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石头城 一块石头上的村庄
2022-06-17邢艳兰
邢艳兰
0.5平方千米、一块天然石头、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这不搭调的三者组合起来会是什么样?古代纳西族先民修建的宝山石头城就对此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之所以说它是“城”,主要是因为当地建筑物密集,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并且在四周加筑了一圈五尺高的石墙。其实,更准确来说,它是一个有着上百住户的小村落,是纳西族先民在深山辟岩建屋、随势打造出的村落。这座古朴自然、奇绝无穷的小村以其稀有独特性,在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石头城始建于宋末元初,位于当时丽江路宣抚司所辖七州之一的宝山州治所,纳西语音译为“拉伯鲁般坞”,意为“宝山白石寨”,其中,“拉伯”意为宝山,“鲁般”为石头,“坞”为村寨。这里现在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自治县宝山乡。
最初的石头城是一支摩梭人(纳西族先民)为躲避匪患兵灾从宁蒗永宁迁徙至此后兴建的。该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周边有能够养活纳西先民的、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于是,這里成为数代纳西人的家园。
宝山石头城最特别的一点是,整个村庄建在一块面积约0.5平方千米的天然岩石上,隆起的蘑菇状岩石天然构成了石头城与外界的屏障。俯瞰石头城,但见它耸立在金沙江峡谷的陡峭山坡上,东面是滚滚的金沙江水,北方是雄险的太子关,西边是逶迤的牦牛岭,南侧是悬崖绝壁。纳西先民在此因地制宜地修建了石头城,展现出超人的智慧。整个村落不仅地势险要,而且防守严密,仅有东、西两座城门可供出入。如此选址、设计并建造,让石头城成为一座具有良好防御功能的天险之城,为生活在城内的人们营造了一个安居环境。城内建筑依石顺势而下,最大限度利用原有的天然石材,比如部分民居的墙壁、床、桌、凳、灶台和水缸等均由当地的岩石修琢而成,有的人家凿厨中巨石为灶,有的把庭院中的巨石凿成水缸,有的甚至将房中巨石修凿成石床,令人惊叹。这意味着,石头城不仅是一座造在石头上的城,而且是一座用石头造的城。
除了丽江当地人外,外界的人对石头城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而被载入史册。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国,率军经宁蒗永宁直抵金沙江边,分别在“木古渡”和“宝山”乘羊皮革囊和筏子横渡金沙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中“元跨革囊”典故的由来。据说元军渡江时,纳西族酋长麦良亲自到江边迎接元军,宝山石头城自然成为渡江后的元军的休整驻地……
“险”“难”“窄”“广”“快”是宝山石头城作为防御性建筑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古代确保了宝山石头城远离兵灾匪患,为纳西先民营造了一个安全的世外隐居世界。
“险”是指其地理位置。宝山石头城地处大山深处,周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位置相对隐秘,且村落所在的蘑菇石临江突起,一面为滚滚江水,另外三面为悬崖,乃是真正的天险之地。
“难”是指石头城与外界交往十分困难。这是保证纳西先民不受外界干扰的先决条件之一。宝山石头城虽然距离丽江古城仅有110千米;但无论古今,交通都极为不便,其原因是两地间的路况十分复杂,雨季经常发生山体滑坡而致交通中断。古时,人们出入只能依靠步行,物资的运输多半靠骡马。即使是现在,因丽江到宝山石头城的最后45千米路面不仅狭窄还经常塌方,一般人也不敢贸然开车上路,进出石头城均需采用乘车+步行的方式。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居住在石头城的纳西先民通过减少与外界交流来达到保证自身安全的意图。
“窄”特指石头城内小道。作为一座城,宝山石头城未免袖珍了些,但它的布局十分严谨。三横五纵的街巷设置,使城内街路畅达、巷道通幽。石头城的民居结构与传统的纳西民居基本一致,城内交通则与丽江古城相似,只是道路均为羊肠小道,且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不过,也正是由于道路分支极多,所以四通八达,沿着这些路,可依次经过不同人家。这种天然的分流设计解决了路窄带来的拥堵问题。人们从西门进石头城,一路下坡可至东门,出东门则可到达周边田地;如从东门入城,则一路上坡,然后经西门出城。两城门也建得十分狭窄,真正诠释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含义。关上城门,整个村落自然而然成了万无一失的安全岛,易守难攻。
“广”是指石头城最高处瞭望广场的视野。纳西先民把村落最高处开辟成村落中最平坦的广场,可容纳百十人。平时,巡逻人员在广场的矮墙环视即可看清周边情况;在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庆生以及举办纳西族男子36岁、49岁等庆祝活动时,这里又变成村民休闲娱乐的场地。
“快”是指石头城可以依靠声音完成人员的快速召集。由于整个村落的建筑依山就势,十分紧凑,各家房屋间仅隔着一条小道,人们大声说话时,周围的邻居均能听到。假若发生什么紧急情况,只要一人大声呼喊,全村人立即能听到并做出反应。这成了“通信靠吼”的纳西先民完成紧急召集的最便捷方式。
通过上述介绍不难看出,宝山石头城所有的设计均围绕“防御”进行。在匪患猖獗的年代,石头城凭借这些特点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石头城周围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早期的纳西先民解决了口粮问题;不过,这样的食物来源难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很不稳定。为了能够持续生存下去,纳西先民们主动把生活空间扩展到了巨石之外的土地上。凭借自身善于农耕的特点,他们兴建水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营建层层梯田环绕着巨石。5月麦熟,10月稻黄,碧绿金黄的麦海与稻浪托举起巨轮般的石城,是宝山石头城最美的季节。
