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研究
2022-06-15宁君张军
宁君,张军
(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学院,辽宁 大连)
随着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同时随着择业形式的改变,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也从传统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全面型人才转变。但高等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侧重课堂讲授和专业理论体系的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并且缺乏创新能力。“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是教学模式改革中重要措施之一,此项目在实验过程中为全球工程领域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1]。我国为了促进工程教育的有效实施,从2010年6月起也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使该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更加专业,使之即使在“工业4.0时代”,也能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顺利衔接到相应的岗位上。
中国是典型的实行全方位多类别的航海教育的国家。为了使得航海类毕业生达到航运界的需求,通过不断的摸索改革,中国已经建立比较成熟的航海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前期卓越工程师班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航海技术专业的特点,从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改革、师资团队组建等多个层面,探讨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举措。
一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
(一) 培养概况
大连海事大学是第三批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根据海洋强国和交通运输发展需要,通过进一步探索并创立了海事院校与航运企业联合培养航运人才的新机制,建设并完善具有丰富航海实践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不断优化和创新“航海类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学校在2015年成立了第一个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迄今已经毕业3 期,航海技术2014级本科生作为第一期卓越班,与北京鑫裕盛签订了合约制定了“1+1.5+1+0.5”的签约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2]。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自2015级至2018级开始选拔学生在校船“育鹏”轮海上实习,在加强学生海上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创新新形势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自2019级开始,受疫情影响,“育鹏”轮实习计划暂停,随后新增与上海森海、招商局海顺、中远海大连签订校企培养合作,2020级又新增与华洋海事、北京鑫裕盛、大连国合等公司签订校企培养合作。
实施以来,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卓越班自2015年组建以来,每年规模逐步扩大。随着培养机制的逐步完善,生源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每年来校洽谈校企合作事宜的大型国有航运企业数量大大增加,并且在实习期间多次获得全球知名航运企业高度评价。通过对比2014-2016级卓越工程师班与其他班级毕业生来看,卓越工程师班型从三副适任证书考试通过率、上船比例和职业发展情况都是趋于优势。
图1 卓越班2014-2020 级规模
图2 卓越班2014-2016 级上船工作对比
图3 卓越班2014-2016 级毕业生发展情况
(二) 前期“卓越计划”实施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大连海事大学在2015年对2014级航海技术本科生成立了第一届卓越工程师班级。前期打算组建一个班级,人数为30人,在大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末进行招募。学生自愿报名并参加学院的英语测试、船公司面试和心理测试,最后选拔出 28 名英语水平高、心理素质优、综合表现优异的同学以组成卓越工程师班。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以学校资深的航海教育为基础,结合多年办学经验及船公司的资源,制定了“1+1.5+1+0.5”的签约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归纳了目前卓越工程师班级的存在的不足:
(1)在卓越工程师班成立初期,各项方案计划尚未成熟。由于专业特殊性,卓越工程师班的培养方案需要更加注重航海实践。因此初期的卓越工程师班级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在培养方式上缺乏综合规划、学生招募存在全面的考评等问题。
(2)前期的卓越计划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和其他班级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培养方式和教学目的没有给学生未来的工作提供更有利的帮助。在教学计划中没有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卓越人才培养的质量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未能更好地体现“卓越”。同样是人才培养,但是卓越工程师没有科学地利用学院和船公司的资源,来发挥他们的优势。
(3)前期的卓越计划培养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目前,船舶逐步向自动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对船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在具体课程的实施中,当前卓越工程师班课程建设并未紧跟航运科技前沿所提出的新综合素质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旧的模式没有得到突破,一些课程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卓越计划要求学校需要结合行业特色、企业需要对教学大纲和培养方式进行改革改进。
(4)前期的卓越计划师资的聘用及考核模式不够成熟。教师的聘用及考核政策和办法需要改革和激励。卓越班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在对教师的聘用与考核上存在部分缺陷与问题,并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与晋升激励制度,尤其是针对那些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教师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5)前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对象在船实习缺乏在校老师的指导和规范性考核,只是独自交给船公司管理,没有对学生进行更好地跟踪教学,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的遇到的问题。
二 航海技术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对策
(一) 进一步探索并创立海事院校与航运企业联合培养航运人才的新机制
以航海技术专业普通班为依托,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系列精神,需要充分学习国内外成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船公司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不断完善航海技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
(二) 建立并完善海运人才教育培养新模式
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新时代航运人才为导向,在课程实施和教学内容上,走在航运发展的前沿,进行课时比例和课程门类优化,按需开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新型课程。对课程进行更好的规划,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为学生下一步的实操课做好准备。不断优化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比例,科学地利用航海模拟器和教学实习船等教学资源。学校应考虑从体制上实行半工半读的模式,实现学生灵活的学习制度。借鉴国外的模式,允许“卓越计划”学生在获得学校和企业认可后,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如果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再来学校学习理论。一方面侧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潜力择优选拔,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深入实践学习的积极性[4]。
(三) 建设并完善具有丰富航海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组建一支符合航海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学队伍,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重视航海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在师资配置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该尽可能地选择资历丰富的船长。公司资深远洋的高级船员也要参与指导、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质量,实船实践能力,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实操能力、航海英语口语和综合素养培养。在职称评定与激励方面,充分保障资历丰富、专业素养高的卓越班任课教师,不断探索完善教师评价体制机制,切实保证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5]。鼓励教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包括航运企业对于航运人才的需求、国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成功案例、国外同类院校在航运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好的做法。
(四) 制定并完善“航海类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人才培养新标准
航海类专业不仅具有工程类专业的一般特性,更具有岗位适任性、国际通用性、法律规定性和国防军事性四个特性。学校要以细化知识能力、提高实船实践能力为重点,结合现有的培养方案,研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导师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制定航海技术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标准细化到知识与能力大纲,并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提高各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6]。
(五) 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由于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航海类学生创新性仍有所欠缺,只能机械式的将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孤立对待,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突破性,阻碍了创新的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不等同于卓越航海家,而是卓越航运人才,集技术与管理一体[7]。所以应通过独立完成图案设计、样品制作、性能测试、报告撰写等一系列工作达到训练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目的。实践是工程教育的灵魂。鼓励航海类学生围绕整个航运的各个环节进行实习实践,使学生全方位了解航运,掌握航海技能,全面服务航运强国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习能够了解不同的岗位以及工程技术对航运的实际影响。亲身体验知识产生巨大的使用价值,在实际困难中发现在校学习的不足,增强自主学习的欲望[8]。
(六) “产学研”理念与卓越计划的互融
“21世纪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是由我校负责承办的项目之一,在充分研究国内国际有关公约、规章、港航用人单位要求以及国际上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21世纪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等,并进行了硕博连读、英语强化等教学试点,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海类专业人才[9]。而目前基于我校航海类“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第一时间选择就业,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很低,今后将重点考虑经过“卓越计划”培养,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优秀毕业生,推免攻读研究生,增加保研名额,给卓越班单独划分保研名额,制定保研条件,使试点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有机会保送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提高学生参与试点专业改革的积极性。另外,航海技术专业优秀人才培养的实施层次,考虑逐步从本科过渡到硕士、博士,培养不同需求层次的各类航海人才[10]。通过研究、实践和修改的过程,可以保证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促进我国航海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海专业人才。
三 结语
本文介绍了“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在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实行情况,分析了前期卓越工程师班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探讨航海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不足及改进对策。在海洋战略的重要背景下,希望广大航海类专业学子能够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一平台进一步强化实践学习,育鲲成鹏,向海而行,更好地将理论结合实践,树立远大理想,把握历史机遇,服务于海洋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