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赤的设置分析元政权在汉地统治的延伸
——以元世祖统治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2022-06-16李小妮
李小妮
(武汉博物馆,湖北 武汉 430072)
“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①。站赤是蒙古语音译,即驿站。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已建立邮驿制度。 “孟子曰:速于置邮而传命”②。 秦灭六国后,国家的统一促进了驿传的发展。 汉承秦制,驿传制度逐渐完备,其中“用车称‘传’,用马称‘驿’,步递称‘邮’”③。 唐代进一步完善驿传制度, 宋代在继承前代驿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将驿馆与递铺分立。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在全国各地广设站赤,“我国家疆理之大,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④。 元代的站赤规模和站户的数量均远远超过前代,全国共修建大小驿站1500 多处, 部分大站用马多达上千匹,站户超过30 万⑤。
国内学者对蒙元交通史的研究始于20 世纪初,叶新民《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的驿传制度》⑥对成吉思汗到窝阔台时期驿传制度从草创到不断完善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论述;陈高华《论元代的站户》⑦对元代站赤制度的起源以及站户的封建义务与赋役、户籍制度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论述;党宝海著《蒙元驿站交通研究》⑧对蒙元驿站交通做了系统研究;史卫民著《元代社会生活史》⑨第十一章“交通与通讯”对元代交通系统中的驿路与驿站的设置做了介绍。 学者们对站赤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站赤的管理、运行,站赤的组成人员等, 但是大多以静态的视角研究元代站赤,鲜少以动态的角度对元代建立初期站赤的设置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因此,本文拟以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汉地站赤的设置为重点,浅析站赤的设置对元朝统治的建立与政权的延伸所产生的影响。
一、元世祖时期站赤设置情况
从忽必烈1260 年即汗位,到1272 年迁都燕京(今北京),再到1279 年灭宋统一全国,元朝的领土不断扩张,国家趋于稳定,站赤的设置也随着国家的统一遍布全国各地, 并且数量持续增加。 元代在全国各地设置大小站赤1500 多处,“每六七十里趁好水草地面安置营盘一所, 差蒙古汉儿官员袛待”⑩。
元代站赤馆驿的规模因为所在地的级别高低而不尽相同。 路一级的站赤馆驿规模较大,不仅馆舍占地面积大,而且环境优美,拥有数量充足的房间供使客休息,整洁的厨房,清冽的水井,崭新的马厩等皆一应俱全。 如江西龙兴路南浦驿,“度其地之势,东坐西向,得纵者百四十又四尺,而横仅半。 其纵之数作堂其中,九架者三间,其前轩,崇广如堂而杀。 其架之四堂,左右有翼,如堂之深。 左右廓五架者八间,皆有重屋大门,七架者五间。 庖厩井茨,与凡墙壁户牖甃砌之属悉备”⑪;府一级的站赤馆驿相较路一级面积缩小,但是陈设与其无差,如松江府马驿,“内则厅事完美,堂房邃严,棂牖虚明,轩沟靓莹。 外则廊庑洞夷,重门翚翼,庭道隆高,马厩通敞”⑫;县一级的站赤设施,虽然面积较小,但是使臣所需的住房、厨房、马厩样样齐全,如绍兴上虞县驿“东西列楹,闬高庭廓,气象严壮,有容有处。庖井清湢,既洁且具。 缭以周墙,纵横树道。 马有新厩,船有新步”⑬。
《经世大典·站赤》卷19422 和卷19423 记录了元代各行省(除岭北行省和吐蕃地区)站赤的数量统计, 有学者根据江西行省的地名变化,推断这些数据的统计属于元世祖统治后期全国站赤的分布情况⑭。 笔者选择部分汉地行省对其站赤设置的种类和配备牲畜的数量制成表格⑮,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各行省站赤总数均在100 处以上, 六个行省的站赤总数达到全国站赤总数的73%,以马站和水站数量居多。 由此也证实了至忽必烈统治后期, 元代站赤设置已遍布全国,尤其以经济较为富庶的汉地行省数量居多。
表1 元世祖统治后期部分汉地行省设置站赤的数量统计表
二、站赤的职能
蒙古与南宋的战争使各地的站赤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因此重新恢复站赤的设置,保证驿道的通畅是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采取的重要措施。 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设通政院专管站赤事务,站赤设置初期主要是为了传递军情,但是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固,站赤承担的职能日益繁多。
(一)传递军情
