地的探店账号,与运营地相隔十万八千里。
IP归属地功能一上线,不少人慌了。
看似是一个微小的功能,却在社交网络激起千层浪。
实时显示用户IP地址,让网络世界更加公开透明,也让虚假信息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但是,“脑袋活络”的人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付费IP代理生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IP代理是个啥
IP是上网所需的唯一的身份地址,而代理IP则是上网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平台,是由本机电脑先访问代理IP,之后再由代理IP访问目标网站页面。因此,使用代理IP可以伪装用户的真实IP地址。具体而言,IP代理分类中,根据代理协议分,常见的可分为http协议代理、https协议代理和socket5代理。
《南方日报》记者在淘宝平台上发现,不少网店都在提供IP服务,包括静态、动态代理IP,支持电脑、手机、模拟器等设备。服务根据时长提供包年、包月、日租等付费模式。记者在淘宝平台一家网店实测发现,静态代理IP服务包月需19.8元。
记者询问该网店的客服“如何修改IP地址”,客服人员发来一个名为“小丑代理”的软件下载链接。记者在手机上安装该软件,并按照指引注册后获得了30分钟的免费使用时间。在该软件上,用户可以任意切换国内绝大多数省份的IP线路。记者选取了来自安徽合肥的一条线路,通过专业网站查询发现,手机的IP地址已经切换为了安徽省合肥市。
用户购买付费代理IP是基于何种目的?专业人士介绍,在网络中频繁使用同一个IP地址多次访问时,就会触发目标服务器的保护机制。一些营销人员在进行论坛发帖、问答推广、网站优化、论坛注册等网络营销工作的时候,使用代理IP不仅可以有效避免IP地址被屏蔽、注册账号被限制等问题,还可以提升流量,提升网站点击量。
据央视网报道,此前,IP代理多为游戏玩家改善游戏体验所用,但这一行业“水很深”,已衍生出不少黑、灰产业。因此,非法IP代理一直都是被严厉打击的对象。2021年,公安部关停非法宽带线路1.3万余条、宽带上网账号5千余个。
如今,利用IP代理进行属地修改服务这门生意又红火起来,可能与不少网友担心“开放IP属地,感觉自己的生活隐私被暴露了”有关。而一些平台落实管理责任不严,也给这一灰色产业隐匿牟利提供了空间。
公布IP就侵犯隐私?
其实,网友的担心大可不必。
从公开的信息看,IP属地只显示到省一级行政区域的设置,并不涉及法律所规定的个人私密信息。
众所周知,互联网空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其开放、交互的特点,又容易产生对“恶”的放大效应。
通过购买IP属地修改服务,用户可以轻易隐藏自己的真实地址,从而规避平台监管。这实际上消减了各大平台IP归属地功能上线的价值,为一些用户发表不良言论,利用热点事件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提供了“保护伞”,甚至引发“地域黑”。
那公开IP属地是否侵犯个人信息和隐私权?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根据《民法典》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隐私信息无疑是针对某特定个人的信息,属于可以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信息,而该标记只公示了用户所在省份/地区,并非是把用户的精准IP地址进行公示,因此,此举不涉及隐私权问题。
有观点认为,能够透露行踪轨迹的IP属地信息属于公民的个人信息。朱巍表示,“行踪轨迹”应当属于动态的位置信息,是精准的定位信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应当将行踪轨迹信息与住宿信息等静态位置信息加以区分,行踪轨迹信息应当具有活动属性。根据该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可推知行踪轨迹信息也应具有可识别性。所以,公开IP属地不属于个人信息的范围。
因此,对广大网友而言,花钱买个假IP地址,并不意味着保护了个人隐私,还可能因此泄露浏览记录、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而且,频繁更换IP属地的用户,也难以获得信任。
买卖虚假IP,当心获罪
既然公布IP属地并不侵犯个人隐私,那网友花钱买个假IP地址的行为是否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
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舒杰表示,IP代理属于国家严厉打击的网络黑产、网络乱象。更改IP属地实质上是对网络数据的处理活动,我国《数据安全法》第八条规定:“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网络上的IP代理服务,即卖家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朱巍认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想要通过更改IP属地制造“伪现场”,这种篡改个人信息及后台数据的行为,可能会触犯以下罪名:
一、如果卖家非法经营,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涉嫌非法经营罪;二、如果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三、如果卖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情节严重的,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四、如果擅自恶意篡改他人的IP属地,情节严重的,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廖建勋认为,通过使用代理IP修改属地信息,是向社会公众提供了虚假的、有誤导性的信息,是属于不诚信的行为,仍具有一定的违法违规风险,“从监管上,用户可以任意修改IP属地违背了平台维护公序良俗的初衷。”
IP属地公开后,人们才发现一大堆宣称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博主”原来都在国内,而不少认证为“本地资讯博主”,也出现了IP属地与资料地址不符,甚至频繁更换的情况,引发了公众质疑。
由此来看,在IP属地付费修改服务“灰产”中,到底是谁在购买虚假IP地址,这些人又是出于什么目的,也是个值得追问和关注的问题。
目前,一些平台已通过屏蔽关键词搜索等技术手段清理、压缩这种“灰产”交易空间。这说明,平台方面有责任也有能力管好相关不法行为。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一言一行皆要遵规守法。IP后面永远是真实的“本我”,恪守法治底线,杜绝别有用心的技术“伪装”,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
监管部门也不妨加大打击力度,尤其在各大平台上线IP归属地功能的当口,不能让虚假IP地址买卖成为一门生意。在专项治理之外,也需健全常态化治理制度,无论是IP属地修改服务“灰产”,还是利用虚假IP地址实施网络传销、进行网络诈骗等行为,都需加大对其全链条打击的力度,守护好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资料来源:法治日报微信公众号、南方日报微信公众号、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