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四新”建设,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2022-06-16吴岩
吴岩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等教育要肩负起第一责任。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简称“四新”),已成为走好中国高等教育卓越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四新”建设已成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的教育应答、时代应答、主动应答、中国应答,成为“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的生动实践,正逐步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的样貌。
深化新工科建设,强调工科的新要求、新的工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再出新。全面推进组织模式创新、理论研究创新、内容方式创新和实践体系创新。累计实施1457项新工科项目,探索构建产学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累计支持1100多所本科院校与近800家企业合作立项3.7万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112亿元。以院系组织模式创新为抓手,推进建设28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11个一流网络安全学院、50个现代产业学院、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新工科建设正在改变高校评价体系与资源配置方式、工科学生人生命运和产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我国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
深化新医科建设,定位“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强化医学生培养的道术、仁术,学术、技术和艺术,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医科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高端医疗装备工程实践创新教学中心、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一批优质医学院校。医教协同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国家制度。加快复合型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连续举办10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支持11所高校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推动“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将师承教育融入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基本建成符合中醫药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认定,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深化新农科建设,坚持以“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为核心。先后推出“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奏响新农科建设“三部曲”,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构建起新农科建设完整体系。设立首批407个新农科实践项目。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推出“大国三农”系列在线开放课程,建成36门耕读教育相关国家级一流课程,编写出版了《耕读教育十讲》首部新农科新形态教材,打造建设了184个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加强种业领域专门人才培养,支持48所高校开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高质量培养种业创新人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和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深化新文科建设,坚持价值引领、守正创新、交叉融合。构建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以中国经济、中国法治、中国新闻传播、中国艺术四大讲堂为切入点,打造“中国金课”,推进文科教育与社会实务紧密结合。面向6大选题领域,22个选题方向设立1011项新文科项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新增3000余个文理、文工等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点。布局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在29所高校设立70个文科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等相关人才培养。构建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经过几年的连续建设,“四新”在各自学科专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更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中发挥了理论先锋、标准先锋、方法先锋、实践先锋的领跑作用,牵引带动高等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改革,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教改、新体系、新的大学质量文化。E657EFFF-F458-4C19-A294-81BE89B45B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