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15马小龙孟莹蕙

教育现代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驱动计算机互联网+

马小龙,孟莹蕙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 甘肃 合作)

一 引言

(一)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学科知识的敏捷性和实用性是一体的,具有快速、实用和广泛应用的特征。信息化时代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操作能力,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性差异以及学生个人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操作能力有所差异。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填鸭式”灌输,软件操作或者项目实操更像是机械的模仿,成为了知识的搬运者而不是创造者,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学生应用层面,计算机学科知识点的分布是网状型的,传统线性计算机教学模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无法做到与其他知识的有效衔接,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知识间的互相融合。

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需求不断提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1]。这就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不能拘束于线性化,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分布的特点,从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出发,以任务驱动方式提出对应的问题,解决问题时再回归到知识点中,形成知识点网状结构。

(二) 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新环境下,我国高校对计算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以“任务”为学习知识和进行实践的驱动方式。任务驱动法是以“教”和“学”为中心,教师所教的课程为基础,学生为学习主体,适宜创设真实场景,学生拿着“任务”进入学习场景,直观、形象地去接受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提供的知识线索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达到任务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任务完成度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任务驱动法“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信息技术课程下培养学生面对真实情景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计算机课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操作经验,更注重学生独立个体实践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计算机知识、从易到难进行计算机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三) 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式计算机教学

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以及其利用简便、使用灵活等特点,是人类迈向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里程碑”,“互联网+”时代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化新型教学模式得到普及。在“互联网+”背景下,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特点,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辅助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直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使用信息化资源辅助课程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管理和学习评价上也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检查和指导学生。学生利用搭建的互联网资源平台进行实时资料的查找,使学习资源不局限于教师的的单方面提供,也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激情,使得计算机学科教学产生了叠加效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3]。

二 “互联网+”与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信息的时效性、共享性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传播[4]。如何利用现代新型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 慕课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是面向社会、大型开放式的在线公开课,自2013 年以来中国多所名校相继在MOOC 平台上公开了很多网络课程。MOOC 整合了社交网络上各种形式的数字资源,以及广泛的学习工具和教学资源,超越课程空间和时间的传统限制,使得学生能够依靠互联网来吸收共享的教学资源,利用网上评价体系和自动化系统等进行课堂测验、考试等。MOOC 便捷性、开放性和优秀的评价系统实现了与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的融合,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一个高度自治的学习,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能力来实时控制课程进度。教师可在慕课开设课程,使学生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教师提供的线上资源;教学视频时长适中,内容难度也适合大多数学习者,是学生课堂预习的重要媒介。同时MOOC 拥有参与讨论、在线问答模块,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的无障碍沟通[5],可作为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交流学习的桥梁,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 微课

随着“微”时代的悄然到来,“微课”应运而生。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的课程时长“精”“短”、呈现方式多样,学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根据个性化需求实时选择学习内容。它以知识点式教学视频为主体,展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点进行的教学活动,包含教师的课堂设计、教学课件、课程反思、教学测试以及学生动态数据收集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按照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微课分为演示类、启发类、讲授类、实验类、问答类、讨论类、表演类、练习类、合作学习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6];微课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视频时长通常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可以作为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工具;内容设计上通常以知识点为主题,提出教学或者具体实践中的问题,或是生活反思、或是学习策略,非常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适合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需求;微课的制作来源于学习者的个性需求推动,针对每个人学习需求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综合服务,提高知识的共享率。

微课也提供了诸如网络化论坛、博客等社区平台丰富资源共享方式,通过优秀资源分享、主题竞赛、在线测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互动性,教师在教学中[7]通过情感引导机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研发任务驱动式微课。基于微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知识的构建性,根据知识点的划分和重新组织,将其整合到不同的任务中,使学生能够在任务完成时获得新的知识,并使学生能够从任务中学习,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彻改革,它将学习得主动权由教师转给学生,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问题交流、答疑解惑的场所[8],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控制学习步调,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在教师层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作教学素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设计教学;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即使采用翻转课堂,个别学生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可以利用“互联网+ 翻转课堂”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线下交流,这样学生能够在业余时间巩固学习的成果,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地处理课堂上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三 “互联网+”与任务驱动法融合教学的叠加效益

“互联网+”背景下,各大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辅助资源,这给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课堂相融合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空间。计算机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讨各种实践问题,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逐步让学生学习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9];学生的记忆或重复能力知识的获得可能是暂时性的,任务驱动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评估和应用,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逐层递进的学习效果。

同时,使用“互联网+”下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时俱进,资源的开放性实现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共享教学资源。成功的教学取决于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的设计、教学场景布置、教学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进度与常规教学方式不同、任务的难度由易到难,这些都考验教师对课程的把握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图1 “互联网+”融合任务驱动教学

四 基于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建议

(一) 多元化评价体系

计算机课程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可以创建一个多元评价系统,评价主体由教师、学习小组和学生组成。通过小组内部评价和小组间评价,及时收集数据和资料,以便科学、系统地统计评价,并向学生反馈准确的统计评价结果,以此逐步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创建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电子档案,包括学生参与、培训模块和开发技能、任务执行、团队协作等,确保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公平、公正和公开评估。

(二) 角色的互换

常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组织上仍然采取传统课堂,教师先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以提问题的方式穿插引导学生消化知识、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相对被动,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0]。因此可采取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师生互换,采用角色体验式的任务驱动法,由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讲解和发布任务,但释放任务前提仍以教师的评价为约束;任务的开展过程中组间职位的确定可以采用不固定的方式,按照教学计划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以及学生个性化特征等实际情况来轮流转换角色。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模拟项目不同人员角色,不仅能够培养开发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业目标的学习或就业规划的选择。

(三) 多元考核方式

通常模式下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如果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任务完成度上,而不是学习过程和知识的积累,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出现偏差。因此,在考核方式上,过程考核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对学生参加整个任务过程的评价,更好地鼓励学生努力尝试、积极探索;平时成绩按团队协作完成作品情况、课堂表现综合计算,期末测评采用“理论部分笔试+实践内容机试”的方式[11]。这要求教师增加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和任务实时完成效果,建立激励机制,采用积分、头衔或者竞技模式激励学生学习。

五 结语

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将信息化资源与任务型驱动法深度融合作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可产生叠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在评价体系、角色轮换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一系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驱动计算机互联网+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计算机操作系统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