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6-15王博文梁惠玲曾碧玲
王博文,梁惠玲,曾碧玲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180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指子宫内膜损伤导致内膜纤维化,患者常出现月经异常、闭经、周期性腹痛、反复流产、不孕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健康、生育能力及家庭负担带来了极大影响[1-2]。在临床治疗方面,目前仍以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治疗为主[3-4]。但在实际工作中,TCRA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重度粘连患者,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甚至高达50%[5]。因此,TCRA术后采取有效干预措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预防再粘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阶段,TCRA联合抗粘连疗法逐渐获得了临床认可,如宫内植入装置或球囊、激素治疗、人工周期、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等方式[6-7]。但TCRA术联合抗粘连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并且尚无临床指南。因此,该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IU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TCRA术联合不同治疗方式治疗IUA的效果及对患者雌激素受体(E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行TCRA术治疗的90例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平均年龄(28.19±4.21)岁;平均体质量(56.93±8.61)kg;粘连程度:中度粘连18例,重度粘连12例。B组平均年龄(28.73±3.98)岁;平均体质量(57.03±8.22)kg;粘连程度:中度粘连20例,重度粘连10例。C组平均年龄(29.03±3.87)岁;平均体质量(56.54±8.93)kg;粘连程度:中度粘连17例,重度粘连13例。3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继发性不孕、周期性腹痛等症状;②参考美国生殖IUA粘连程度评价标准,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③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式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依从性良好;⑤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或亚急性生殖系统炎症者;②肝脏、肾脏、心脏、脑部、血液等重要脏器或系统患有严重疾病者;③合并子宫肿瘤、宫颈瘢痕等其他子宫疾病者;④因子宫屈度大不能进行TCRA手术者;⑤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⑥患有其他严重妇科疾病者;⑦伴有原因不明的不规则阴道流血;⑧过敏体质;⑨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等原因引起的不孕。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TCRA术治疗,术后不同组别患者给予不同的抗粘连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A组给予术后宫腔放置Foley球囊:将Foley导尿管球囊置于宫腔内,并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用量适当,避免球囊压力过高导致宫腔壁受压,随后将导尿管连接引流袋,引流宫腔内液体,72 h后抽吸球囊内生理盐水,拔除球囊。做好治疗期间的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如禁止盆浴、性生活等。
B组TCRA术后予以人工周期治疗,具体方案:TCRA术后第2天遵医嘱服用戊酸雌二醇片(国药准字J20130009),1 mg/次,2次/d,连续服用21 d,后7 d加用地屈孕酮片(批准文号H20130110),10 mg/次,2次/d。停药后等待月经来潮,待出现撤退性出血,为1个治疗周期。月经来潮后第5天开始继续按照第1周期的治疗方案服用戊酸雌二醇片和地屈孕酮,连续治疗3个周期。
C组给予术后宫腔放置Foley球囊联合人工周期治疗:TCRA术后再宫腔内放置Foley导尿管球囊,具体操作方式与A组一致。在此基础上,该组所有患者给予人工周期治疗,治疗方案与B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情况。月经量计算方式: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开展随诊计划,为患者提供精确电子秤和卫生巾,卫生巾型号要求统一,计算每片卫生巾使用前后的重量差,所有卫生巾重量差之和即为月经量。②术后3个月,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以治愈、好转、无效评估。治疗后,患者月经量达正常水平,且宫腔镜复查提示未见再粘连、子宫内膜表面光滑、双侧宫角和输卵管开口清晰,评估为治愈;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月经量明显改善,宫腔镜复查可见宫腔粘连程度明显缓解,评估为好转;治疗后患者月经量无明显变化,宫腔镜复查可见宫腔粘连,评估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③分别在治疗前、术后3个月抽取3组患者外周血,送至实验室在3 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处理10 min,分离上清液于-20℃的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患者血清ER、TGF-β1和MMP-9水平,检测步骤严格按照配套试剂盒及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进行。④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时间的随访,随访过程中若出现再粘连,该患者则结束随访,继续按照之前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记录3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再粘连的发生情况、妊娠率以及自然流产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30,P<0.001),C组患者月经量高于A组、B组,A组患者月经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比较[(±s),g]Table 1 Comparison of menstrual volume between three groups after treatment[(±s),g]
表1 3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比较[(±s),g]Table 1 Comparison of menstrual volume between three groups after treatment[(±s),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术后3个月 t值 P值A组(n=30)B组(n=30)C组(n=30)F值P值15.21±4.25 14.82±4.61 15.18±4.42 0.070 0.931(40.65±7.72)*#(36.03±6.84)*#(48.87±9.95)*18.530<0.001 15.812 14.084 16.949<0.001<0.001<0.001
2.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C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A组(80.0%)、B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ree groups[n(%)]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R、TGF-β1和MMP-9水平比较
