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藤牌舞高校传承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06-17厉永辉付文礼周义义
厉永辉 付文礼 周义义
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029-02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产物,对于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瑞安藤牌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同时高校在培养人才和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作用。瑞安藤牌舞自2017年引入温州大学之后,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有机结合,瑞安藤牌舞由此重新焕发生机,具有推及全国高校的典型价值和示范意义。
关键词 藤牌舞 高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大学
一、前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依靠其特有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面对市场经济和西方体育消费市场的双重打击下,其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马文辉提出了“依法保护,重在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原则,要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于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是历史性机遇[1]。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职能。依托高校资源,藤牌舞能够寻找到新时代发展的土壤,而高校引入藤牌舞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培养相关的高质量人才。对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瑞安藤牌舞在高校传承与实践现状分析
(一)概况
瑞安藤牌舞于2007年7月的时候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用肢体语言演绎抗倭故事的民间舞蹈。舞者右手持短刀,左手拿盾牌对舞,或持叉、棍、枪等道具进行对打。队形有八字阵、一字长蛇阵、鸳鸯阵和三才阵等。
在2005年12月,国务院就“文化遗产日”的设立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通知》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2]。为了保护和传承瑞安藤牌舞,温州大学在2017年的时候将其引进高校校园,并以周义义老师为核心组建校级队伍,开设了温州大学藤牌舞社团,以此为平台,招募了约30名大学生进行藤牌舞的学习,并组织参加了多次相关比赛和活动,参加了温州大学校运会开幕式;2019年“诗路传薪”——浙江省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获得“优秀表演奖”; 2019年受邀参加浙江省首届民俗体育精英赛开幕式表演;2019年“非遗薪传”——浙江传统舞蹈展演展评活动;2020年参加线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通过这些表演,藤牌舞队能够赚取一定的表演经费,但后因新冠肺炎等因素,鲜有外出表演。
(二)瑞安藤牌舞在温州大学发展的局限性
1.文化流逝和碰撞,学生学习兴趣匮乏
200多年间,瑞安藤牌舞经历了起起伏伏,在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目前瑞安藤牌舞传承人已经一直延续到如今的第六代,期间一直都以口传身教为主。但是这种传承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先人的逝去,一部分关于藤牌舞的故事和文化也就消逝了。藤牌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文化生态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巨变。战争年代中,藤牌舞具有团结民族,鼓舞士气的作用,可一旦战争威胁接触,藤牌舞作为族人审美交流的方式,其社会价值和功能也随之改变,这时它具有明显的表演性质[3]。在脱离了历史背景下的表演,让它与观众产生的共鸣也随之减弱了。现在的学生出生在和平年代,他们对于曾经战争的感受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因此在表演的时候很难与先人感同身受,也就无法全身性投入到瑞安藤牌舞的学习中去,从而难以将情感和内涵传递给观众。这种接收和传递双向的缺失让藤牌舞的发展受到局限。
2.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师生了解程度较低
目前所知的温州大学开展瑞安藤牌舞的形式有训练队和社团俱樂部,但这两种形式所覆盖的人群依旧较少。目前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这使得那些有兴趣体验和学习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途径来了解藤牌舞。学校应积极开发藤牌舞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学校应重视瑞安藤牌舞的宣传工作,借用多种方式扩大藤牌舞在温州大学的影响力。
瑞安藤牌舞自2017年进入温州大学,但是还是有很多老师和学生对其了解不多,瑞安藤牌舞神秘的面纱在他们眼里没有被完全揭开。瑞安藤牌舞所包含的军事、历史文化、健身娱乐、爱国情怀等价值在现代仍有意义,我们仍需学习和了解瑞安藤牌舞。
3.练习门槛较高,群体普及面受限