石头城周围的所有山坡,凡是能开垦的,全被辟为梯田。为了摆脱梯田对天气系统的依赖,村民利用水源地高于梯田的优势,自创了别具一格的暗渠自流灌溉系统——不是“上田满了,流下田”;而是在每块田下面修筑暗渠,形成一条由暗渠和水口组成的灌溉网络。堵住暗渠口,水便会流灌整块田地;满水后,打开暗渠口,再堵上灌田水口,水由暗渠流下,即可浇灌下层梯田,不会产生夺肥现象。这种梯田建设的独创,充分显示出古代丽江纳西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成為石头城能够世代传承并保持较强生命力的根源。
历经数代绵延,随着人口的发展,石头城内原有的居住条件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在紧挨石头城的山坡上,人们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村落,这就是石头城的外城。有意思的是,该村落的建设继承了石头城一贯的风格,依然是随山顺势修建房屋,“我家阳台就是你家屋顶”,房屋建设的主要材料还是就地获取的石头和木材,新建村落比老城更集中、更有气势。人们坐在老城的西门就可看到外城全貌,错落有致的房屋与一般的城市乡村有很大区别,显得很有历史感,这让看惯了水泥房屋的人们越发觉得稀罕。由于外城与内城的建筑设计及建筑结构大体一致,两城间过渡自然,由此交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大村落。
因地势崎岖,村民的物资运输全依赖骡马,骡马由此成为村民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们和村民一块在田地和家园之间来回奔忙。背负重物的骡马与背负篮筐的村民是村落小巷中的一道风景。出门时,骡马驮去的是劳作工具及材料;回家时,它们驮着从田间采收的小麦、玉米、高粱和南瓜等农产品……
为避免在狭窄的小巷中迎面相撞,每匹骡马的脖子上均挂着铃铛,村民们会根据铃声远近调节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在相对较宽的路口相互避让。这情这景还有断断续续传来的叮当声让人有回到远古时光的感觉……
由于交通不便,石头城少有人知,因而至今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游人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金沙江畔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够体验纳西族原住民的农耕文化。
近些年,伴随户外运动的兴起,石头城逐渐成为许多户外爱好者的必经之地,每年到此旅游的游客数量都有所增加,甚至有人以此为起点,徒步前往泸沽湖。
随着游人的增多,在外界对村中生活的关注和好奇中,城中的村民开始认识到自身的独特风俗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有些居民把自家改造成简易的民俗客栈。在这里,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住的是村民自家的房屋,吃的是当地的农家饭……
不过,石头城毕竟地处偏远,不少村中的年轻人选择到外面发展,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只要不是饭点,城门口总会聚集着头戴黑头巾的纳西族大妈,每逢看到有外人前来,她们会用纳西方言热情地打招呼。若你愿意,大可到她们家中参观正宗的石头城民居。石脚之上是用土坯砌的土墙,土墙上是木板和木柱结构木墙,屋顶是青灰的瓦,一派典型的纳西族建筑风格,只是比其他地方的纳西族民居多了些石头的元素。
随意选择一家客栈住下。客房均在二楼,旁边就是露天观景台。坐在客栈房间里,两岸高山、梯田与金沙江水透过窗户,映入眼底。走到视野更开阔的平台,眼前是与城外截然不同的景致……风景最好的地方则在石头城最高处的观景台。
缓步上行,可见沿途的道路纵横交错,稍不注意就会偏离主干道。幸运的是,就算走错了路也不要紧,因为总能找到出路。与其担心迷路,不如放慢脚步,悠闲地欣赏风景:一位身着七星披肩的纳西族老妇人带着活泼可爱的宠物狗独自行走;赶马人跟在骡马后面,一路“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一边的城墙上有很多眺望孔或者射击孔,另一边的悬崖上则肆意生长着巨大的仙人掌,显示这里是金沙江河谷,气候干热,是和丽江城截然不同的两重天。
吃过晚饭,泡上一杯茶,登上观景台,徐徐微风吹过,远远看着急速流过的江水,两岸的村落和梯田都以静默的姿态呈现在眼前,偶尔传来一两声鸡犬的叫声……和同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夜色在不知不觉中笼罩了整个山谷。在没了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的夜晚,宁静的石头城村让人彻底放松,一夜无梦睡到自然醒……
石头城海拔1720米,是修心的好地方,四周还有克灵山、观音山、阿祖山、太子关等山系,远看像水墨画,漂亮极了。
从石头城下到金沙江边,游客或坐或躺在平坦的岩石上,听着江水流动的声音,仰望头顶的山系发呆。若还有体力及时间,可以去周边景点探索更多可能。比如,在石头城左侧的太子关山脚下,能看到忽必烈革囊渡江遗址;在石头城左侧的太子关山西南,距石头城西5千米处,苍莽的山林斜坡间突然凹陷,形成一巨型溶洞——克灵溶洞,从远处望去,犹如一个马蹄印,传说这是忽必烈南征时的坐骑踩陷出的蹄印;在石头城旁观音山下,有当地纳西人求子拜佛的滴血求子洞;在石头城北10千米,海拔3500米的地方是太子关,茶马古道在太子关东侧峰腰,马帮的先辈们人工凿穿60米洞和90米洞,保证了古道的畅通无阻。在垂直高于金沙江约1000米的地方,可以观赏太子关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