术后3个月,3组患者血清ER、MMP-9水平均明显升高,TGF-β1水平明显降低,其中C组患者ER、MMP-9水平均高于A组、B组,TGF-β1水平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R、TGF-β1和MMP-9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ER,TGF-β1 and MMP-9 levels betwee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R、TGF-β1和MMP-9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ER,TGF-β1 and MMP-9 levels betwee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组别ER(pg/mL)治疗前 术后3个月TGF-β1(ng/L)治疗前 术后3个月MMP-9(mg/L)治疗前 术后3个月A组(n=30)B组(n=30)C组(n=30)F值P值365.4±79.5 375.1±86.2 372.6±78.5 0.110 0.892(412.5±91.8)*#(395.5±96.5)*#(462.3±102.5)*3.840 0.025 2 342.7±482.1 2 316.8±475.6 2 357.9±438.2 0.060 0.942(1 887.5±398.7)*#(1 854.1±411.5)*#(1 475.2±366.7)*10.200<0.001 10.32±2.5 9.89±2.8 10.08±2.5 0.210 0.815(15.14±3.4)*#(15.31±3.5)*#(18.45±4.7)*6.810 0.002
2.4 3组患者术后1年内再粘连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比较
术后6个月,C组患者再粘连发生率(13.3%)低于A组(36.7%)、B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C组患者再粘连发生率(30.0%)低于B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再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3组患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患者1年内再粘连的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n(%)]Table 4 The occurrence of re-adhesion and pregnancy outcome between 3 groups within 1 year[n(%)]
3 讨论
引发IUA的因素较多,如人工流产、清宫术、宫腔镜手术、感染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破坏,引起IUA的发生[8]。近年来,随着宫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领域的不断发展,TCRA已成为目前处理IUA的首选方式,但术后宫腔再粘连的高发生率仍然是需要临床关注的重点[9]。在宫腔放置Foley球囊,并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可以发挥对宫腔的机械屏障及支撑作用,促使子宫内膜沿表面生长,降低再粘连的发生。已有研究证实,TCRA术后在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对降低再粘连率、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具有显著效果[10-11]。另外,人工周期、术后服用雌激素等方式是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常用的药物疗法。有学者认为,TCRA术后给予雌激素、孕激素等外源性激素治疗可以调节机体内紊乱的激素水平,促进月经恢复正常,并且有助于子宫内膜的分化与增殖,预防再粘连的发生[12]。
该研究对比3种不同的抗粘连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C组患者月经量(48.87±9.95)g高于A组(40.65±7.72)g、B组(36.03±6.84)g,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A组(80.0%)、B组(76.7%)(P<0.05)。由此可见,TCRA术后给予Foley球囊联合人工周期更利于改善IUA患者月经量,提高临床疗效。张浩[13]研究指出,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联合人工周期治疗组的IUA患者月经量(49.03±5.2)g显著高于单纯应用Foley球囊组月经量(34.63±4.8)g和单纯应用人工周期组月经量(37.92±5.1)g,并且治疗有效率更高(95.0%vs 82.5%vs 87.5%),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宫内放置Foley球囊并注入生理盐水充盈后可形成一种机械屏障,分离宫腔两侧的创伤面,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修复,在此物理疗法的基础上配合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片等药物疗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创面恢复,提高子宫内膜修复效果。
临床认为,宫腔粘连是子宫内膜损伤后异常修复、纤维化导致的病理结果,其病理基础与细胞外基质过度堆积、组织重构、瘢痕形成有关[14]。ER广泛分布于子宫内膜,对修复子宫内膜创面,促进子宫内膜宫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指出,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机体中参与抗纤维化、促进创伤愈合、组织损伤修复过程,而ER水平的降低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密切相关[15]。MMP-9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对抑制IUA的形成至关重要[16]。有研究指出,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病情IUA越严重,MMP表达越低。TGF-β1被认为是纤维化病变的启动因子,在机体中的作用非常广泛,也被证实其信号调节失衡可导致组织纤维化、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17-19]。在子宫内膜损伤后,TGF-β1可增加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进而降低子宫内膜MMPs,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最终引发子宫内膜纤维化和宫腔粘连[20]。上述研究说明了ER、TGF-β1、MMP-9在IU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ER、MMP-9水平均高于A组、B组,TGF-β1水平均低于A组、B组(P<0.05),说明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联合人工周期有助于改善IUA相关生化指标,预防IUA的发生。
通过随访3组患者术后1年时间发现,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C组的再粘连发生率最低(P<0.05),证实宫内放置Foley球囊联合人工周期预防TCRA术后再粘连的发生有显著效果。但3组患者1年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样本量不足、个人妊娠意愿、社会学因素等有关,需要后续纳入足够样本继续深入研究和随访。
综上所述,TCRA术后给予后宫腔放置Foley球囊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再粘连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ER、TGF-β1和MMP-9水平改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