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少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短式网球课程设计要点

2022-06-16杨龙魏薇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网球身体素质注意力

杨龙 魏薇

(1.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2.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 湖北武汉 430023)

短式网球是专为少年儿童设计的,适合少儿身体特征,又涵盖正规网球专项技能的一种运动。因此,短式网球既具有专业性特点,又具有普适性特点。国内短式网球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已有长足发展,但针对少儿短式网球的理论研究尚为薄弱,缺乏理论支撑的短式网球往往采用成人网球的教学方法,容易因为训练不当,使儿童过早失去对网球运动的兴趣。鉴于此,该文拟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对短式网球教学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以为短式网球课程设计提供借鉴。

1 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平衡等机能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在逐渐成熟。由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的身体素质也在逐渐提高,总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和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身体素质表现出的增长速度不同,快速增长的年龄段也不同。在提高身体机能素质及专项技术的同时,防止出现过早专项化训练是国内学者的普遍共识[1]。一般把某一身体素质快速增长的年龄段称为这一身体素质的敏感期。表1统计了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增长的敏感期[2]。

表1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增长敏感期

协调性主要受控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最早发育的系统,胎儿时期即开始结构构建,6 岁后即进入功能构建的敏感期并开始快速发展。少年儿童的神经易化作用较成人要容易,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多采用游戏教学训练法,强调教学的氛围;另一方面,要合理间歇,防止因过度易化导致的不易察觉的疲劳。

国外神经生物学家认为,与身体素质有关的反应速度是天生的[2]。但心理因素中的注意力和信息加工策略的熟练运用,对反应速度的提高也很关键,后天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并通过信息加工策略来提高反应速度。儿童少年具有克服自身体重优先发展位移速度的天然优势,速度素质的发展也要早于力量素质,位移速度的提高可建立在先提高协调性和动作频率的基础上,7 岁后即可进行这一部分的训练,12岁后可通过提高肌肉力量的方式来提高位移速度。速度力量发展要早于绝对力量,但力量的快速提升阶段都集中在10岁以后,所以针对力量的训练要在10岁以后开始进行,且先以小负荷、提高速度力量的练习为主。少年儿童的肌肉水分多,蛋白量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量小,肺活量较小,决定了少年儿童的耐力低于成人。

短式网球的课程设计应注重提升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同时要注意使体育课程的形式、量级不要超过少年儿童适应的范围,准确把握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升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

2 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

2.1 事物认知发展

儿童心理学专家皮亚杰将2岁以后少年儿童的认知划分为前运算(2~7 岁)、具体运算(7~11 岁)以及形式运算(11岁以后)3个阶段,对应着自我为中心、基于实物的简单逻辑与推理等3个心理能力特征。忽视心理培养是技能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3],短式网球教学内容的设计需符合儿童的认知过程,否则会事倍功半,如对归纳推理能力有一定要求的战术训练等应安排在11~12岁以后。

2.2 社会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为,5 岁以后,少儿在社会认知方面大致经历了顺从权威(5~8 岁)、规则变构(8~10 岁)与道德自律(10~12 岁)3 个阶段[4]。因此,在5~8 岁早期短式网球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教练的引领示范作用,随后应开始进行启发式教育教学,待少儿对规则明晰以后,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形成自律自强、自信阳光的健康人格。

2.3 信息加工的能力

信息加工能力决定了个体对信息输入的敏感度、对信息输入的接受度以及对信息输入的处理能力。研究信息加工能力,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教学过程,即课程输入、课程反馈、与课程考核。

2.3.1 注意力

注意力是信息加工的第一步,即要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并运用它解决问题,必须先察觉并注意到信息。有限的注意限制了运动表现[5],少儿的注意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强,这主要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影响,大脑调节注意的区域直到青春期才完全髓鞘化。少儿注意力弱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第一,少儿注意力的广度较弱,即对同一事物的关注度持续的时间较短;第二,少儿选择性注意的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不能忽视明显无关的信息。少儿注意力的特点要求教学课程中尽量保持教学环境的独立性,减少外部环境对教学过程的干扰。另外,教学设计应划分成多段,使少儿投入每一项教学的注意力控制在儿童能接受的范围内。

2.3.2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研究表明,儿童短时记忆随着年纪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儿童对信息输入种类的记忆也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增大。这说明年龄较小的儿童接受、理解信息的能力有限,课程输入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2.3.3 策略

策略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而有意采取的心理操控活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策略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策略使用上。年幼儿童策略使用较差的原因在于:年幼儿童掌握的信息处理策略数量少;年幼儿童掌握的信息处理策略的熟练度低。

策略反映的是儿童对信息输入的加工能力,及对信息输入的执行过程。对网球教学而言,儿童运用策略就是儿童将输入的网球理论、网球动作熟悉并掌握的过程。儿童策略使用较差,意味着儿童对信息输入掌握得较慢,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

