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组合教学法对发展中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应用研究
——以核工业卫生学校为例
2022-06-15刘云东邓宇
刘云东,邓宇
(核工业卫生学校,湖南 衡阳)
一 引言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2003 年经合组织关于“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项目的成果报告[1]。在我国,2014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核心素养[2]。至此,核心素养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核心素养是指应当具备的,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必需品格和关键能力[3]。2020 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4]。社会责任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和责任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健康行为[5]。领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对整个运动项目的认识程度和把握能力,可以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6]。程序教学法符合学生技能学习规律,提高运动技术技能[7]。优化组合这三种教学方法,形成集多种教学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而提高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从核工业卫生学校2020 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2 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二) 研究方法
此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量统计法。
三 研究实验设计
(一) 实验时间
本实验研究时间:2020 年9 月1 日-2021 年6月30 日(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第一学年)。
(二) 实验步骤
实验前随机抽选2 个身体素质水平一致(进行差异性检验)的班级,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优化组合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优化组合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 实验控制
(一) 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实验采用单盲法选择实验对象。由同一教师按照同一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考核内容及问卷调查内容一致。
(二) 实验对象的控制
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成绩(数据来源于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T 检验结果显示两个班学生在身体素质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确保了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一致。
表1 实验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数据对比表(x±s)(N1=45,N2=49)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运动能力方面的比较
体育课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强健学生体魄。实验后,再次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成长,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各项测试成绩都有所提升,但是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提升较大,且优于对照班学生成绩(见表2)。
表2 实验后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数据对比表(x±s)(N1=45,N2=49)
1. 从表2 中可以得出,两组学生在身高、体重方面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且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的BMI值在18.5-24 的正常范围内。较实验前,对照班学生平均身高增长0.3cm,实验班学生平均身高增长1.42cm。女生身高增长的快速阶段在7-14 岁,14 岁至25 岁进入缓慢身高增长阶段,中职女生一般年龄在14-18 岁之间,身高增长较慢,但是实验组的学生平均身高增长幅度较对照组大。
2.从表2 中可以得出,实验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坐位体前屈平均成绩为18.85cm,较实验前增加4.7cm,对照组平均成绩为14.68cm,较实验前增长1.02 cm,经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组的学生成绩增长较快,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为182.49 cm,较实验前增长14cm,对照组成绩为172.86 cm,较实验前增长2.69cm,经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组的学生成绩增加较快,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仰卧起坐平均成绩为42.26 个,较实验前增长7.65个,对照组仰卧起坐平均成绩36.82 个,较实验前增长1.47 个,经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组的学生成绩增加较快,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所以实验组学生在柔韧性、腰腹肌力量、弹跳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且成绩提升幅度也优于对照组。
3. 从表2 中可以得出,实验组学生的肺活量、50 米、800 米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肺活量平均成绩为2789.78ml,较实验前增长200.33 ml,对照组平均成绩为2505.26 ml,较实验前增长20 ml,经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组的学生成绩增加较快,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50米平均成绩为8.15 秒,较实验前提高1.19 秒,对照组成绩为8.92 秒,较实验前提高0.59 秒,经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组的学生成绩增加较快,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800 米平均成绩为3.51 分,较实验前提高0.72 分,对照组成绩为4.12分,较实验前提高0.03 分,经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组的学生成绩增加较快,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所以实验组在肺活量、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且成绩提升幅度也优于对照组。
(二)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健康行为方面的比较
体育课程不但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优化组合教学法,不但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而且指导学生运用习得的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如学生在教学中熟练掌握了健美操运动项目技术,在以后的体育锻炼时,首先以健美操的基本技能为锻炼起点,再延伸至学习瑜伽、交谊舞等其他体育锻炼项目,进而稳固长期锻炼的运动行为习惯,保持强健的体魄。
1. 从图1 和2 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的学生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图1 中可以发现实验组95.92% 的学生每周体育锻炼在1 次以上,其中有57.14%的学生每周锻炼1-2 次,而对照班有57.78%的学生每周体育锻炼在1 次以内,只有28.89%的学生每周体育锻炼在1-2 次。从图2 中可以发现,实验组95.92%的学生每次锻炼都在0.5 小时以上,其中有55.31%的学生每次锻炼在1 小时以上,而对照组的学生55.56% 的学生每次锻炼在0.5 小时以内,其中有13.33%的学生每次锻炼在1 小时以上。所以实验组的学生无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上和时长上都优于对照组学生,这也充分验证了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什么优于对照组学生。
图1 参加体育锻炼频率对比图
图2 一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长对比图
2.从图3 和图4 中可以得出,实验组有81.63%的学生能够在参加体育锻炼前做准备活动,避免运动损伤,有77.55%的学生能够在参加完体育锻炼后进行放松。对照组只有26.67%的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前做准备活动,有24.44%的学生在参加完体育锻炼后做放松活动。从这组数据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的学生能够将体育课中习得的锻炼方法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图3 参加体育锻炼前做准备活动对比图
图4 参加体育锻炼后做放松活动对比图
(三)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育精神方面的比较
体育精神内涵丰富,涵盖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自我挑战、组织纪律、公平公正等多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能够培养正确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自我挑战精神等,能够培养组织纪律意识、公平公正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同时体育课能够培养正确的职业精神。但是对照组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对各类精神和意识的培养不够,可能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体育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优化组合教学法中运用了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如在球类运动项目教学中,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激发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体育课对体育精神培养的调查表
(四) 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教学法的认知对比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征程中,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而不断发展,所以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从表4 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的学生非常认同优化组合教学法,实验组有95.92%的学生认为优化组合教学法有利于体育成绩的提高,有91.84%的学生认为优化组合教学法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养成,而对照组的学生只有40%认为传统教学法有利于体育成绩的提高,且只有33.33%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法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养成。在课程思政和职业精神方面,实验组有81.63%学生认为在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和职业精神教育,而对照组只有17.78%的学生认为在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和职业精神教育。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调查表
六 结论
(一) 优化组合教学法在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优化组合教学法中运用了程序教学法,将每个教学步骤、每个技术要领设置成学习的小程序,每个小程序又有相应的小目标,这样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抓手,学生在学习中有目标。程序教学法的小步子、自定步调、尊重差异和及时反馈四大原则,将各教学环节或各技术分解成若干个学习小步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以及练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 优化组合教学法在发展学生健康行为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教育部曾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体育锻炼应该是终身的、习惯性的,这一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思想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观。其次体育锻炼需要一定的体育技术支撑,学生需要掌握1-2 项运动技术,优化组合教学法中运用了领会教学法,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为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优化组合教学法在发展学生体育精神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优化组合教学法,将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更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时机,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和体育精神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从而使养成正确的“三观”,以顺应社会的发展。
(四) 优化组合教学法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优化组合教学法教学,在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等三个方面的效果都优于传统教学法,所以优化组合教学法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较传统教学法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