传递军情是元朝站赤设置初期最重要的原因。“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焉。”⑯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即汗位,在与留镇漠北的阿里不哥进行军事斗争的过程中,为了使漠北的军情能及时传递到燕京,忽必烈在燕京和开平之间开辟驿道,设置站赤,“于望云立一站,又于榆林、望云之间酌中处立一站。 置缙山、静边、望云三驿,拨榆林站肥马五十匹与缙山,雷家店站马四十匹与静边,宣德州站马四十匹与望云”⑰。并规定使臣官员除军情、急速公事及持有海青牌者可以从望云站直接前来,其余使臣均不能经行望云驿,且对违反此规定的官员使臣治罪。
南方地区多水站,为了防止给驿泛滥,元朝政府规定只有传递军情的使臣才能乘驿马,其余均乘舟往来。 至元十七年(1280)春,江淮行省奏忽必烈:“各处安置水陆站赤递送使臣,事干军情急务则给马,缓者乘舟。 却有殴逼站官必须乘驿者,往往损弊铺马,失误站赤”⑱。使臣所办事有缓急, 为了保护站赤的马匹不因长途奔走而倒毙,元朝政府规定经过江淮行省的官员事缓者乘舟而行,只有军情急务才给驿马。 类似的规定还有至元十七年(1280)议定,“今后除海青使臣,军情急务,方许驰驿,余者自济州水站为始,乘船往来”⑲。
(二)人员往来
元朝疆域辽阔,需要中央外派大量的官员赴各地上任,而官员的上任、回京复命均与站赤有很密切的联系。 福建、云南等行省距离元大都路途遥远,为了使官员能够按时赴任,忽必烈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七月二十四日,准许云南、四川、甘肃、福建、两广上任官员乘驿马⑳。但是并未对官员回程给予乘驿马的权利,使得部分任职较远的官员任满之后无力回还大都复命。 至元二十五年(1288)十一月,福建行省言“本道地远,庶官难于往复。 虽给驿赴任,考满回途则以己马长行。请矜恤”㉑。 鉴于此种情况,忽必烈下令对官员任回乘驿马数做了规定:“今后给凭书其官品人马数目,所过城邑,每起止支正分例一名,余给粥饭。 仍应付长行马,刍粟。 如至所止。 三品之上,正从不过五人,马不过五匹。 四品五品,正从不过四人,马不过四匹。 六品至九品正从不过三人,马不过三匹”㉒。
(三)物资运输
元代各行省按照惯例均要向大都进纳岁贡,如马匹、葡萄酒、木板、毡杉等,如果运送物件数量庞大, 所在地方官司出资雇佣车户运输既浪费官钱, 又扰乱了车户的正常生活, 于是至元十八年(1281)十一月,通政院议得“遇有合运官物,验缓急依例递运施行”㉓,自此,官物均通过站赤递运。
押运贡物的使臣也是站赤的常客,而他们也拥有区别于普通使臣的特权,“若系军情急速,及送纳颜色、丝线、酒食、米粟、段匹、鹰隼,但系御用诸物,虽无牌面文字,亦验数应付车牛”㉔。至元二十七年(1290)六月二十四日丞相桑哥等奏,下属于泉州得稀奇物货准备赴都进献,有管理者不给驿马,都省议得“乞进送物货从本处官司斟酌头匹递运”㉕,忽必烈准其所请。 为了进一步规范官物运输,至元二十八年(1291)十月,尚书工部议定“今后随路提举使副正官,每季押运段匹等物乘驿马二匹,若差下次头目人员,依例给降一匹”㉖。 至元三十年(1293)四月,监察御史奏河南府湖城站驮运葡萄酒,实为正马六十二匹,押运官却起运驿马一百一十匹,实查得知其中“多冒夹带”,不但破坏了乘驿秩序,还容易损坏驿马。鉴于此种情况,忽必烈再次下令“今后合起物货斤重数目,封记发遣”㉗,以此来防止押运使臣夹带私物滥用驿马。
三、站赤与元代国家政权的运行
虽然站赤的设置只是元朝统治者加强对汉地统治的其中一个措施,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出该措施的可行性。 驿传制度对元朝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及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站赤的设置,于国家来说是为了实现人员往来、 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于统治者来说是为了传达政令,接收奏报,以便更好地对地方进行统治。 而从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这些预期的设想均得到了验证。
首先, 站赤的设置保证了全国驿路交通的通畅,从而使得政令发布畅通无阻。 元朝官员胡袛遹对驿传制度的作用给予肯定:“朝廷之发号施令,诞告万方,云行雨施,电掣星驰,不旬日而际天所覆,罔有不及。 万方之禀命朝贡,轮蹄络绎,辐凑京师。 山行水宿,饮食车马,盘薄休息,所至如家。 亿万里之远,不知其劳,此驿传舍馆不可阙者也。 ”㉘。站赤的设置将元朝广阔的疆域连成一个整体,国家的每一条政令都由使臣通过驿马、 车船在最快的时间里传到全国各地, 同时地方也迅速将实践结果反馈给朝廷,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管,也便利了地方与中央之间的信息传递。
其次,站赤的设置实现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外国与元朝之间的人员往来与交流。 全国统一后,部分亡宋官员从南方乘驿前往大都求仕,如至元十七年(1280)三月二十一日中书省奏忽必烈:“为官之人,考满自来求仕”㉙,皆称地远请求给驿,为了避免给驿泛滥,破坏乘驿秩序,最终商议决定只允许四川、福建、两广地区的官员乘骑驿马前往大都。 通过站赤实现的人员往来与信息交流不仅给国内官员、 使臣的出行带来便利,元朝高度发达的驿传制度给外国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对元朝的站赤的设置与运行进行了详细的文字描述,感叹“从未见有皇帝、国王、藩主之殷富有如此者。 盖应知者,此种驿站备马逾三十万匹,特供大汗使臣之用,驿邸逾万所,供应如上述之富饶。其事之奇,其价之巨,非笔墨所能形容者也”㉚。
