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经营策略
2022-06-16吴长明
吴长明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对于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也为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本文首先就“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通过对中小企业在国际业务发展中遭遇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10-0025-03
伴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深,对于现有经济领域的相关改革,已经由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在逐步提升,但是发展“大而不强”的问题也相对突出。另外,受到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能源安全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在加强,诸多体制的局限性对经济发展阻碍较多。在以上各类情况的影响下,国内经济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由于我国国内某些行业产能过剩,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经济驱动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升级。同时,出于对地缘战略、保障能源安全等多重因素的考量,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访问印尼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构想[1]。
“一带一路”中的“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为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路线虽然具体路径不同,但均是以由我国出发、欧洲为终点的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倡议构想,覆盖范围涵盖了全球六大经济走廊,是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互联互通的合作方式,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边或多边共赢的计划。“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我国和世界范围内更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实现对我国经济大力推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一带一路”范围及其沿线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
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八年时间里,收获了显著的工作成果。国内进出口金额屡创新高,新兴市场份额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为国际合作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一带一路”的开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是危机带来困扰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得益于我国对抗疫情的严谨政策和恢复经济的双胜利,我国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投资和开发脚步虽有放缓,但依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颁布的各种经济政策的观察可以发现,国家正以各种形式鼓励企业进行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由此可知,国家层面对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引导方向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国家对于国内的消费需求和国际消费市场需求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内的政策倾向于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升级,对外通过“一带一路”的相关建设,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运行进程持续加速。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是内在需求的必然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提到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分工、资本积累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毋庸赘述[2]。
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主要取决于经济制度变革是否顺应了形势的需求、產业结构优化是否到位与相关要素升级是否顺利,此三项内容被称为供给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速和经济整体规模均出现了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动力已经开始显露出后劲不足的趋势。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已经开始逐渐遭遇一些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我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已经较为饱和,资源要素供应有限甚至匮乏、劳动力成本高企不下等情况都不同程度制约着经济的顺利转型。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拉动经济增长。2013年,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刚好契合了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目标,其倡议制定的具体内容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尽相同的划分标准。在我国通常是相对于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而言的经济组织。对于这几种企业的划分,往往依赖于企业产值、资产、员工数量等具体指标的大小来确定。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迅猛,已经成为提供最多就业岗位的重要主体。与此同时,作为国内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主体,其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国家层面对于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一直持积极鼓励的态度,中小企业只有实现出口优化和抽转型升级才能获得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发展空间,并有助于克服当前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中小企业使用更多的鼓励性政策可以帮助国内更多居民就业,并对于社会的安稳起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推动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由于企业管理层及相关投资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于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导致对其未能重视如企业诚信、产品质量、产品安全、员工权益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影响企业经营的相关问题。另外,中小企业普遍知识产权意识较为淡薄,一方面容易侵犯其他企业或群体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自我保护意识不全,自身知识产权在国际业务中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3]。在中小企业“走出去”之前,应完善自身行为和发展理念,为履行作为我国企业的社会相关责任作出努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与规模以上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并不具备先天的优势。中小企业由于存在时间较短、整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实际问题,对于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不够强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对于企业的评判标准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手段,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对于所在地区的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均会被纳入考量范围。
(二)整体经营实力不足
