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扫描结合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2022-06-16郭小芳王凌云吕天宝

广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原发性一致性检出率

郭小芳 王凌云 吕天宝

1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介入放射科 (新乡 453000) 2 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 CT室(新乡 453000)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以原发性最为常见[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五位。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肝癌主要以介入治疗为主,可及时缩小或消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降低死亡率[2-3]。但大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后仍旧存在病灶残留或复发的可能,这就需要临床及早对介入术后病灶残留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以便患者及早接受针对性治疗[4]。CT以及MRI是目前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关于CT以及MRI联合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报道较少。基于此,本文选定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住院治疗的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住院治疗的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研究方案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男88例、女62例;年龄32~72岁,平均(52.62±6.14)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2±1.04)个月;TNM分期:32例I期、39例IIa期、28例IIb期、51例IIIa期;病理类型:68例鳞癌、78例腺癌、4例鳞腺癌;病灶直径6.1~8.5 cm,平均(7.36±1.54)cm;Child-Pugh分级:46例A级、57例B级、47例C级;体质量45~90 kg,平均(67.52±6.14)kg。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中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在18~80周岁;③病历资料完整、齐全;④意识清醒、对答切题;⑤预计生存期在6月以上;⑥均知情,已同意并自愿参与此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②入组前接受过其他治疗者;③中途从此研究退出者;④合并凝血机制障碍者;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⑥合并艾滋病、梅毒者;⑦合并帕金森、幽闭恐惧症、痴呆者;⑧既往存在肝区手术史者;⑨处于妊娠、哺乳期女性;⑩合并肺结核等疾病者。

1.2 方法

CT检查:检查前8~12 h告知患者禁食,采用东芝Toshiba 64排螺旋CT检查,CT扫描之前告知患者饮用温开水500~1 500 mL。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上举双臂,将腹部放松,从膈肌水平部位扫描直至肾脏下缘,参数设置:层厚3 mm,层距5 mm,螺距1.0,电流240 mAs,管电压120 kV,矩阵512×512,平扫之后进行增强扫描,将碘克沙醇作为对比剂,取80 mL碘克沙醇与20 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通过外周肘静脉注入,速率是3.0 mL/s,注入25 s后进行动脉期延迟扫描,1 min后进行门静脉期延迟扫描,2 min后进行延迟期扫描,完成扫描后,将所获得的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曲面重建进行图像重建。

MRI检查:采用型号为Achiera-3.0 T-TX的3.0 T多源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头部先进,将双上肢放置在患者身体的两侧,体部相控阵线圈,从膈上20 mm扫描直至肾脏的下缘,扫描期间告知患者屏住呼吸,先进行轴位扫描,而后进行矢状位扫描,最后进行冠状位扫描,参数设置:T1W1序列,TE42 ms,TR420 ms。T2W1序列,T1 110 ms,TR 3 000 ms,扫描层厚4 mm,视野40 cm×30 cm,完成平扫之后,进行增强扫描,将15 mL泛钆喷酸胺作为对比剂,取15 mL泛钆喷酸胺与20 mL 0.9%的氯化钠融合混合,通过外周肘静脉注入,速率是3.0 mL/s,注入25 s后进行动脉期延迟扫描,1 min后进行门静脉期延迟扫描,2 min后进行延迟期扫描,着重对冠状面、横断面进行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图像传输到工作站中。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比较CT、MRI、CT+MRI诊断效能,比较CT、MRI、CT+MRI介入术后病灶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6.0 软件检验,计数资料(诊断效能、病灶检出率)χ2检验,以“[n/(%)]”表示,Kappa检验CT、MRI、CT+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 0.05。Kappa≥ 0.75,表示一致性较好,0.4 ≤Kappa<0.75表示一致性一般,Kappa<0.4表示一致性较差。

2 结 果

2.1 CT、MRI、CT+MRI诊断效能比较

CT+MRI诊断准确率(98.67%)、特异度(75.00%)、灵敏度(99.32%)均高于CT(86.00%、25.00%、87.67%)、MRI(90.67%、91.78%、50.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CT、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见表1。

表1 CT诊断结果

2.2 CT、MRI、CT+MRI介入术后病灶检出率比较

CT+MRI介入术后病灶总检出率(12.00%)高于CT(2.00%)、MRI(4.00%),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4。

表2 MRI诊断结果

表3 CT+MRI诊断结果

表4 CT、MRI、CT+MRI介入术后病灶检出率比较 [n=150,n(%)]

3 讨 论

当前,临床普遍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接触、病毒性肝炎、水土因素、肝硬化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5-6]。具体表现为肝区疼痛、食欲减退、腹胀、消瘦、乏力等,疾病发展至晚期,患者还会出现皮下出血、下肢水肿、贫血等症状,同时癌细胞会转移到大脑、骨、肺部等,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7-8]。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接触有毒害物质、不良生活嗜好等均为诱发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9]。原发性肝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40~49岁的人群最为常见,男性的发病率相当于女性的2.5倍[10]。原发性肝癌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引发血性胸腹水、继发性感染、癌细胞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11-12]。

介入治疗虽可有效缓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但介入治疗后加强治疗效果、预后评估,对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CT+MRI诊断准确率(98.67%)、特异度(75.00%)、灵敏度(99.32%)均高于CT(86.00%、25.00%、87.67%)、MRI(90.67%、91.78%、50.00%),CT+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CT、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CT+MRI介入术后病灶总检出率(12.00%)高于CT(2.00%)、MRI(4.00%),P<0.05。表明CT+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分析如下:(1)CT通过检查肝细胞信号、密度差、形态等对病情作出判断,一般肝癌病变实质属于结构较为松散,组织密度也比周围正常的组织要低,CT还可以提供肝细胞动静脉瘘营养血管等情况。但如果肿瘤病灶的直径在3 cm以下时,CT检查很难发现,故单纯CT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3]。(2)MRI可以发现直径在0.5~1.0 cm的病灶,与CT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微小病灶的检出率。MRI可以进行多方位、多参数扫描成像,获得清晰、准确的软组织图像,显示出肝癌、胆管以及肝内血管的组织结构[14]。与CT比较,MRI的分辨率以及对比度均较高,可以从多个角度将肿瘤以及周边组织的解剖信息显示出来,一般不会受到碘油的影响,且MRI检查的信号强度不容易被遮盖[15]。CT+MRI,两种检查方式协同作用,且不存在电离辐射,可以实现冠状面、横断面以及矢状面的诊断,清晰地显示出软组织情况,弥补了CT与MRI单一诊断的不足。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评估中采纳CT+MRI诊断,可有效提高病灶检出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预后评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调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原发性一致性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几点探讨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