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现状分析及实施对策研究

2022-06-16黄华珍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对策

黄华珍

摘  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提出“双减”政策,主要内容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各地教委出台继续加强作业管理、升级课后服务、促进优秀教师流动等多项举措以进一步响应“双减”政策。本文首先对“双减”政策的基本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其次对“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最后对实施的对策进行简单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学生作业;对策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双减”政策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三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四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五是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双减”工作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校内方面学校要抓紧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合理布置作业,基本满足学生的课后服务。校外方面,主要对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整治,消除各类乱象,使得校外培训逐步降温。

二、“雙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现状分析

教育部12月21日新闻发布会公布“双减”后超九成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政策落地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和课堂教学等得到明显改观。

教育部数据显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

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教育部学校直报平台收到的无记名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够感受到学校对“双减”政策的落实以及明显看到学生作业负担减少。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完成作业,遇到不理解的题目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使得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有更多时间安排锻炼、休息和娱乐活动等,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就是掌握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定要迅速,只要真真实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就行。所以,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要求他和基础好的学生以同样的速度完成作业,只要认认真真地脚踏实地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完成作业的速度就会慢慢提上来。

三、实施对策研究

“双减”政策落地后,各地教委实施对策。北京市教委在“双减”工作发布会上指出:不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要求学生自己批改作业。这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更好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与家长间有更多的良性互动,形成更加融洽的亲子关系。沈阳市教委提出严格实施学生在校时间规定和教育教学计划,严禁削减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等。这使得学生有更多课外活动,得到更多机会锻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安徽省教委对作业布置、批改,校外学科培训收费等问题做了明确要求:书面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 课后服务本校教师是主力军; 免费向学生提供线上教育和学习资源; 教师校外补课严重者撤销教师资格; 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这更加规范教师言行,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使得家长更加支持学校教育,学生乐于学校的学习。

四、总结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家长的经济和精力负担也减轻。老师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力度,更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使得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教育满意度也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季爱民, 黄莉.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角下的“双减”政策解读[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3(1):6.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对策
政策
政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对策
助企政策
政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