3 短式网球教学课程设计的要点与思考

短式网球担负着为国家提供网球后备人才和促进全面健身计划实施的双重责任,短式网球的教学应兼顾短式网球技能培训以及少儿身体素质提升2个方面的目标。

3.1 儿童网球技能提升方面

3.1.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置合适的技能培训内容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少儿的学习存在“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对少儿进行指导,儿童能够很好地将技巧内化,最终独立使用这些技巧,使个人技巧上升到独立掌握的新水平。但是,如果给予少儿的指导显著超过了最近发展区,那么儿童能够掌握的技巧反而大大降低,甚至让儿童产生习得性无助,这将大大降低儿童对网球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所以,在进行网球技能培训时,首先要确定不同年龄儿童适合的技能培训内容。例如,对协调性要求较高的训练,如球感、步法,可以在6岁左右开始训练;而对力量、速度要求更高的截击球、高压球,建议在7~8岁开始训练。

3.1.2 合理安排技术动作的学习难度

少儿具有小肌肉发展落后、动作精细化程度不够、抽象思维能力弱、更易接受形象化输入、对复杂的语言描述理解能力偏弱、短时记忆能力弱、难以一次处理较多的信息等特点。所以,在具体的技术动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规避少儿学习的弱点,降低技术动作的学习难度,使少儿学得轻松,易于少儿保持网球学习的兴趣。

在降低技术动作难度上,可以从以下方面构思:(1)注重身体力行的演示,避免复杂的语言表述;(2)将复杂的多步骤动作分解成单步骤动作,循环采用整体、局部、整体的策略,降低少儿学习连贯动作的难度,促进少儿对细节动作的内化;(3)利用少儿游戏化的心态,将单步动作游戏化,让少儿在兴趣的推动下反复练习,习得技能;(4)缩短单一动作的教学时间,多动作交叉练习,规避注意力持久度不高的问题。

3.1.3 提高少儿的成就动机

少儿从婴儿期就开始具备强烈的支配愉悦和寻求赞许的心态,在3岁之后,甚至开始根据标准形成独立的成功与失败的判断,并会因失败而羞耻,因成功而骄傲。这些成就动机支配着儿童探索、学习,甚至掌握技能。

因此,在网球教学过程中,要擅长利用儿童的成就动机,具体包括:(1)利用少儿支配愉悦的心态,避免儿童反复徒手练习动作,可以较早地介入器具,让少儿体会到支配球拍,甚至击中球的乐趣,这会大大增大少儿对网球的兴趣;(2)利用少儿寻求赞许的心态,尽量采取鼓励的教学方法,及时发现少儿动作的进步之处,并予以肯定;(3)利用少儿追求成功的荣誉感,可以在每堂课设立一个适度的目标,目标的设置要遵循大部分少儿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标准。少儿对完成课堂目标的骄傲感会成为少儿不断学习网球技能的内动力。

3.1.4 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5~8 岁的少儿对教师有绝对顺从的愿望。教授这一阶段的少儿,教师最好能够展现个人的技术优势,在讲解技术动作时,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在维持课堂秩序时,规则明了、公平公正,让少儿产生钦佩之情、愿意模仿的欲望,形成学习网球的内驱力。

8~10岁的少儿可以认识到规则是一种同伴间的共同约定。这一阶段,教师的权威性下降,少儿并不会因为教师指定的规则,就盲目遵守。面对这一阶段的少儿,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及制定课堂规则时,最好向少儿讲解这些动作和规则的目的、带来的好处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专业知识和经验对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6],让少儿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选择并实施正确的规则。

10~12 岁少儿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这一阶段不宜继续采用权威教学法,宜采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否则易使儿童形成叛逆性;而应利用少儿的自律性,让儿童内化的兴趣、社会道德、评价标准成为少儿约束自己的有利因素。

3.2 儿童身体素质提升方面

3.2.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儿设置合适的身体素质培训内容

少儿随着年龄段增长,会依次出现协调性、反应速度、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的敏感期。这些敏感期既是少儿相应身体素质提升的黄金时期,把握这些时期,可以事半功倍;又反映了少儿身体本身在这些方面的适应性。针对少儿身体素质的培训,应参考上述敏感期的阶段性,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采用这一原则,既可以避免少儿因为身体条件不足而导致的终生身体损伤;又可以提升少儿快速掌握技能的成就感,保持少儿长期训练的兴趣。

3.2.2 身体素质培训与网球技能培训穿插进行

少儿的注意力持久度不够,较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为了获得较高的课堂效果,提升儿童对整堂课程的兴趣,需要尽量丰富上课的形式。将身体素质培训的内容与网球技能培训的内容穿插进行,可以增加课堂的新鲜感,防止少儿对课堂失去注意力及兴趣。

此外,少儿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要注意身体运动的全面性。网球运动更趋近于单侧运动,将身体素质培训与网球技能培训穿插进行,也有利于防止身体局部运动时间过长,阻碍少儿全面发育。

3.2.3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少儿身体素质培训

在欧美等网球运动发达国家,用于少儿启蒙训练的游戏已经不单单是持拍颠球、追逐或手扔球进筐等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挑战模式和越来越多的新奇道具[4]。设计合适的游戏,既可以锻炼少儿的球感和协调性、平衡性,游戏中体现的目标因素、奖励因素等多样化因素,又会使少儿对这样的训练充满兴趣。

4 结语

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重点从规避儿童习得性无助、在最近发展区进行训练、强化儿童的成就动因等方面出发,提出符合儿童生理特征和心理特性的网球训练课程设计的要点,促使少儿更好地理解、掌握运动技能,进而在成就感的驱动下,保持对网球学习的兴趣,以期为提升短式网球教学与训练的效益和效率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猜你喜欢

网球身体素质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超级殚跳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