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表达民族与时代精神正确引导艺术教育

2022-06-17宁钢

中国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陶艺当代艺术创作

宁钢

近年来,关于陶艺创作中传承、创新与变革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学术界多轮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无所适从,莫衷一是。鉴于此,借此人民美术出版社邀约,我谈一谈对现当代陶艺创作及发展的一些看法。思索良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现代陶艺

科技的飞速发展对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艺术的本质,大众从以往对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注,转变为对艺术本体的关注。即艺术不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艺术家内心情感及本体的多重表现。

传统也不例外。什么是传统?传统是对历史发展的继承性表现。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为艺术家的创作及思想观念的转换提供了丰富而又无限的资源。没有文化的本源,就不会有艺术的产生,这是一种渐进性的、跨越式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传统陶艺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艺术成就。中华民族的造物传统及精神,通过传统陶艺表达得更为完整和全面。历史留给我们一条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勇于接受与勤于思变,只有不断大胆地实践才能有所发展,也只有适当地放弃和筛选,不断补充新的血液,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因此,现代陶艺应运而生。现代陶艺是艺术家们在吸收现代绘画和现代雕塑的精神之后,寻找到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它已然将陶艺作品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开拓和进一步发展了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陶艺。

钟莲生教授曾指出,现代陶艺是从现代主义“艺术革命”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因而它的成长和发展是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早在1994年,我在《美感与现代陶艺》一文中提出,正在变化着的社会艺术审美理想需要一种崭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开拓与创新的过程中,陶艺艺术家应该运用中华民族独特的造型体系和表现体系,学习和继承传统的美学理念,建立富有审美价值的、在新时期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陶艺话语体系。

1999年,我又在《再谈美感与现代陶艺》中提出,中国的现代陶艺家无须遵循任何一种模式和规范,而需要的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更新。我们不能照搬传统,要法于传统而不囿于传统,现代陶艺的创作应该是富有审美价值、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审美观的创作。

因此,现代陶艺的创新,要先继承好传统,对自身的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只有充分认知自身的文化体系,才能表达好本民族的文化元素。中国的当代陶艺要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走出去,树立文化自信是根本。其只有超出大众艺术的范畴,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创造出具有更丰富审美内涵的陶艺作品,才是更明智的艺术追求。

二、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构筑

当代陶艺风格当代艺术应该是一种具有特殊意境的艺术和理论体系,艺术家是通过这种体系来显示作品本身独特的历史性和时间性的。当代艺术应该关注三个方面,分别是内容、形式和功能。当代艺术的职责是要求作品能够表达我们的新情感以及内在的真实美,在自身的传统之上找到另外一条道路。这不同于西方的道路,而是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艺术发展脉络。

西方文化往往主张标新立异,凸显自己的风格,通过形式的多样性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但西方也有自身深厚的文化基础,如雅典文化。雅典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在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对欧洲以及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轴心时代的雅典文化,孕育了古希腊哲学。这个孕育的过程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比如文化的兴旺、物质的丰富、政治的清明、生存环境的自由开放等,都是孕育希腊哲学的土壤。而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直到现代都从未中断,并且奠定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

我们不难理解,所谓艺术的想象力,其实并非指创造一种新颖的题材以及新奇的内容的能力,而是指发现一种新形式、创造一种新艺术形象的能力。因此,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就是寻求新的观察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法,这也是现当代陶艺家的奋斗目标。

中国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数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审美观的基础之上的,我们要在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的表现上凸显出“当代”的观念,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及气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陶艺因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造型语言,展现出了不可比拟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和传统,同时要保证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如果我们仅仅把传统的艺术看作陪衬,用它来烘托所谓当代陶艺所具有的意义,赶风尚、出风头,缺少深入思考、一味模仿别人,很容易使我们脱离传统文化遗产。

因此,中国当代陶艺家应该在重视民族特点和民族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创作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来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陶艺艺术风格,使得我们在全球化的发展中更具民族性和世界性。

三、解决好中外文化互融互通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艺术的发展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它们都是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发展阶段,两者是共融共通的,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更没有否定与抛弃之说。没有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作为根基,我们现在进行的一切创新性探索都是无源之水。