第三,站赤的运行使全国各地物资运输条例化、秩序化。 元人任士林对元代站赤设置所发挥的作用高度称赞:“内则朝廷万里, 意谕色授,六服震动,纶出汗发,四海奔走;外则獠夷蜒长,时节贡献,航浮索引之民,包席裹之物,尔输尔载,委于御府”㉛。 元朝制定具体条例明确规定站赤为运送官物、贡品的使臣提供车马、船只的数量,以此防止滥给铺马、船只造成乘驿秩序的混乱。 站赤调用民户当役,饲养马匹,供应食物,正常的使客数量可以维持运作,但是如果遇到起运大量驿马长距离运输货物,不免劳苦百姓。 至元二十六年(1289)二月十六日,尚书省奏泉州至杭州陆路相距遥远,每逢外国使客进献奇异物货,不但加重了民户负担, 而且长距离的运输容易使驿马倒死,为了避免损失,减轻站户负担,最终决定利用“旧有二千水军合于海道起立水站递运”㉜,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又可以利用水军缉拿海盗,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忽必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平衡蒙汉之间的地域、文化差异。 而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便是建立便捷的驿传制度,增加驿道的设置,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无阻。 本文以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为考察中心, 从元朝站赤设置出发, 分别论述了元世祖时期在汉地设置站赤的情况, 对站赤的管理以及站赤与元代国家政权运行的关系。 首先,增加站赤的设置,保证了全国驿路的畅通,使“上传下达”更加便利;其次,加强对站赤的管理使站赤能够长久地运行,更好地为国家统治服务;最后,站赤对元朝统治的建立与延伸以及国家政权的稳固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元世祖统治时期元朝站赤的设置不但奠定了元朝的基本交通体系,而且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交流, 也实现了元政权在汉地统治的进一步延伸, 对加强汉地统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①⑯㉔〔明〕宋濂等撰,《元史》,中华书局2000 年版,均引自第1715 页。
②④⑮⑰⑱⑲⑳㉑2○㉓㉕㉖㉗㉙㉜〔明〕解缙、姚广孝等编,《永乐大典》(第8 册·第2 版影印本),中华书局2012 年版,分别引自第7189 页,第7192 页,第7233-7258 页,第7193 页,第7201 页,第7202 页,第7207 页,第7209 页,第7209 页,第7202 页,第7211 页,第7213 页,第7215 页,第7204 页,第7209 页。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6 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年版,第384 页。
⑤⑦陈高华,《论元代的站户》(元史论丛第2 辑),中华书局1983 年版,分别引自第132 页,第131-141 页。
⑥叶新民,《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的驿传制度》,《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年第3 期,第36-42 页。
⑧党宝海,《蒙元驿站交通研究》,昆仑出版社2006 年版。
⑨史卫民,《元代社会生活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
⑩陈高华、张帆、刘晓等,《元典章》,中华书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第1262 页。
⑪〔元〕虞集,《道园类稿》(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6 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年版,第29 页。
⑫〔元〕刘诜,《桂隐文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5 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年版,第19 页。
⑬㉛〔元〕任士林,《松乡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6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均引自第7 页。
⑭吴小红,《元代江西驿站及站户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 年第3 期,第144-151 页。
㉘〔元〕胡祗遹,《紫山大全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6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第153 页。
㉚〔法〕沙海昂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版,第20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