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蜀峰湾公园(北湖)植物改造提升设计

2022-06-16周红燕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城市中一些建设时间比较久远的公园出现了设施老化、植被杂乱等现象,急需进行提升改造。以合肥市蜀峰湾公园(北湖)改造提升项目为例,着重探讨城市老公园植物改造提升的策略和具体实施的方案,总结老公园植物改造提升的方向和经验。认为对植物提升的范围要有重点,如公园的主入口、活动场地周边、沿路视觉焦点、临水边节点;对林下可进行多样化的草花组合设计,以丰富林下地被形式。

关键词 植物景观;改造提升;林下地被;草花组合;合肥市蜀峰湾公园(北湖)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51

收稿日期:2022-02-11

作者简介:周红燕(1988—),女,安徽铜陵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设计。E-mail:113641698@qq.com。

城市老公园是随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立起来的,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形相协调,并经常与古迹相伴,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资源。城市老公园随着岁月的更迭为城市提供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如公园本身丰富的历史、文化、植被等资源,同时为各式各样大型公开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场所。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老公园因建设年代久远而出现了综合性老化的现象[1]。

蜀峰湾公园(北湖)位于合肥市大蜀山脚下,属于合肥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公园前期已开展体育公园改造和水环境修复等工程,但经过一定的时间,随着设施的老化、路网的破旧及植被的杂乱,已逐渐不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急需对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公园的改造包括路网、排水、健身器材的更换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围绕植物景观改造提升进行阐述,结合公园的现状,提出改造提升的策略和方案。

1  蜀峰湾公园(北湖)植物景观现状

蜀峰湾公园(北湖)为大蜀山森林公园的延伸段,现有植被郁闭,具备良好的自然风貌,拥有水体、假山、森林、草坪等体系。

1)公园具有良好的植被资源,林地结构较成熟。蜀峰湾公园东段是北湖,西南部分是相对开敞的疏林草地,西北段是郁闭林地,有常绿落叶混交林、阔叶落叶林等,品种主要有雪松、香樟、广玉兰、法国梧桐、栾树、银杏、喜树、马褂木等。乔木林地边缘的灌木林地种植有桂花、紫荆、桃、红叶李、木瓜等品种。临湖边种植有一些林木,如水杉、池杉、垂柳等;还有成片规模的湿地植物,如荷花、菖蒲、千屈菜、再力花等。公园除了草坪和湖面是开敞空间,其他区域都是郁闭度较高的空间,公园整体生态效益良好。

2)公园植被结构层次单一,主要是乔木和林下地被两个层次。在大面积的森林林地,地被植物主要是耐阴的麦冬类,以及部分成片的八角金盘、茶梅等灌木。为了避免林地的景观过于通透,林中栽植了遮挡视线的中层灌木珊瑚树、桂花等。整体下层植物景观缺乏多样性和特色视觉亮点。湿地植物主要沿着湖面边界布满,部分侵入水体面积过大,水面景观缺乏层次性。

3)公园建设时间久远,缺少特色亮点的自然体验式景观。在自然森林公园中,市民更希望能直接体验自然,目前公园主要是围绕体育公园设置一些健身场地,而缺乏与自然亲近体验式的场地,无法满足周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同时,公园的入口标识不明显,整体缺乏亮点。

4)现状沟渠存在淤积、积水区域存在局部污染等景观效果差现象。在下雨时,大蜀山山体的雨水汇进沟渠,流进北湖,这些沟渠、植草沟存在淤积、排水性能差现象,周边对应的湿生植物也缺乏。尤其在大雨期间,公园的道路存在多处积水,影响通行,急需改造这些区域。

2  公園改造提升策略

蜀峰湾公园(北湖)的改造提升策略是针对现场的具体情况提出的,与一般的老公园有共性也有个性,具体改造策略如下。

1)根据最小干扰性原则,尊重现有的林地骨架。现状公园已有良好的植被体系,只需改造提升局部、细节方面[2]。在现有的乔灌木林地基础上,根据现场遇到的问题、周边环境因子、改造费用等要求,在优化改善硬质景观的同时,对周边植物景观进行改造,而不是大面积破坏翻新。

2)针对重要位置优先重点改造,如公园主入口、活动区周边、沿着主园路的视觉焦点等。由节点到路网线性改造,再到局部区域面的改造。

3)林下地被的改造,注重有特色的多年生草花组合形式。作为自然森林公园,蜀峰湾公园(北湖)可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公园的地被种植形式采用自然主义种植设计原则,利用自然主义种植设计中的物候学、模糊边缘、重心吸引力与离散分布、斑块、流线等理念;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首先考虑在同一时间内只有1~3种具有视觉吸引力的结构植物,然后是伴生植物、填充植物,结合自然种植设计的理念,最终达到生态、维护成本低的效果[3]。考虑到林地郁闭度较高,更多地选用一些半阴性和耐阴性植被[4]。蜀峰湾公园(北湖)临近玉兰大道的北侧地块改造为低碳小花园,采用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理念,使用一些低碳环保可回收的材料,结合趣味小品,打造一个多样化的沉浸式自然体验花园。

