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叙事手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分析
2022-06-16贾秋红
贾秋红
【摘 要】当前,电视新闻报道的传播模式仍多为5W模式,叙事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容易导致观众丧失观看兴趣。随着视听语言的持续发展,只有不断增加叙事技巧,形成系统叙事体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向观众传递信息,才能不断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水平。本文从故事化新闻叙事、构建多样化的叙事文本、整合视觉传播符号的角度分析了多样化叙事手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样化叙事;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传播
当前,电视新闻报道的采编、传播模式仍多为5W模式,叙事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容易导致观众丧失观看兴趣。为了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需要相关的媒体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构建内容、传播信息的技巧。为了行业未来的长期发展,需要改变电视新闻叙事目前存在的困境,使其能够得到观众更多的关注以及认可。本文认为,采取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并不断进行叙事方式的创新,能够使新闻报道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让观众能够通过新闻报道加深对于新闻事件的认识。
一、电视新闻叙事理论基础
电视新闻报道要提高传播效果,就要非常注重画面特点以及优势的打造。新闻报道可以借鉴电影的开场形式。根据法国影评家安德烈·巴赞的理论,影像存在着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的同一性,而精彩的电影开场设计,能够充分吸引观众的兴趣,在新闻报道中借鉴这种形式,同样能够使新闻画面有着直接的呈现。因此,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提升新闻业务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美学以及艺术修养,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开展对于生活的观察,在反映新闻内容时追求“美的规律”,真实地呈现当前的政治形态、经济状况以及科技文化状况等,充分体现新闻的价值。[1]
(一)电视新闻叙事画面
电视新闻的叙事往往更加强调氛围感与现场感,因而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富有艺术性,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做好摄影构图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机位,确保画面的色彩搭配合理,能够流畅地进行组接编排。通过种种艺术手段,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接收新闻信息。在新闻制作时应该确保新闻报道能够直接呈现,让观众一目了然,能够被精致丰富的画面所吸引,从而继续收看下去。如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2019年报道了山东某地一女子在悬崖边轻生的新闻。救援人员经过五小时的努力,最终成功营救该女子。在报道时,新闻一开场首先将镜头对准了救援人员,以其为第一视角来呈现寻找女子的过程,救援人员翻山越岭不断努力,最终将女子从山崖后救出,画面中陡峭的山岩充分体现了救援的危险性,反映了救援过程的艰辛。
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还报道过另一条救人新闻《吉林男子捕鱼被困河心》,消防人员前去救人,在新闻一开始,镜头对准了捕鱼被困的男子,男子在浅滩河流旁情势较为危急,观众对于救援状况有着直观的感受,画面具有较为强烈的代入感,同时也从侧面反映消防队员的英勇无畏、舍生忘死。
这两条新闻都反映了救援的过程,新闻报道者首先展现的是画面的“第一现场”,将时空的局限性打破,充分增加了新闻的感染力,能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此类新闻报道中还需注意,救援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素材剪辑处理需要合理,因为整个救援不可能全过程呈现,因而记者应该通过“压缩时间”的方式,卡好关键的救援时间点,着重体现救援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救援的重要画面,如果在事件中有关键性的精彩内容,可以通过缓时的方式來进行报道,将关键内容以慢动作的方式呈现,强化观众的记忆,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进行感知,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
(二)电视新闻的声画运用
电视新闻的采编制作环节主要包括拍摄、采访、选择镜头、剪辑、解说以及配音等多个程序,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应该在将解说词当作重要叙事手段的前提下,根据电视新闻播放的特点来进行写作,因为电视解说要根据实际内容安排处理,且其接收对象是观众,观众更加关注直观的画面,因而在解说时,应该根据画面来创作解说词。
随着网络发展以及纪实美学的兴起,电视新闻的解说也持续发展,出现了各种新的形式,如无配音解说等。[2]尝试通过客观、通俗的方式来进行故事的叙述,加以背景音乐对新闻的内容进行烘托、点缀,发挥情绪延伸的作用。
(三)新闻的镜头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记者呈现新闻内容的角度,合理的视角选择,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新闻中具有价值的部分。叙事视角包括对于事实接触的角度、观察的角度、分析的角度以及对于事实节选的角度。[3]在进行现场观察时,距离目标拍摄点越近,则拍摄的内容越清晰,因而应该选择更加先进、小巧的拍摄器材,或借助于智能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拍摄,这使得拍摄的新闻内容有着充分的叙事表达空间。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多样化叙事视角来进行拍摄,第一人称视角对于现场的记录更加具有真实感,能够使观众沉浸式体验现场状况,如执法人员的执法记录仪,即为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对执法过程进行记录,这种第一手资料,更具有现场感。除了第一人称叙事之外,对于拍摄部分需要记者以及主持人参与其中的新闻,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视角来更好地呈现,如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将新闻内容通过面对镜头表达的方式呈现出来。作为事件的亲历者以及记录者,通过记者的手记来引发共情,也能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意议,引发共鸣。