就美国艺术为例,我曾去过两次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参观考察。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应该说具有较高的水准。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其文化和艺术是没有历史和地位的,但他们为了掌握艺术领域的话语权,以非艺术的新奇艺术、抽象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颠覆古典艺术,缔造富有独特性的文化—“移民文化”“多重文化”。这一特质就成为其文化导向,形成当代艺术流派,并引领全世界一代年轻人对其追随膜拜。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1990年提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处原则,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墨子说:“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海纳百川,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美美与共、君子和而不同,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要学会欣赏和包容其他文明的优点,让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但首先要正确欣赏自己民族的文化。国学彰显的是民族的气节,它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的气质纯美,包含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指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4EEAB32E-62E7-47D0-8526-A44C2EC82CBC

开放包容是交流互鉴的动力。例如我国明清时期的外销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朵“异域之花”。一方面是由于它产自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产物;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目的是外销他国,这些瓷器的设计风格为了适应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又不得不带有异域风采。在明清历史背景下,外销瓷的产生,就是明清之际中西设计文明互鉴融合的产物。

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同其他文明开展友好交流活动。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都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变化,比如说通过朝贡贸易、国际贸易、民间的互市贸易等方式来推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四海富足的基本方针,其目的就是传播中华文明,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我在多年的陶瓷艺术创作与陶瓷艺术教育中,始终坚持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与创新的艺术形式、借鉴与拓展的创作内容相结合:一是将传统艺术与现当代创新艺术相融合,二是开创传统陶瓷艺术的多元局面。陶瓷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该是多元的,既要保留中国传统的艺术样式,同时博采众长,借鉴吸取国外当代优秀的艺术元素,使创作具有独特性,即在陶艺创作上要尊重传统、开拓传统、推陈出新,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加以融合,以拓展陶艺语言的表现力。

四、关于当代艺术教育的几点看法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提出:“生存即居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针对当代建筑艺术指出:“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艺术应该表现美,追求真与善,那为什么还有很多当代艺术作品并不美,甚至有些虚假和荒唐?这些问题都出自对某些后现代艺术流派和所谓当代艺术风格的盲目崇信。这一观点说明了很多问题,适用于各个领域。照搬西方,这是典型的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其根源又很大程度在于艺术创作主体对瑰丽多彩的传统文化的漠视。每个艺术流派都是通过实践而产生的,并且是流动、发展的。中国艺术的繁荣是包罗万象的,是允许外来艺术思想存在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文化的关系问题,即是差异性,而不是差距性。作为艺术教育的参与者和引领者,怎样去理解和实践,怎样去创作和正确引导学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善于学习,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的克己复礼、道家的无为而为、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以法治国等;要多借鉴,要有百家争鸣的态度,允许各种创新形式存在;也要引领和把握艺术教育的主流方向,时刻关注艺术创新的思潮对艺术教育的影响,关注当代艺术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其次要注重对传统的创新,又要积极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保持不排斥、不妄自菲薄的态度。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和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是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艺术教育,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当代艺术发展所用,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新。

通过“双年展”等模式和平台,可以提升传统陶瓷的影响力。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特征极具民族性和地域性,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含义。我们允许多种艺术形式的创新,借“双年展”以及类似的平台推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面向全国、全世界,展示艺术和城市的包容性,也是为了推动中国陶瓷事业的发展,通过陶瓷艺术的创作、设计创新体现中国陶瓷艺术的百花齐放。

近些年来,我一直提倡陶瓷艺术的创作要法于传统而不囿于传统,积极致力于提升中国各大瓷区、各个窑口的创作与创新能力。但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彻底摒弃,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与实践。鉴于此,除对景德镇本土材质、传统技艺做出探索和创新之外,我还去了全国各大瓷区进行创作和研讨,吸收借鉴了洛阳三彩、龙泉窑、汝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等多个窑口的不同技法。因此,我的作品能夠体现出对不同材质的理解和处理。

好的作品适用于任何时代,我们既要学习传承,又要有当今这个时代的思想和审美,并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出来,使艺术形式更加多元。4EEAB32E-62E7-47D0-8526-A44C2EC82CBC

猜你喜欢

陶艺当代艺术创作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Jazz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创作失败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关于《翔》的创作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