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2022-06-15王晓宁胡晓伟董泽蛟王雷慈玉生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政体学分交通

王晓宁,胡晓伟,董泽蛟,王雷,慈玉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一 引言

2020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1]。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明显,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突出。本文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例,从创新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现状、课程思政体系建立的思路和原则、课程思政体系的构成及分工协同、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 创新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现状

(一)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自2005 年以来,为适应交通发展高速化、智能化、环保化、人性化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运输类专业通过制订体现学科交叉的培养方案、跨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跨学科申报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与国外著名高校进行深入合作和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2]。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9 月,为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强国”建设更需要培养大批“在某一个或几个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 课程思政建设

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高校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学科评估等评价考核[3]。

在当前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更重视的是理论和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思政的内容涉及较少,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有待研究和实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脱节;(2)思政大班教学不具针对性;(3)专业教育重知识,过于微观缺少大局观;(4)学生进入社会前缺少职业素养教育。

传统的思政类课程往往以理论为主,与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结合不紧密甚至没有结合,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专业课程又重专业教育,更多传授的是专业知识、理论方法、工程实际经验等,缺少思政主题和内容。在目前的课程思政建设中,理工科已经普遍意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但思政元素还散落在各门课程中,大多数专业还没有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更没有彼此协同、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作用。

三 课程思政体系建立的思路和原则

(一)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 年6 月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 周年。习近平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此,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要深入贯彻贺信精神,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落实到每门课程中去。

(二) 紧密结合交通强国建设需要

“交通强国”背景下的课程思政体系要紧密结合交通强国建设需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交通强国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注重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展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和建设。通过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利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让新技术赋予交通运输行业新动力,为真正实现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贡献哈工大交通人的力量。

(三) 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突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优势明显。为此,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要继续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本,要着重围绕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理性,围绕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担当交通强国社会责任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培育“创新精神”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四) 有分有合、分工协同

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去研究、去设计、去实践,有分有合、分工协同,力求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各种资源之间的共享,避免思政内容的简单重复,要与课程内容深入结合、深度融合,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协调发声,协同育人。

(五) 注重历史与传承

在没有明确提出课程思政之前,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课程思政的内容,只不过没有系统化,更没有强化。所以,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要注重历史和传承,把课程中已有的、比较成熟的思政内容进行明确和深化,并进一步挖掘蕴含的思政要素,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逐步形成体系化。

四 课程思政体系的构成及分工协同

课程思政不但是打造“金课”的重要方法,也是“金课”建设的高阶性所在[4]。“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5]。提到课程思政,需要讲的内容太多了,如何让学生不感觉厌烦,润物无声,又能有针对性,就需要每堂课、每门课都是营养套餐,不能偏废。所以,从大一到大四,从研究生到毕业,小到一节课、大到一门课,再到学科的每门课,应该有个设计贯穿。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为例,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本科生毕业要求修满 176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71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 95 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 10 学分。在通识教育课程 71 学分中,思政课程共16 学分。研究生毕业要求修满3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12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8 学分。在通识教育课程 12 学分中,思政课程共3 学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政课程学分各学年分布情况见表1。在思政课程中,适时引入交通强国建设的经典工程实例,与学生的专业方向相结合,使思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表1 思政课程学分学年分布

在本科生专业教育课程 95 学分和研究生专业教育课程18 学分中,各类课程及所占学分情况见表2。专业教育课程从大二到研究生,不同类型的课程思政内容各有侧重,分工协同,同向同行。

表2 专业教育课程类型及学分

对于表2 中的专业教育课程,需明确思政建设核心与育人重点,做好课程思政的体系设计,应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根据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思政建设的重点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奋斗精神的激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论哪种类型的专业教育课程都或多或少蕴含着必不可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专业教育和职业属性双重性质。因此,在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设计时,只是给出了各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有分工有侧重,其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之间需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并不是绝对的、割裂的。

综上,从大一到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过程中,思政课程贯穿始终。从大二开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点从宏观到微观、从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到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形成了“思政为魂,专业为基、创新为本”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体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类课程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五 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

根据《纲要》,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重点在于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研究和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实践中蕴含的思政要素,注重科学思维训练和科学伦理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求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得益彰,育人成效与课程质量双向提升[6]。”

(一) 共性要素

1.爱国

在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要弘扬爱国精神,不断挖掘每门课、每个知识点、每个工程实例中蕴含的爱国思政元素[7],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责任联系在一起。例如,可以结合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建设中我国科研人员(哈工大校友)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领先世界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科学

在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将学科史、科技史教育融入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化科技伦理和工程伦理教育。通过交通科技进步史上生动的案例,传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创新

在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要深入挖掘哈工大人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建设好各学科专业的思政素材库,特别是在交通强国重大工程中科技创新的实际案例。例如,北京长安街大修工程中路基路面材料的创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融雪防滑技术的创新等,用身边的榜样为培养学生勇攀创新高峰的精神提供鲜活实例,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也肩负着科技创新的光荣与使命,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奋斗

在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通过回顾我国交通行业,特别是高速公路、大型桥梁、智慧交通由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以及无数交通人为之奋斗的典型故事,结合我国交通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鼓舞学生们的奋斗精神。还可以通过展望国家未来发展对交通科技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激发学生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热情。

(二) 特色要素

1.历史沿革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这种历史沿革正是开展课程思政非常重要的特色要素,要善于挖掘这种特色要素中蕴含的精神气质与历史传承。在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要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价值导向,大力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和“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

2.地域特色

每个学校的发展建设、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以哈工大为例,与黑龙江相关的,可以选取“习近平十句肺腑之言话东北振兴”“北大荒沧桑巨变”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思政要素。在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还可以选取学校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以及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热爱母校所在城市、甚或是投身当地经济发展建设的志愿。

3.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也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一个切入点。学校能成功立足和发展,往往是其办学特色受到社会的认可。以哈工大为例,学校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定位,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强校之路。在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可以适时引入与航天相关的思政元素,譬如,习近平谈航空航天事业、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等,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勇担时代重任的热情。

4.专业特色

不同院校由于其学科专业、历史积淀、办学区域等差异很大,其专业各有特色。因此,要结合专业自身实际和特点[8],突出特色,在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上大胆探索和实践,让课程思政案例鲜活、充满生机。以哈工大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例,根据多年建设发展形成的专业特色,逐渐挖掘形成了精神引领、典型引路、榜样带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将交通强国、生态文明、绿色共享、创新引领等发展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在知识传授中强化价值引领。

(三) 时政要素

在面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要将时政教育、国家政策方针教育等融入专业教育中,引导学生对国际形势、国家政策、专业发展前沿、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大局意识、国际视野,激发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同时,要不断寻找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时政教育新模式,从调研国情、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结合职业素养、未来发展,以经典实例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复合型创新能力,帮学生树立勇立时代潮头正确的理想信念。例如,有高校用时政案例来对接课程具体的知识点。这是因为,时政新闻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这对于专业知识点的传授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用“知识点+ 时政案例+ 迁移法”的教学方法,既讲清楚了知识点,又准确地传播了教师对于时政的认识,是实现专业知识育人的有效方法,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政体学分交通
“使重臣治其事”——元至清初云南边政体制嬗变与边疆治理研究
繁忙的交通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9世纪中后期中国朝野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知
小小交通劝导员
学分美食
科学的政体和启蒙的进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变迁理论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