瑞安藤牌舞中有许多武戏成分,包括枪战藤牌、双锤抛叉、枪战狮子牌、双刀战藤牌等动作,吸收了南拳的打法,刚猛有力,同时伴有吼声助威[4]。由于以上特点,在推广过程中,鲜有女生和体质较弱者参与学习,使藤牌舞的练习门槛变相提高,普及的群体也受到了局限。藤牌舞的传承人徐巧青老师在交谈中提到,没有女性进行藤牌舞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没有女藤牌兵的历史依据。我们所表演的“瑞安藤牌舞”是以明代戚继光抗击倭寇为背景的,当时没有女藤牌兵参加战斗。二是:女生没有气势和力量。瑞安藤牌舞自出现以来,都是富有阳刚之气的男子群舞。但从太极拳、长拳等的推广经验来看,这些拳术都进行了一些精简。“藤牌舞”的推广也应注意这一点。对于藤牌舞中某些难度较大,普通人难以掌握的动作,应该进行简化。同时应注意藤牌舞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创新出适合女性参与的“藤牌舞”,扩大传承的群体。
三、瑞安藤牌舞在高校发展对策
(一)丰富传承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而瑞安藤牌舞就是戚继光及其藤牌兵爱国精神的重要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有时不必拘泥于形式,我们可以改革原有的形式,创新形式或将其与其他形式结合,这必将为瑞安藤牌舞开拓新的天地。如我们可以将瑞安藤牌舞与武术表演相结合,藤牌兵与武术表演者进行对练,增强观赏性并在其中加入剧情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依托于积淀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上创作的文化遗产演绎型旅游产品[5],可将藤牌舞与舞台剧结合,杭州宋城的著名舞台剧“宋城千古情”几乎是游玩宋城必看的节目,同时也是宋城景区的灵魂。与之类似的还有西双版纳的傣秀。藤牌舞的故事足以扩展成一个舞台剧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增强了藤牌舞的吸引力,同时更能激发潜藏在人们心底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们自发地学习藤牌舞。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
如今网络发达,电子设备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将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地提升,这使得我们不必亲身到瑞安藤牌舞的表演现场去观看表演,即可了解到它最新的信息。
借助网络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运用网络手段,将影像和文字资料加以适当处理,发布到网上,扩大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使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到瑞安藤牌舞。随着网课的出现,学习不一定要人们面对面进行传授,也不必死盯着书本进行学习。将瑞安藤牌舞的套路动作加以分解,由专业人员进行示范和教学,拍摄成教学视频,在创新传承方式的同时也能提高藤牌舞的知名度。学校可适当安排相关讲座,邀请瑞安藤牌舞的传承人和专家学者来到高校为师生进行宣讲。
(三)创新内容与形式,拓展传承群体
化简就繁,提取瑞安藤牌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动作,编成一套操以方便传播。对于一些较难的动作,如“矮子步”,需要较强的腿部力量,可将其中的全蹲改为半蹲;再如一些滚翻动作,在编操的时候可以简化为双脚前跳动作。降低练习的门槛并使得人们便于练习藤牌舞。作为入门级别的“藤牌舞操”,可以激起人们的兴趣,如想继续深入学习,可学习整套动作,这样一些体质较弱者也会开始主动尝试学习。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将藤牌作为跳健美操的道具,把健美操与藤牌舞相结合,使其更加适合女性练习。
总而言之,在传承这条路上,我们既可以简化形式,也可以“化整为零”借用其他项目传承藤牌舞,不断提高瑞安藤牌舞的普及性,打破传承群体的局限。
四、结语
当前瑞安藤牌舞在高校中已然有了生长的土壤,在校级队伍、社团等平台的建设之下已经形成了一支能够进行表演和传承的队伍,并且参加了多次校内外的表演,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能够有一定的收入来维持队伍的运转。但是由于新冠肺炎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其外出表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藤牌舞队伍的发展。
同时还存在文化流逝和碰撞,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师生了解程度较低、练习门槛较高,群体普及面受限等问题。高校在引进瑞安藤牌舞方面应丰富传承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创新内容与形式,拓展传承群体。为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瑞安藤牌舞的发展,使得这项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學,2008,28(01):3-7.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Z].2005,9.
[3]贺晓武.论瑞安“藤牌舞”的审美制度变迁[J].美与时代,2010(10):85-87.
[4]朱邦森,周义义,董佳杰,时迪.瑞安藤牌舞的武戏成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0):67-69.
[5]杨祎,梁修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5(03):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