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天的脚步

2022-06-17王奉安

百科知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入夏热浪平均气温

王奉安

时间飞逝,春天过后,酷热的夏天来了,大地变得活力四射。粉红的荷花亭亭玉立于湖面之上,雪白的茉莉花在夜晚吐露芬芳,金黄的葵花迎着太阳绽放……人们也脱下春装,换上清凉的夏装。

夏天不仅美丽,而且丰富多彩,就像一幅生动的图画,绘出五颜六色的世界。你看,孩子们吃着雪糕、冰激凌,老人们三五成群在大树底下下棋、聊天……作家祝贺曾这样描写热闹的夏天:“河流好像在赛跑,鸟儿歌唱着,池塘里的青蛙也成日成夜地呱呱叫着,牛群羊群在草原上奔跑,路旁的槐树披着一身浓绿的枝叶在风中舞动……”夏天就像一个硕大的篮子,装满了欢声笑语。

那么,夏天究竟从何时开始?它离我们有多远呢?

四季划分的三个标准

这要从四季划分的标准说起。

四季的划分标准各异,大体可分为“天文划分”“习惯划分”和“物候划分”三个标准。其中,天文划分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划分四季,把“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作为季节界限。比如,我国天文四季以“四立”日作为四季的开始日:立春日到立夏日为春季,立夏日到立秋日为夏季,立秋日到立冬日为秋季,立冬日到翌年立春日为冬季。西方许多国家则习惯以“二分”和“二至”日为季节界限:春分日到夏至日为春季,夏至日到秋分日为夏季,秋分日到冬至日为秋季,冬至日到翌年春分日为冬季。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该划分法忽略了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与实际的季节变化情况不太吻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这种季节划分的方法考虑了气温因素,反映了冬季的寒冷、夏季的炎热和春、秋季的不冷不热,而且每季都是3个月,整齐划一,便于记忆。不过,这种按习惯划分四季的方法也有缺点,就是过于“整齐划一”,没有考虑各地的气候特点和物候景象。

1934年,我国著名气候学家张宝堃创建了根据物候现象划分四季的标准,即依据当地大自然面貌的改变和物候景象的变化来划分自然季节。划分自然季节的关键是确定温度指标,因为自然界的动植物对天气的冷暖变化反应最灵敏。例如,候鸟的飞去飞回,桃花、杏花的开落以及一些植物叶子的颜色变化等都与温度紧密相关。经过多年对物候的观测研究,张宝堃确定了划分自然季节的两个平均气温指标——10℃和22℃。具体来说,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是春季的开始;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上时,是夏季的开始;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下时,是秋季的开始;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是冬季的开始。由于这种划分四季的标准非常科学,我国至今仍在应用。只是按照这种划分标准,我国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长冬无夏,有的地方则一年到头总是春秋……不够“整齐划一”。

夏天从最南端开始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不仅各地夏季来得早晚有很大差别,而且时间长短也很不一致。按照张宝堃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上是夏季开始这个标准,从不同的地理位置即纬度高低看,我国台湾省和海南省的最南端全年皆夏,没有春、秋、冬三季。

4月初,夏季开始跨过海南省来到雷州半岛的最南端。5月初,夏季在东部进入北纬25°的南岭地区。因为华北平原春季气候干旱、升温迅速,所以夏季很快来到华北平原。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之光的统计,首都北京的入夏时间仅比长沙、南昌晚10天。6月初,夏季已经到达华北平原的最北部,东北大部分地区也都在6月份先后入夏。再往北,夏季的脚步停滞不前,因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主峰附近地区属于“无夏区”。

研究发现,海滨城市由于春季特别长,夏季往往姗姗来迟。例如,青岛要在6月23日才入夏,大连更是在7月11日才会入夏,其入夏时间比纬度较其偏北的一些内陆城市晚1个月左右。

另外,在许多山区会出现“山下已是夏季,山上刚刚入春”的显著上下差异现象。这是因为气温是随高度不断降低的,平均每升高1000米,气温便下降6.5℃,这种情况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垂直递减率”。研究发现,由于垂直递减率的原因,庐山的入夏时间比山下的九江市晚45天。泰山、五台山、华山和峨眉山等许多山上则根本就不存在夏季,所以游人在不少高山上都会看到夏日飞雪的景象。珠穆朗玛峰等高海拔山峰更是终年冰封雪裹。

一分为二看夏热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此乃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和生态平衡的标志。这一变化规律一旦被打破,生态系统就会失衡,甚至引发灾害。俗话说的“该冷则冷,该热则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除了沙漠干旱地区以外夏季最暖热的国家,因而有着得天独厚的热力资源。与所在纬度的7月份平均气温相比,我国东北最北部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偏高4℃以上,华北平原的平均气温偏高2℃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平均气温偏高1℃以上。夏热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以北纬50°为例,世界同纬度上只有像我国这样大陆性气候特别明显的地区,夏季才有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高温,才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高粱等喜热高产作物;在同一纬度,海洋性气候特别明显的地区因为夏季太凉爽,气温难以升高,只能种植大麦、小麦和燕麦等喜温作物。这也是为什么棉花、水稻等喜热作物的種植北界会在我国纬度很高的地方。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29130131-D002-4A08-A9FB-F4B1C25FDD69