4)优化植草沟、沟渠、临水边的植物景观,改善湿地区域的水环境和植物景观观赏性。在优化路面标高、草坪坡度、疏通沟渠等一系列的排水措施基础上,使用植物修复并美化这些线性地段,利用耐湿或耐旱的植物,组织空间的开合。同时考虑现状光照、市民活动需求等情况。

3  植物优化方案

主要对公园东、西、南3个主入口区域内的自然体验式小花园、旱溪、临湖边的植物进行改造。

3.1  打造特色的入口花境景观

以冷暖色调作为入口视觉的区分,植物品种选用时注重同一时间有不超过3个主要开花植物表现,其他植物作背景和伏笔在下一时间段盛开。

南入口植物景观以暖色调的林缘花境形式表现,围绕现有的景石、小品构筑物,平衡空间体量大小,确定优化的植物范围面积。主要视觉表现植物从4月考虑到11月,主要表现植物见表1。结合常绿性草花,如芙蓉菊、金叶石菖蒲、花叶络石、银纹沿阶草等,营造一个吸引眼球的入口景观。

西入口植物主要是体现冷色调的蓝紫色系。对外区域打造混合花境,沿路南侧优化成林下花境。西入口对外部分绿地,主要表现的植物见表1。搭配无性繁殖的地被,如兰花三七、花叶络石、金叶石菖蒲等,增加景观的长效性。采用自然不等距的栽植方式,在南侧沿线结合现有的吉祥草间植八仙花。

东入口现状是相对郁闭的乔木林地,南侧依次是银杏林、雪松林、马褂木林,北侧是单一雪松林,在银杏、马褂木林段有散光照入,可以选用一些半阴性植物。由外向里分别展示粉色系列、品种玉簪、蓝紫系列草花组合。1)粉色系列主要选用丛生福禄考、红花酢浆草、粉花绣线菊、矾根、落新妇等。2)玉簪主要选用观叶色、叶形的品种,如法兰西玉簪、甜心玉簪、巨无霸玉簪、鳄梨沙拉玉簪等,与常绿型植物如兰花三七、千叶兰、石菖蒲等草花相互搭配。3)蓝紫色系列主要选用蓝山鼠尾草、百子莲、穗花婆婆纳、鸢尾、无尽夏八仙花、紫娇花等宿根花卉,搭配蕨类、佛甲草、千叶兰等株型各异的品种。林下草花采用自然式种植,主要是成组团斑块、带状、点缀等种植形式。草花背景用八仙花和现有的八角金盘,增加层次性,铺设火山岩覆盖物,维持一个持续性的林下草花组合景观。

3.2  建设自然体验式小花园

为了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对临近玉兰大道一侧的杂乱树林区域进行改造,建设一个以低碳为主题的小花园。一条弯曲的低碳小径串联5个活动主题,依次为轮胎花园、木桩花园、岩石花园、金属花园、果壳花园。结合现有的大树、树林等,利用低碳环保材料如轮胎、油桶火车、木桩、砂砾、石块、果壳等小品和多年生草花植物进行沉浸式体验设计。

轮胎花园有油桶火车、奶牛牧场两个主要主题场景,植物主要是高茎草甸和岛状组团花境,不同花境空间由砾石和草坪分割,并可供人穿行。油桶火车主题场景选用高茎品种,起到遮挡视线效果,同时利用一些植物的花叶通透效果,如柳叶马鞭草、百子莲、千鸟花、蛇鞭菊、天蓝鼠尾草、细叶芒、大布尼狼尾草及小兔子狼尾草等,这些是视觉主要材料,填充材料有千叶蓍、红知风画眉草、葱兰、石菖蒲等。奶牛牧场主题场景以岛状花境结合花灌木营造牧场景观,以彩叶杞柳、薄荷、墨西哥鼠尾草为主要结构植物,以柳枝稷、美人蕉为次要结构植物,西洋滨菊、麦冬类、熊猫堇等为填充覆盖材料。

木桩花园结合现有的乔木,林下主要是八仙花,八仙花间种在高低不同的木桩汀步中,打造一个趣味探索体验小径,同时以圆木桩作为铺装材料,营造一个自然木桩纹理的活动场地。周边围合蓝紫色系、银色系花境,选用姬小菊、紫娇花、蓝山鼠尾草、蓝雪花、海石竹、紫露草、绵毛水苏、芙蓉菊、银叶菊及朝雾草等营造一个静谧宁静的空间。

