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化学思想融入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思考
2022-06-16谢丹贵
谢丹贵
摘 要:本文主要对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经过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对于自然环境的伤害也越来越大,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环境堪忧,并且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学习化学,但是在这过程中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初中化学的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初中化学课堂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方法进行思考探究。
关键词:绿色化学;初中;化学教学
在科技经济发展快速的时代,化学不仅给我们带来许多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一些伤害。而绿色化学思想的引入,让化学变得更加的通情达理,其中绿色化学思想主要是指以环保为主,尽量减少使用产生大量污染的化学实验和生产,这是一种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一种化学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知道初中化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其教学的知识与人们息息生活相关,因此绿色化学思想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又形成环境保护意识。由此可见,绿色化学思想对于初中生的化学课堂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绿色化学思想对于初中化学课堂的意义
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阶段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以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学绿色化学思想的初中化学课堂,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很好的树立良好价值观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学生在初中生阶段,还处于意识比较浅薄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故而容易产生不良好的价值观,甚至还会对化学科目产生不良好的想法和抵触心理,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关心和关注的。对于学生来说,绿色化学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化学对于我们生活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这样的绿色化学思想引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并且有利于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二、绿色化学环境保护思想引入的措施
(一)引入绿色化学观念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并没有注重学生的素质化和思想培养,良好的绿色化学教导,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还有益于学生以后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在对初中生教学化学课堂教学时,需要把绿色化学观念这一思想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化学知识变得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上的内容,而是有了一定的升华和提升,并且还可以通过化学课本知识给学生普及环境受到污染的危害性,让学生从初中开始就能够有意识地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这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发展意义,对于日后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讲解空气这一节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解释空气形成这一基本知识时,还可以扩展知识,讲解到臭氧可以吸收太阳放射出来的紫外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危害,可以说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但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冰箱和空调等家电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的氟利昂,而氟利昂的出现会对臭氧造成一定的危害,使得臭氧出现一些空洞,这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应该减少氟利昂的形成,为此,需要找到有利于减少氟利昂出现的解决措施,这时就需要利用化学知识,需要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努力。
(二)将绿色化学思想融入实验实践过程中
在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化学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良好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在这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观念,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到更多的环境保护实操,进而保护大自然环境。在一些化学实操过程中,可以根据一些绿色化学保护环境思想对實验进行改进和设计。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还要要求学生恰当和适量地使用化学试剂,不要造成化学污染,在实验中产生的化学废弃物也不能随便扔掉,应当进行合理的处理,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伤害。总之,在实验操作的各个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普及化学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重点内容,让学生随时随地形成一种环境保护观念和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可以知道绿色化学思想在初中化学课堂的重要性和意义,将其融入到初中化学课堂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学生更深地理解和更好地培养环境保护观念,使得学生形成可持续绿色保护的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蒋其红.初中化学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2).
[2]刘琳.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8(1).
[3]徐建斌.绿色化学,绿色课堂——关于绿色化学思想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