夏热是大陆性气候的显著特征。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大陆性气候特别明显,其夏热之丰富,使葡萄可以在架上被自然风干。此外,吐鲁番地区的长绒棉质量亦属上乘。夏热的另一大贡献是,它在大陆上生成的热低气压能够“吸引”太平洋、印度洋高气压气流即“夏季风”源源而来。这些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给正在茂盛生长的农作物带来充沛的雨水,雨热同季、水热共济,使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格外优越、丰富。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2020年度报告发布会指出,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高温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已上升4倍;截至2019年,死亡人数达到2.68万,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140万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数字可谓触目惊心。

高温对室外工作者具有很大影响。作为劳动力大国,我国仅在2019年就因高温损失了约0.5%的潜在工作时间,造成全国1%的GDP损失(约126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每年投入到科技领域的财政总预算。

单纯某一日出现高温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热浪的袭扰。热浪是指天气持续保持过度炎热,同时可能伴随着很高的湿度。我国对热浪选用的统一的定义是:日最高气温在35℃及以上、且持续3天及以上的炎热天气。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对热浪有不同的感受:对生活在较热地区的人们来说是正常的温度,对生活在较冷地区的人们来说可能就构成热浪。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的热浪温度阈值低于南方,高原地区的热浪温度阈值低于平原地区。可见,不同区域的人群对高温热浪的适应具有异质性,北方城市或较高纬度的城市居民比南方城市或较低纬度的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更敏感。这是因为生活在较暖地区的居民对高温产生了机体适应。当然,如果温湿度过大,无论身处南北,人体都可能出现中暑的现象。

自1880年以來,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以0.07°C每10年的速度上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暖速率更是达到0.26°C每10年,是原来的3倍还多。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加速,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强度出现,异常高温导致的死亡将变得更为普遍。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已经制定了规划,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炎炎夏日,你知道我国最热的城市是哪里吗?提起这个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长江沿线著名的“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和南京。一年中,其日最高气温超过30℃的日子长达70天以上,且出现过日最高气温在40℃以上的高温天气。这些城市不但白天热,夜间也热不可耐。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由于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如今夏天最热的地方已经不止这“三大火炉”,福州、长沙等城市在夏季的气温也毫不逊色,甚至不少北方城市也可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因而又相继出现了“四大火炉”“五大火炉”甚至更多的“火炉”。

若要选出一个“热极”,那非吐鲁番市莫属。该市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且又极端干燥,降雨稀少且又大风频繁,故有“火洲”之称。2015年7月24日,人们在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曾观测到50.3℃的极端最高气温记录。

当然,由于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盛夏也有相对凉爽的地方。有人列出了我国盛夏相对凉爽的10座城市:昆明、哈尔滨、丽江、贵阳、青岛、烟台、六盘水、承德、漠河、西宁。

夏天的主角——暴雨和台风

除了高温,暴雨和台风也是我国夏季比较常见的天气现象。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降雨为暴雨。暴雨按降水强度不同又分为三个等级,24小时降水量在50~100毫米以下的是暴雨,在100~200毫米以下的是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在200毫米或以上的是特大暴雨。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各地气象部门对本地降水的标准也有自己的规定。

我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地都出现过暴雨,且暴雨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汛期。我国属季风气候国家,从春末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由此形成一场场暴雨。此外,我国大陆上主要雨带位置随季节呈现南北推移的特点:华南是我国暴雨出现最多的地区,4——9月都是雨季;6月下半月到7月上半月通常为长江流域的梅雨期暴雨;7月下旬,雨带移至黄河以北;9月以后冬季风建立,雨带随之南撤。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趋势,且山地降雨多于平原。其中,东南沿海岛屿与沿海地区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暴雨日越少。台湾山地的年暴雨日高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1天的暴雨。不过,天气变幻莫测,有些年份会出现异常,有时候本来多雨的地区反而可能出现旱灾。

夏季也是北半球台风的多发季节。台风的生成需要巨大的能量。夏季,海洋上温度高、湿度大,能源充沛,有利于台风生成;冬季则相反。因此,台风夏季多、冬季少。

29130131-D002-4A08-A9FB-F4B1C25FDD69

猜你喜欢

入夏热浪平均气温
清凉一下
乌兰县近38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动漫show“此生无悔入夏目,来世愿做帐中妖”
热浪侵袭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
一枕闲情入夏,且等幽梦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