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导师”制的工科生企业实习效果多属性综合评价研究

2022-06-15李威君刘音程卫民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导师工科主体

李威君,刘音,程卫民

(1.山东科技大学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 青岛)

一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作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人才发展的重大项目,为培养创新能力强、服务社会发展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指明了方向,是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加强工程实践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保障[1-2]。工科生参与企业实习是实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实习可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体验具体情景,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企业实习也是实现“双导师”制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能够将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知识具象化,成为连接理论与实际的重要纽带[3-5]。但由于企业实习效果评价的复杂性,传统单一的授课教师评分制度存在主观片面性和笼统化等不足,未能很好地适应工科生参与企业实习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工科生企业实习效果评价过程具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工科生企业实习是课堂教学与实际教学的结合,因此存在授课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两个评价主体,而现有的实习评价多以授课教师的评价为主,企业指导教师的参与度较低[6];此外,评价实习效果并非仅从现场操作方面展开,而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实习态度等多元化的评价属性[7-9]。为此,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双导师”制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旨在更科学合理地衡量工科生企业实习的效果,实践教育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 基于“双导师”制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

现有的学生企业实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单一的授课教师评分实现,即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出优、良、中、差。这种评价方法存在两个不足:一是授课教师对学生现场实习的情况了解不如企业指导教师,过于片面地依靠学生实习报告的撰写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现场指导教师则多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评价依据;二是缺乏具体的评价准则,即能够体现实习效果的体系指标。针对以上两个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导师”制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

所谓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是指从能够描述评价对象的多元属性入手,对每个属性分别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加权和等数学模型计算整体的评价值[10-12]。其中,评价值的确定往往需要多元评价主体对多个属性进行赋值。在学生企业实习效果评价中,该模型中的多元属性即体现实习效果的多个指标,多元主体即授课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下面分步骤详细介绍该模型的实现过程。

(一) 构建多元属性集合

衡量工科生企业实习效果须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加明确实习效果的改进方向,必须清晰具体地构建能够反映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指标集合,即多元属性集合。

首先是通过课堂教育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需以“学”为前提;其次是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现场适应能力的属性,即操作技能;第三是具有“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目前绝大部分工科生企业实习过程中缺乏该方面的能力;最后是体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属性,即学习态度。因此,由上述四个属性构建了工科生企业实习效果评价的属性集合,为了方便后续数据处理,用符号U={u1,u2,u3,u4}表示。此外,由于不同属性的重要程度不同,还需要确定属性的权重集合且满足

(二) 多元主体下的单属性评价

“双导师”制教育不仅体现在授课与指导环节上,还应在考核、持续改进等环节上有所体现,从而充分发挥“双导师”的作用,实现教育的闭环良性发展。因此,在进行工科生企业实习效果评价时需要考虑多元主体,即授课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首先根据不同主体参与指导学生实习的情况确定各自的权重且满足针对第i 个属性,每个评价主体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即优、良、中、差、不及格(用符号表示)。若判断属性ui属于某评价等级vj,则赋值1,否则赋值为0。从而构成了两个单属性评价集合,分别记为:将多元主体的隶属度集合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到每个属性的评价结果。同样,可得到其他属性的评价集合。用矩阵R 表示,如式(1)。

(三) 多元属性综合评价

利用矩阵合成运算M(•, ⊕) 综合考虑多元属性评价值及其权重关系,即可得到整体的评价等级隶属度集合。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最后,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确定最终的评价等级,如式(3)所示。其中,j=1,2,…,5。

综上所述,该综合评价模型的基本框架示意图如图1 所示。

图1 基于“双导师”制的工科生企业实习效果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

该模型既考虑了授课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多个评价主体,又能够从多个评价属性的角度反映整体,充分克服了传统的工科生企业实习效果评价的不足。此外,该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对多元属性评价值及其权重关系进行整合,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精确。

三 认识实习效果评价实证研究

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企业认识实习为例阐述评价模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旨在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操作技能、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本文所构建的四个评价属性能够覆盖实习要求。以学生甲为例详细介绍评价的实施过程。

首先,将四个评价属性的重要性按照0.1~0.9 标度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四个评价属性重要性两两比较结果

为便于后续计算,将比较的结果转化成重要性矩阵P,如式(4)所示:

利用最小二乘法在矩阵实验室MATLAB 软件中计算该矩阵的特征根并验证一致性,可得到四个评价属性的权重集合A。

该评价的多元主体为授课教师w1和现场指导教师w2,由于现场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较深,因此,确定现场指导教师w2的权重为0.6。从而确定多元主体权重集合为下面分别由授课教师w1和现场指导教师w2对该学生在四个属性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授课教师w1的评价结果如矩阵R1所示。

由现场指导教师w2的评价结果如矩阵R2所示。

然后将多元主体的评价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每个属性的评价结果,如矩阵R所示。

采用雷达图绘制四个评价属性及综合的评价等级分布,如图2 所示。

图2 四个评价属性及综合的评价等级分布

按照最大隶属原则,该学生实习整体的评价等级为优;同时可以得出该学生的操作技能、实习态度评价为优,基础知识评价为良,而创新思维评价为中,需要予以重视和提高。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操作技能外,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见,通过多元主体多属性评价可以更为全面、精确地反映学生企业实习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授课教师评分制度,该评价模型可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从而能够为实习效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 结语

评价是决策和改进的基础。通过评价工科生企业实习的效果,不仅可以衡量学生的表现情况,而且能够为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指导。通过发现并及时纠正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地践行“实习-评价-改进”的循环模式,促进实践教育的持续改进。

由授课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制的评价模式,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习表现,克服了单一的授课教师评分制度存在主观片面性。由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实习态度构成的反映实习效果的四个评价属性,可以更加全面、精准地体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优势项和短板项,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导向。此外,数学模型能够更加科学地融合多元属性评价值及其权重关系,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可靠。

本文提出的“双导师”制的工科生企业实习效果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仅在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过程中进行了试验性应用,模型中多元评价主体和多元属性的选取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该模型在其他专业或实习阶段的适用性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双导师工科主体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