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22-06-16谢汉清黄钻明杨艳萍胡寿祥

广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腺瘤胸腔镜切口

谢汉清 黄钻明 杨艳萍 胡寿祥

茂名市中医院心胸乳腺外科(茂名 525000)

胸腺瘤是主要源自胸腺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初期症状较隐匿,临床中因此而被忽视的案例较多[1]。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患者常伴有胸痛、不适、胸闷、咳嗽等一系列表现,一般通过X线检测可见纵膈肿物阴影[2-3]。临床收治的胸腺瘤患者常合并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重症肌无力等多种综合征,多运用外科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临床多以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为主[4]。其中电视胸腔镜手术是由瑞典医生 Jacobarneus首次于1910年在临床中使用,作为胸外科微创的代表性手术,主要用于纵膈肿瘤、肺癌、自发性气胸以及胸膜病变等疾病的治疗,在胸腺瘤的治疗方面资料文献较少[5-6]。本文结合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胸腺瘤患者分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就2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92例胸腺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案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纳入标准:采用X线、CT、手术病理等检测已证实患有胸腺癌疾病,发病症状为发热、痰中带血、胸闷胸痛等,所有患者均知悉本次研究的相关事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男女比例26:20,年龄27~65岁,平均(46.82±13.17)岁。肿瘤直径最小为2.41 cm,最大8.02 cm,平均(5.91±1.34)cm。肿瘤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各有患者18例,21例、7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7∶19,年龄26~64岁,平均(46.56±13.53)岁。肿瘤直径最小为2.34 cm,最大7.96 cm,平均(6.18±1.09)cm。肿瘤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各有患者19例,22例、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期等相关性信息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46例患者使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方式,为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置管,使用健侧单肺通气或间断单肺通气方式。指导患者平卧或侧卧,经常规消毒后,结合肿瘤部位进行切口选择,如胸腺瘤突向一侧且较小可在其前外肋间部胸行切口,如胸腺瘤突向双侧瘤体偏大,则进行前胸正中切口,开胸后充分暴露胸腺瘤,再实施钝性、锐性分离,于直视下切除病灶。

观察组46例患者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双腔气管插管麻醉,于手术过程中健侧实施通气。指导患者以健侧卧位,调整手术床朝背侧稍作倾斜约30°~40°。经肋骨走行方向于肋间隔位置行1切口,长度1.0~1.5 cm,再于腋前线第5肋间行观察孔,以第3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锁骨中线为主、副操作孔,根据胸廓、肿瘤位置适当调整切口,每隔10 cm位置行1切口。如有必要可增加第4切口,或适当扩大前下方切口,将器械置入用于协助心脏推移与主动脉升高,手术视野增加。然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胸腔镜监视下将肌肉钝性分离后旋入套管,再一次对胸腺的界限、大小、肿瘤情况以胸腔镜进行探查并明确,经膈神经前沿对术侧纵膈胸膜切开,于胸骨切开后折返纵膈胸膜。到达瘤体上、下极后,以卵圆钳、电凝钩分别实施钝性分离与锐性分离瘤体与正常胸腺。采用钳夹方式向上牵拉胸腺基底部,将胸骨后脂肪组织钝性剥离去除,并完全切开胸腺包膜,从下而上对血管前间隙、胸骨后间隙充分游离。将胸腺瘤摘除后,再清扫前纵膈脂肪,依次摘除上腔静脉旁、右膈神经旁、心包前、对侧膈神经旁。根据肿瘤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对于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可联合小切口手术;对于合并较小囊肿的患者,可完整摘除囊肿;对于肿物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疑似恶性情况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活检病理检查,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于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术中指标及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指标进行观察并记录,另对其术前、术后1个月时间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指标的对比

由下表1数据所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指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1 2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指标的对比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由下表2数据所示,2组患者在术前最大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2项肺功能指标值接近,P>0.05,组间指标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指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3 讨 论

胸腺瘤患者经手术治疗的前提条件为,肿瘤需具有完整的包膜,且与周围脏器、组织等仅轻微粘连[7-8]。传统开胸手术可将病灶组织彻底清除,但手术切口较大,手术需较长的时间,所带来的风险较高[9-10]。有研究报道指出,传统开胸手术对于患者的呼吸运动生理机能产生损伤,常会引发限制性通气障碍[11-12]。电视胸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它是在胸腔镜的引导下操作,视野清晰,其主要优势在于创口较小,出血量降低明显,在操作时可最大程度的减少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同时还可降低肌肉损伤[13-14]。

研究结果证实,2组患者在术前最大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2项肺功能指标值接近,P>0.05,组间指标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指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与石正军等[15-16]的结论极为相似,其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肺功能指标差异明显,传统开胸手术对于患者的肺部功能影响更大,应激反应更强。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相比,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

猜你喜欢

腺瘤胸腔镜切口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