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创新基因,探索新工科建设的深大路径
2022-06-16邢晓凤
邢晓凤
从切割时迸溅的鷃蓝火花到流淌出晶莹的玳瑁黄,再到凝固成沉稳的银灰色……热火朝天的工业建设场面,散发着流光溢彩的独特魅力。飞燕蓝、海涛蓝、天霁蓝……大美的工业蓝尽显工业制造的蓬勃朝气。工业兴则国兴,工业强则国强。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工业革命正在来临,中国正在向工业强国的行列阔步迈进之际,工科需要以全新的面貌来应对挑战,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新时代呼唤新工科。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新工科应运而生。
深圳作为中国工业主要城市,基础雄厚,生机勃勃,动能澎湃,一批产业巨头和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为深圳工业注入活力。诞生在时代的潮头、长在春天的故事里的深圳大学,是深圳本土第一所大学,学科特色鲜明,自带改革基因,深圳大学以不寻常的打法,跑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圳速度”,特别是在新工科建设中表现优异。2022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前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的毛军发,走马上任成为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一直从事射频与高速集成电路以及智能感知技术研究,“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长期的专一精研、执着而行,使他对新工科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
毛军发表示,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中国自古就将“百工之事”上升至“圣人之作”的高度,是对工程技术的重视保护与崇高敬意。而新工科的新,是全新的新、更新的新,更是创新的新,新工科是指为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学科基础上发展或衍生出来的学科。“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工科研究的是“万物之理”,研究尺度远到宇宙深处,大到广袤苍穹,近至咫尺之间,小至微观粒子,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工科与产业深度融合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为建设新工科带来了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各界需要共同解决的命题。
目前,新工科系列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彰显了国家层面对新兴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面对井喷式增长的新型人才需求,高校新工科人才供应体系和办学模式也迎来了一波升级。近年来,新工科成为国内综合性大学,特别是理工科院校重点布局的领域。这从深圳大学的学科布局中可见一斑。从比较传统的机械、土木、建筑、化工、环境到新兴的计算机、人工智能、微电子等学科,深圳大学都有布局,特别是近期新增了机器人工程、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新工科专业。新增专业聚焦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转型需求,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加快建设高端应用型、研究技术型人才培养新高地。专业增加兼顾了学校发展、地方需要、国家战略这三个层次。
“新工科建设的落地,要跟国家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我们国家很多‘卡脖子技术恰恰是在一些传统的工程技术领域,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就卡在材料的性能上,比如一些材料本身有一些缺陷,哪怕提高一个千分点,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需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科技创新要与工匠精神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把新工科建设好。”毛军发坦言。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亦是深圳大学的“生命线”。创建于1983年的深圳大学是一所年轻的、新型的大学,与深圳特区几乎同步诞生,共同成长,走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创新的烙印。从曾经的深圳高等教育的“独子”,成长为今天的“长子”。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育体系非常健全,在校生有4.1万人,其中本科生2.8万人,超过整个深圳市在校本科人数的一半。
“深大人血液里流淌着创新的基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办学资源,开放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业界精英。马化腾、史玉柱、梁光伟、邓学勤、孟晚舟等知名商界人士,经济学家薛兆丰, ‘战斗英雄史光柱,奥运冠军陈梦、汤慕涵等都是深圳大学的名片。因为身处深圳特区,深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很高。人才培养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中之重。新工科与产业深度融合才有强大生命力。深圳大学作为新工科建设的实践者,有必要通过加强校企紧密联系,共建产教融合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毛军发强调。
因此,深圳大学将学科建设推到“双区”建设最前沿,与华为、中兴、腾讯、大疆、深投控等领军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光学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学科实力进入国内一流水平行列。深圳大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上榜学科数位列广东省内高校第二,其中,深大“工程科学”也是深圳本土高校第一个ESI全球前1‰学科。
学科交叉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催化新工科蓬勃发展
毛军发认为,科学总是在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交叉往往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新的研究前沿,有助于解决复杂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问题,产生重大科学突破和颠覆性的新技术。
2021年初,国家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成为我國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是学科门类的全新成员,深圳大学已做出“跨界”尝试。学校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瞄准当前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与发展的有效实现路径,重点建设一批国家急需、前景广阔的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以推进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为突破点,带动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高质量跃升;重点推进“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建造、金融科技等学科交叉会聚平台,推动交叉融合和特色发展,在多交叉会聚探索方面走在前列。12BEE208-20E9-48D0-BDA0-F4E3A3D71D07
“学科是人类对知识体系的划分,学科细化使科学研究更加深入,但同时会陷入局部视角和单向思维。交叉学科不仅能够涵盖原有学科尚未涉及的知识领域,弥补原有知识体系的缺口,还能够成为连接学科知识的纽带。要知道,很多重大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世界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表明,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往往会产生新的前沿和方向,比如,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学和医学之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它们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产生了大量新的科学生长点。学科交叉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毛军发强调道。
目前,深圳大学依托新工科建设的交叉学科已初显成果。2021年,深圳大学荣获8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在2021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全球总决赛中,深圳大学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全球前十。
优化新工科布局,将深大科研创新成果写在“双区”大地上
毛军发表示,39年的发展,深圳大学形成了以创新创业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其科研成果通过一系列平台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现实生产力,扎根特区,服务特区,而绝不是“养在深闺”。深大培养的校友中80%留在特区,更在著名的粤海街道形成了环校创新创业生态圈,为深圳的“双区”建设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而新工科建设无疑是在为这种创新动能续入新鲜的血液。
在新工科建设中,深圳大学强化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四个面向”,围绕深圳加快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供给侧为基础,把基础学科做实,把传统优势学科尤其是优势工科做强;以需求侧为切入,把重大战略急需学科做精,把新兴交叉学科做优,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为实现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提供基础支撑。
采访中,毛军发向记者介绍,深大构建“创造链—运用链—保护链—管理链”四链协同的知识产权体系,大力提升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贡献率,与深圳10个区级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共建13个协同科研转化平台。“十四五”时期,深大将进一步推动创新服务网络深度融入区域发展,结合新工科重点建设,组建一批共性技术开发平台与创新联合体,将深大科研创新成果写在“双区”大地上。
“深圳大学要想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既要立足深圳,胸怀祖国,又要面向世界。深圳大学是内地距离香港最近的综合性大学,靠近港澳是深圳大学的一个发展优势。要把跟香港澳门的大学合作作为一个重要抓手,站在更高的高度,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上,在立足深圳的同时跳出深圳来办学,拓宽地方性高校的办学路径。”毛军发强调。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依托深圳一流高新技术企业、一流科技产业和一流创新生态,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品牌学科,紧密对接“双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前沿性颠覆性先进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需求。
2021年12月10日,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该学院由深圳大学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建设,以“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为核心要素,形成产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培养适应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及其相关领域高素质产业领军人才。“十四五”时期,深圳大学将在深圳市和社会各方的支持下,与一些国际著名大学加强战略合作,共建聚焦核心关键技术的新工科联合学院,面向未来技术,深化国际合作,在更高目标、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开放创新、推动新工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胸怀“国之大者”,秉承改革创新基因的深圳大学,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贡献了“深大模式”。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探路者,深圳大学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持续探索新工科建设的深大路径,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贡献深大力量。12BEE208-20E9-48D0-BDA0-F4E3A3D71D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