砾石花园是利用砾石和石块垒成的岩石花境,结合现场保留的乔木、景墙小品,选用耐性灌木和草本植物,在石头缝间种植佛甲草、千叶兰、中华景天、垂盆草、金叶苔草等旱生植物,还有木本类灌木,如铺地柏、蓝湖柏、菱叶绣线菊、云南黄馨、接骨木等,常绿地被植物银纹沿阶草、绵毛水苏、花叶络石。通过错落有致的搭配,让岩石与植物自然融合(见图1)。

金属花园结合场地的爱心之门小品,打造以观赏草为主的秋季花境,此处光线好,通过细叶芒、大布尼狼尾草、柳枝稷成带状种植,适当点缀成斑块的柳叶马鞭草、紫松果菊,局部填充常绿的麦冬类,以防冬季效果差。带状草花结合着草坪、小径,让人可以在金属花园中起舞。

果壳花园以松果壳、昆虫树屋等小品结合果壳覆盖物,展示自然微景观。植物选用细腻的枝叶花品种,如海石竹、欧石竹、丛生福禄考、佛甲草、姬小菊、唐松草、朝雾草、千叶兰、细叶美女樱、矾根、红花酢浆草、蓝羊茅及金叶苔草等。点缀观叶植物有火星花、鸢尾、银纹沿阶草、木贼等,以自然斑块、点缀的形式种植。

3.3  挖出旱溪景观

为解决现有的路面、草坪积水问题,因地制宜地将场地长期积水的地块开挖成旱溪景观,结合种植水陆两栖的耐性植物。根据场地的观赏面、光线、观赏视角分析,主要观赏视角是草坪和主园路。旱溪源头在草坪区域,沿排水方向光线越来越差,所以植物配置结合现状,由喜阳、半阴、阴生植物组成。1)草坪区域的旱溪源头,通过藏的处理手法,以耐湿木本灌木(杞柳、千鸟花、大花醉鱼草)为主要材料,岛上则是缀花草甸,旱溪池底点缀木贼、鸢尾等。2)中段半阴区段以大花菖蒲、鸢尾为主要材料,搭配美人蕉、芙蓉菊、绣线菊类等,主要是斑块种植形式。3)阴生段距离观赏地点较远,主要是片状种植,以铜钱草、金叶石菖蒲、兰花三七、玉簪类等为主。旱溪景观考虑高茎草花的遮挡效果及视线的通透,搭配一些矮茎草花,营造一个可亲近体验的旱溪景观。

3.4  优化临湖边植物

现有水生植物成片覆盖水面,空间形式过于单调。水边植物景观空间组织要特别注意水际线配置、水生梯度配置和水面配置3个方面,为界定种植范围,需要有阻根处理措施。根据岸边人们活动类型分为临水活动区、安静观赏区。1)临水活动区注重空间的层次性和植物的多样性,随着岸线变化,植物栽植有伸有退,水面一般有2~3个梯度变化,植物随生活型逐渐由湿生、挺水、浮生、沉水的变化。2)安静观赏区域注重成片野趣,同样要有水面梯度的变化。充分利用水生植物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花期、株形、体量、韵味及耐性等特点进行配置[5]。

4  结语

综合分析合肥市蜀峰湾公园(北湖)的植物景观改造提升实际,植物提升的范围要有重点,如公园的主入口、活动场地周边、沿路视觉焦点、临水边节点。而作为老公园,现有的植物骨架一般良好,主要是对林下进行多样化的草花组合设计,为满足人们体验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设计一些场景式的林下空间,植物景观围绕着场景主题,结合场地光线的情况,选用恰当的同类生态位的植物品种。而对于林下草花组合,植物的种植形式有多种类型,有斑块、成片带状、重复韵律、草甸、孤植点缀等;表现形式有蓝紫冷色、橙黄暖色、银灰色的颜色主题,有观赏草类、鼠尾草等特选宿根花卉主题,有岩石花境、旱溪景观、微型景观等,以此丰富林下地被形式。

老公园的植物景观改造,一般不是单纯的植物一项,需要结合场地的其他因素综合考量,如周边树木的分布、硬质景观、投资费用等,最终提出恰当的植物改造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晓玲.城市老公园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研究:以宿州市环城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2]  周斌华.城市老旧公园改造浅析:以紫荆公园改造为例[J].区域治理,2018(23):37.

[3]  奈杰尔·丁奈特.自然主义种植设计:基本指南[M].王春玲,王春能,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

[4]  刘光辉.园林绿化中草花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20,43(16):143-144.

[5]  陈煜初,周世荣,付彦荣,等.水生植物园林应用指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責任编辑:刘宁宁  丁志祥)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
公园植物结构的季节配置研究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中小学校园文化营造中植物景观的配置研究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配置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