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体育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与实施路径

2022-06-16冯晓辉樊华华赵雪峰史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思政体育

冯晓辉 樊华华 赵雪峰 史磊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沈阳 110102)

“课程思政”是高校运用各类专业课程及其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活动[1]。“艺术体育”是指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以形塑身体之美引发人们产生美感进而激发参与兴趣为直接目标的身体活动[2]。高校艺术体育课程包括体操、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街舞、艺术体操、瑜伽、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花样跳绳、武术套路、舞龙舞狮等内容。期望通过对高校艺术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进一步推动高校艺术体育课程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1 高校艺术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和国家自十八大提出建设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等战略以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党的十九大强调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课程应该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观引导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课程,其中的价值观引导就是课程思政[3]。因此,建设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各类课程都要“课程思政”的要求。

1.2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课程思政”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顶层设计,为构建高校体育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提供新视角。课程思政明确了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要求更明确,行为更规范[4]。

1.3 推进新时代高校艺术体育课程改革

加强体育“课程思政”是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知识体系,在原有体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因此,要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发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创造出富有成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艺术体育来源于生活,又通过艺术体育知识照进生活。

2 高校艺术体育“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依据及其确立

2.1 高校艺术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理论依据

2.1.1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文件

依据“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宗旨与核心任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健康第一”“全民健身”“中华体育精神”“体教融合”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且全面的课程思政建设元素,经过教学化设计,可以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进行对接。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体育、美育建设提出要求[5],以上两个文件是该研究挖掘思政元素的主要参考文件。思政元素应从三观教育和五爱教育、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进行挖掘。

2.1.2 艺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依据课程目标及项目特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艺术体育课程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大纲是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而设定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依据。“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适应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依据地域、学科等特色,力求统一性和差异性并存,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依托课程教学实际(即课程大纲)进行参考,该研究以艺术体育课程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和教学内容纲要进行探寻、发现、挖掘和运用思政元素,在教学全过程中体会感悟思政元素的存在。思政元素应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文化自信、创新活力等方面进行挖掘。将体育院校体育与艺术融为一体的课程,表现为有目的、有意识的创新活动,同时包含新的形式、新的思想、新的元素。

2.2 高校艺术体育“课程思政”确立的元素指标

在理论基础指导下,结合不同艺术体育课程的共同特征及差异性,深入探索历史渊源、奇闻轶事、著名赛事和国际化视野等,为充分挖掘操舞类课程思政元素奠定了基础。

在三轮德尔菲法基础上,对挖掘出的课程思政元素指标进行精准提取,最终在专家意见基本达成一致后,该研究确立了高校艺术体育课程思政元素7 个一级元素指标: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审美素养、体育精神、创新精神、社会准则和健康观(见表1)。根据一级元素指标,遵循课程思政元素确定的理论依据,从艺术体育课程目标出发,确定了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等在内的19个二级指标,并赋予具体指标内涵(见表1)。

表1 艺术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表

3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艺术体育课程的实施路径——以健美操课程为例

3.1 “课程思政”理念下加强教学目标设计

以健美操知识为内容载体,以正确的核心价值和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整合健美操教学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审美素养、体育精神、创新精神、社会准则和健康观方面的精神品格,形成融入思政元素后健美操课程目标:(1)清楚健美操运动项目特点及发展情况,掌握校园教学和社会指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专业术语进行快速记写、记忆动作及创编思路,根据作品主题、竞赛规则要求,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培养审美素养;(3)发扬创新精神,能够教授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创编特色创意的表演活动,组织训练竞赛活动的能力;(4)能够传递体育精神,树立健康观,建立学生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5)遵守社会准则,积极参与竞赛及社会实践;树立为校为家乡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培养家国情怀,民族意识。

3.2 “课程思政”理念下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该研究设计本科课程中健美操专项学生学习的六讲课程内容,健美操课程内容以达成课程目标为原则,由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组成,其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由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等延续产生(见表2)。

表2 健美操课程思政教学项目与内容对应表

3.3 “课程思政”理念下丰富教法与手段

教学经验和实践结果表明,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实现基于实践、参与、情感和体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主,注重全面发展。健美操课程的课程内容主要由理论、技术、实训三方面内容组成。将已有的教学方法对应健美操课程专业与思政教学内容,形成健美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见表3)。

表3 健美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

3.4 “课程思政理念下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健美操课程评价主要对融入思政元素后的课程目标达成效果进行评价。所评价的内容既包含课程目标,又包括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评判,意图通过对健美操课程的评价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改善健美操课程实施方案,对于建设健美操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课程思政不能设立绝对的评价指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学习效果逐渐向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通过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和评价,实现思政评价多元化。

4 结语

该研究是对艺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步探索,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可以参考该研究艺术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指标,选择对应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进行课堂设计与融入,期望在实践中检验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并不断探索补充更丰富的思政元素,共同推动高校艺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思政体育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院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