二、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困境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叙事面临一定的困境,叙事方式有时缺乏严谨性。对于电视新闻工作者而言,需要对新闻内容保持一种严谨、客观的态度,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但是当前很多新闻报道为了提高收视率,过多地夹杂了采编人员个人化、主观化的情感,而对新闻的内容解读缺乏严谨、公正性,这种解读方式很容易使得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和其传递的价值观受到影响,进而使得观众对于新闻报道失去信任,这就丧失了电视新闻报道的价值及意义。[4]借助于科学的叙事方式,新闻报道能够让观众对于新闻的内容具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使得节目效果更加理想。然而,部分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追求收视率,在进行叙事时,往往采取一种突出矛盾的方式,将矛盾内容作为叙述的主体,模糊事实真相,这必然会导致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受到影响,使得观众对于新闻内容产生质疑,这不利于电视新闻行业的长期发展。电视新闻报道叙事的感染力度不足也是导致观众接受度不佳的重要原因,电视新闻的内容应该具有真实性,但同时也需运用一定的传播艺术技巧,在为观众充分还原真相的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当前的电视新闻报道通常采用解说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受访者的回答为一种随机的形式,很容易产生与主持人解说之间的矛盾,而导致新闻事件对于观众的感染力度降低,这就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能够正确地进行新闻报道方向的引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好的还原。
三、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多样化叙事手法
(一)故事化新闻叙事
故事性在新闻报道中具有重要作用,故事性即采取对话、描写以及场景设置等方式,充分呈现事件中的重要情节,使得新闻叙事故事化,突出其中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内容。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故事是新闻学的本质,电视新闻的故事化集中了新闻、故事等多种特征。[5]因为新闻具有时效性,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故事化应该以坚持新闻真实性为前提,确保所呈现的内容客观真实。如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纪实》栏目基本没有记者出现其中,在故事叙述时配有旁白,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通过画面以及声音来感受内容,这种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叙事形式,可以提高新闻的真实性,使观众更加接近事实本身。
故事的魅力即在于其具有可读性,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千篇一律,内容较为枯燥,而通过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来讲述新闻时,将枯燥的内容故事化,使新闻的内容更加生动,让观众在聆听故事时产生新鲜感。当前很多电视新闻栏目都采用了这种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如《东方时空》《新闻纪实》《新闻调查》等。故事化的叙事在具有更强的可读性的同时,其情节化的内容更能够将新闻中的人性、情感发掘出来,呈现真善美,将情感与理性相融合,使得观众更能够感同身受,拉近观众和新闻的距离。
(二)构建多样化的叙事文本
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较为单一,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较差,导致新闻报道的内容枯燥,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僵局,呈现更加开放、多元的叙事文本内容。无论哪种文本结构均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符号系统,包括声音、画面、文字等。其次为意义系统。而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叙事的文本有着更加广泛的来源,在与网络相连接的前提下,任何网络终端都能够作为信息接收以及传播的工具,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新闻叙事文本范围。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叙事形式。尽管电视新闻文本叙事仍然局限在视频画面中,但网络链接能够作为中转部,受众根据中转站来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叙事文本从屏幕中释放,向其他的媒介拓展,从而在丰富传播渠道的同时,优化传播效果。[6]
(三)整合视觉传播符号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闻报道中更多地使用了新颖的传播符号来满足受众的审美变化与需求,通过形象、趣味、重构等多种方式,模拟再现新闻现场信息,改变了电视新闻中多空镜头、重复镜头的现状,充分体现动漫符号的信息价值。电视新闻叙事通过动漫的符号形式能够呈现一些不易拍摄的领域。如《每日新闻报》采取新闻动漫的形式来增强其视觉性,通过更容易被感知的线条,让受众能够迅速获取关键信息,而借助于高浓缩的图像语言呈现,能够在了解事件本质的前提下,将事件艺术化呈现,从而切中信息要点。
蒙太奇叙事方式也是电视新闻领域中常见的叙事形式之一,是通过画面的组接真实呈现现场而非扭曲新闻事实,以充分地挖掘故事中的情节资源,使画面、声音以及声画之间能够巧妙地连贯起来构成统一的形象。这种构图思维方式,需要对节目要素进行充分选取、组合、编辑。在影像采集的各个方面以及阶段,新闻工作者在构思、拍摄以及编辑的过程中进行独特的思维活动,这是切实提高新闻报道可视性的重要手段,也是电视新闻制作时需要强化的方面。[7]如很多电视媒体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通过镜头真实地呈现了抗疫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危险,随着镜头的逐渐推进,人物的特写镜头展现,背景音乐从紧张到舒缓,通过同期声、闪回以及音乐等综合表现形式来展示当时的危急状况,表明当时的紧张气氛,从而调动观众的情绪。
结语
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为了强化故事化,需要使声音与画面相互配合,孤立的呈现方式无法充分体现新闻内容,而经过多种媒介的综合运用,能够充分地展现新闻场景,使得观众能够全面了解、理性思考新闻事件。多样化的电视新闻叙事手段注重叙事的完整性以及丰富性,将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各种因素相综合,对各种音像元素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具有特定场景氛围的效果,通过镜头的拼接组织,来呈现画面内容,同时使新闻镜头的组合产生新的意义,有利于推动电视新闻行业的长足发展。■
注释:
[1]张宇辉.多样化叙事手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J].中国有线电视,2019(11).
[2]张明婧.电视新闻融媒体叙事的百姓视角与体验表达——以央视新闻疫情报道为例[J].新闻前哨,2021(02).
[3]侯晓宁.浅析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叙事性倾向与人文关怀[J].学周刊,2017(10).
[4]廖碧紅.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结构分析 ——CCTV《新闻调查》的个案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
[5]刘晶,白迎港.国家认同视域下的电视新闻叙事策略分析——以总台系列报道《七十年我们的家》为例[J]. 电视研究,2020(06).
[6]边萃,王占国.新媒介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模式与转向[J].新媒体研究,2017(12).
[7]韩一睿,李丹.叙事学在分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方面的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7(22).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 )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