在国际市场中进行交易的基础原则之一即为充分认知和理解市场动向,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需要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特点等内容,并对市场需求作出科学的预判。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牵涉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各种不同的文化彼此交汇并有可能产生文化冲突,各种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资源特点都存有较大的差异,这与中小企业较为熟悉的国内市场的经营环境相比成为其国际化经营的难点之一。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才能面对较为复杂的国际市场状况。而国内的中小企业因其发展时间尚短、融资能力较弱、结算汇兑的管理能力还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外加国内和国际市场差异明显的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因素,都为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顺利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4]。
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其运营的企业中有绝对的话语权,对其企业的发展战略等重要事宜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导致中小企业能否发展壮大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能力、性格特质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小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者经常参与多项与经营相关的决策工作或者多个企业活动中。考虑到工作量和其他各种管理角色对其工作的限制,企业管理者可能不能长时间学习和关注跨境金融管理、跨国品牌构建、跨国文化等,这对于迅速发掘市场来说是不利的。国际化的企业经营要求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另外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应具有强大的控制能力。否则,企业管理能力的欠缺、整体经营实力的不足将使中小企业无法面对国际化运营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无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中小企业产业水平较低
我国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分工中,长期扮演着世界制造工厂这一角色。许多发达国家出于保护自身环境、提升自身价值、降低制造成本等多重因素的考虑将大量技术含量较低的装备制造业和欠缺竞争力的低端服务业等转移至我国境内。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更是很难突破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的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例较高,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其代价通常是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被大肆破坏,这也导致中小企业的产业附加值普遍较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认识到以上的种种现实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开始尝试进行企业转型,试图通过提升研发能力、发展自有品牌、转变被动为他人代工的发展格局,在中小企业进行发展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如自主品牌建设、技术开发、产品渠道拓展、产业价值链提升、加强售后服务等多项现实难题。中小企业受自身弱势的限制,顾虑到生存环境较差、自身发展力量薄弱等现有情况,无法忽视带来短期盈利效果的较为稳定的市场,难以承担塑造企业品牌和技术升级等漫长过程中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5]。
(四)经营风险高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普遍更差,一些微不足道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其遭遇巨大的危机。受其规模较小的制约,中小企业通常无法以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来分散相关风险。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非常动荡,这将导致处于国际业务中小企业的金融风险、汇兑风险等进一步加大并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一)创新合作集群模式发展
企业集群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为了使众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企业形成一个新的组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小企业集群中可将彼此的上下游合作企业、关联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融合,构建出汇集产业优势力量的聚集地,以此形成具备规模效应和竞争力的合作性组织。也可以通过在集群范围内培养优秀的龙头型企业,该类企业通常有着强大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使龙头型企业发挥在企业集群中的带动作用,建立纵向延伸、横向协作的产业组织发展体系,借此提升整个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在这类企业集群方式下,中小企业组织后“抱团出海”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合作开展国际经营业务有诸多裨益,采用协同互助的集群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经营风险,降低生产、开发及销售等环节的综合成本,提升中小企业在境外的竞争实力。在企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可以分享各自的先进技术及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企业集群内的各种优势、共同的配套设施等内容达到提升经营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标,最终实现带领更多中小企业走出价值链底端的目的并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共建可以带来参与国贸易双倍甚至多边的增长,不仅促进我国商品及服务的销售,更体现着我方强大的投资能力和购买能力,呈现供需两旺的可喜局面。各中小企业对于国外优秀商品的采买能力强劲,但往往集中于市场中的销售较为旺盛的“抢手货”领域,此类商品货源紧张且价格优势较小。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对于海外品牌进行深层挖掘和精选,寻找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具有更高潜力和利润率的品牌,从“找商品”逐步演变为“找品牌”的过程。
(二)加强跨国企业经营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企业中人才的储备和团队的建设,在中小企业走入国际市场时,必须配备懂得国际形势、懂跨文化沟通同时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吸引符合自身企业管理要求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唯有如此才可以提升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业务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建设信息交换服务平台
在“一带一路”的相关国际业务中,涉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详情、通关程序、产品标准、市场规则等繁杂的信息内容,我国政府应针对这些企业所需的公共信息建立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便于企业查询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信息。另外,借助跨国银行海外账户资金管理、跨境结算与汇兑等服务优势,可开展有利于交易双方的第三方中介服务,为企业相互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进行交流、培训和研讨等工作提供平台支持。
(四)建立应急预案
为防范国际市场的各类风险,中小企业应当基于自身情况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应对机制。在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之初,应当首先考虑目标国的基本国情和市场需求,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产业链分工布局等内容提前进行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分析。在对于目标国选择投资或开展业务合作之后,中小企业需要针对目标国作出专门的风险应对预案。同时,中小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影响等因素,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准备出应对预案,以便对各类突发事件作出迅速回应。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勇于做倡议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对带动国内经济的增长起到应有的作用。
[1]韩颖,陈静.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模式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5):58+60.
[2]陈璐. 试论亚当·斯密的“论分工”思想与国际分工[J].黑河学刊,2012(05):7-9.
[3]姜晔,茹蕾,杨光,等.“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包容与可持续的工业化[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19.
[4]邵素军,王峥,李蕙宸.中小企业国际化研究综述[J].全国流通经济,2017(23):21-22.
[5]张骁.企业家多任务时间取向与中小企业国际化扩张:多视角整合分析框架[J].学海,2019(01):1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