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新时代的体育课

2022-06-17陆冠珲黎俊良梁玲玲陆冠亮陆家炜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体育课

陆冠珲 黎俊良 梁玲玲 陆冠亮 陆家炜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132-02

摘  要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为体育课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时代的体育教学中老师作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师生“对话式”的体育课堂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课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集体主义等内在素养,发展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激发运动兴趣,培养从事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记录法等方法,结合自身经验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师生角色、课堂组织、教学环节进行阐述,以向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课  师生角色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形式

五育并举,体育先行。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体育教学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一环。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课堂新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运动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健全人格品质,锤炼顽强意志。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各学年段要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体育课;各学校逐步完善“基本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传授从事终身体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着力保障学生每天课内锻炼时间大于1小时+家庭体育作业不少于1小时,保证课内课外体育均衡发展;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参加社会体育、竞赛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1到2项优势技能。随着体育教学深化改革,体育课堂不仅要彰显体育运动的魅力,更要在教学过程中肩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体育教學形式发生新的变化。

一、课堂形式的转变

(一)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整个过程始终环绕老师和学生开展。我国过去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前苏联“三段式教学法”教学,其思想崇尚“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2017新课标提出,要打破传统的“单方向”“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转变为“交互主体论”,新时代的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解放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新型体育教学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成绩为目的”,开展的“教授”式子教学。这种方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教育结果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习得运动技能,注重主导教师的“教”,而忽略主体学生的“学”。长此以往,这种“灌输式”、“填压式”的僵化导学方式渐渐忽略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以及生成性,导致师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丧失积极性和能动性。

2017新课标提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陈长洲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变革,从传统的“教受”范式转变为“导学”范式再到“对话”教学范式。体育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进一步彰显“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素,更加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以及生成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合理把握体育课堂环节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上课前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学段、项目、单元以及学生学情,事先设计好本课次的课时计划。课堂常规是体育课堂的开端部分,体育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在对应的场地集合学生。在清脆洪亮的口令调动下,学生快速、安静、整齐调整队伍。体育教师随后清点上课人数,向学生宣布课堂教学内容,提出教学目标,安排学生见习,强调活动中的安全要求,保证课堂有序开展。

“热身”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充分的热身活动能够唤醒学生战术、体能、技能、心理、心智水平,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帮助学生更好进入课堂状态。

2.导入环节。体育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动作,将接下来的教学信息传达给学生,其形式形式有常规导入、温故导入、故事导入、价值导入、讨论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常规导入以简单的言语直奔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温故导入以教师的语言引导为主,让学生将回顾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如此既能避免知识混淆又能建立知识网络;故事导入以构建特定情境为背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励志的故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爱国精神;价值导入通过讲述实用意义,更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也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技能;讨论导入以某一话题为索引,通过讨论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多媒体导入以多角度、多维度、多感官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利于获得更直观的教学效果。

(二)基本部分

1.尝试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初步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动作意识和运动表象。在新授课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练习之前做出规范的动作示范。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选择正面、背面、侧面、镜面等更利于学生观察的示范角度,并在关键时机提示关键点,让学生学会模仿基本的动作结构。在复习课中,体育教师可安排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巡回指导并学生,提示重点甚至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

2.练习提高。练习是体育教学的本质,也是体育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应将更多时间回归到学生自身,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难度要求可以由低到高逐步提升,直至学生掌握完整技术动作,领悟动作的关键点。其他学科较多通过言语完成教学,体育教学则是要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肢体动作的练习上。体育课精讲多练,教师示范准确、熟练、优雅、大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练习时,要到达中等强度,练习密度不低于50%。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灵活运用直观教学、合作学习、纠正错误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个人创造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绪变化,最大限度营造“乐学好练”的氛围。合理采用区别对待原则,依据性别、个体差异性采取分层教学。对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适时表扬,邀请其示范并分享练习心得,对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耐心指导,给予有力的精神支持。鼓励学生互动,养成“共同进步,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实践应用灵活设计教学竞赛,在“比赛”中检验学生的对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回归到课堂体验当中。教学竞赛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鼓励每位学生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集体中去,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在教学竞赛中激发“顽强拼搏、勇于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树立“遵守规则、公平正义”的体育道德以及养成“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的体育品格。体育教师既要维持秩序、做好裁判工作,让学生专注于“比赛”,又要集中注意观察每学生的个性、技术特点,引导学生结合个性发展进一步发掘运动天赋。

4.健康体能。在体育运动中,力量是基础,速度是灵魂,技术是核心。体能练习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又培养吃苦耐劳、勇于面对挫折的品质,中小学每节体育课中应当设置不低于8分钟的体能锻炼环节。体育教师可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敏感期、不同课次内容的差异合理设置训练内容。多项内容组合性搭配,能提高锻炼效率,又通过补偿性体能练习补齐本课次没有锻炼到的其他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总结。经过大约30分钟的中、高强度锻炼后,学生心率到达一节课中的峰值水平,放松是体育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有助于舒张学生的身心,消除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又可以促使身体机能逐步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剧烈运动导致肌肉产生乳酸,肌肉由于缺氧变得僵硬出现酸胀感,强烈的不适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灵活运用游戏放松法、肌肉放松法、韵律放松法等方法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舒缓乳酸带来的不适感,恢复学生正常心率,为学生下一节课调整状态。

下课前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确保全员到齐,排除安全隐患。体育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以及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师生共同探究疑问。最后向学生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保障学生课内、课外体育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习惯,掌握1至2项优势技能。

2.回收器材。宣布下课前,体育教师热情邀请学生协助回收教具,通过器材归位向学生传递奉献精神,带动学生动手积极性,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回收教具的过程中,愉快轻松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

三、结论

1.以师生“对话”的新形式,充分新时代中“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主导”的体育教学形式。体育教师把控好指导者、组织者、激励者的新角色,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体育课堂新模式。要帮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健全人格品质,锤炼顽强意志。

2.教学过程安全第一,依据项目、场地、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对易发生意外的项目进行保护和帮助。课前检查场地,课中强调安全,及时观察和干预学生课堂危险行为。

3.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体育课堂发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竞争意识、规则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内在品质。

4.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保证学生的课内和课外体育运动均衡发展,激发学生对运动兴趣,为体育人才培养、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长洲,王红英,项贤林.新中国70年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范式转型——从“教受范式”到“导学范式”再到“对话范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2):169-174.

[2]刘洋.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一堂公共体育课[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5):86-88.

[3]庞强.论如何才能上好一节体育课[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8):64+66.

[4]韩爽,成东.上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的几点认识[J].田径,2018(11):8-9.

[5]施彦文.浅谈如何提升小学体育学科的创新性[J].田径,2021(12):19-21.

[6]阮晓燕.小学体育课放松活动的十个妙招[J].中国学校体育,2017(09):89-90.

[7]姚廷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浙江體育科学,1987(03):10-14.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体育课
体育课上的“炎锡秀”
体育课
快乐的体育课
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探讨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