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铁路磨丁—万象段技术规章体系构建研究

2022-06-15魏钟巍张新明杨万森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规章老挝铁路

魏钟巍,张新明,杨万森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和信息化部,云南 昆明 650011)

随着泛亚铁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铁路技术“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对铁路运输技术规章国际化的要求也将日益迫切。泛亚铁路中线中老铁路(昆明—万象)全线北起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南到老挝首都万象市,中国境内为昆明—磨憨段,老挝境内为磨丁—万象段(以下简称“磨万铁路”)。磨万铁路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在老挝法律法规下,为磨万铁路构建一套既符合老挝国情又适用于磨万铁路运营的高效安全的技术规章体系意义重大,将为泛亚铁路发展带来宝贵的经验,对“一带一路”类似项目运营的示范借鉴效应显著[1]。中国境内昆明—磨憨段,由于沿用国内现有技术规章体系,暂不作研究;鉴于老挝国内铁路技术规章空白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磨万铁路技术规章构建需求、老挝国内交通和铁路相关法律法规现状等方面,结合磨万铁路技术条件特点,研究构建磨万铁路技术规章体系。

1 磨万铁路构建铁路技术规章体系需求分析

1.1 中老铁路开通前老挝国内交通运输现状

老挝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北部,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接越南,西北通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作为一个“陆锁国”,交通运输是老挝发展的一大掣肘,目前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其次是内河航运,再次是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可以忽略。总体上,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运能运量较低,尤其铁路运输方面无法满足乘客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中老铁路沿线地区交通以公路和航空为主。公路方面,以贯穿上、中、下寮的交通大动脉13号公路为主,承载80%的客货运量;航空方面,有万象、琅勃拉邦和孟赛等机场;水运方面,湄公河的河段有2/3可供航行,是老挝目前实现大货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方面,老挝国内仅有万象至老泰边境廊开车站3.5 km铁路,于2009年3月5日正式通车。

1.2 老挝铁路运输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现状

老挝《铁路法》是目前老挝国内唯一针对铁路相关事项的法律,涉及国家铁路政策、管理原则、国际合作、铁路建设、运营管理、国际联运、铁路物流园建设等共计167个条款。老挝国内首条万象至老泰边境铁路通车后,老挝与泰国铁路方签订铁路客运协议,铁路货运协议还在研究制定中。老挝政府及下属负责磨万铁路运营的老中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中公司”),在铁路技术规章方面基本属于空白。老挝政府正着手准备建立针对老挝铁路运输体系使用的管理规定(包括事故调查等方面),铁路运营方面的技术规章制度由老中公司内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其他涉及铁路运营的法律法规,还有《土地法》《电力法》《海关法》《消防法》《通信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进出口管理条例》等。

目前老挝不是国际铁路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UIC)或铁路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国际铁路货运联运协定办事细则》《国际联运客车使用规则》《国际联运货车使用规则》等均不适用老挝。另外,目前中国参与建设、运营的国际铁路有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亚吉铁路(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莫喀高速铁路(莫斯科—喀山)等,虽然已经建立一些规章制度,但未形成相应的铁路技术规章制度体系,且与磨万铁路性质和特点有所区别,借鉴意义不大。

1.3 磨万铁路技术规章体系构建需求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以前老挝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模式将会转变为以铁路运输为主,极大地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风险。同时,铁路具有运量技术优势和长距离货运的便利性,将为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平台,提高货物运输运营组织效率,推动两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针对老挝国内实际,构建一套符合老挝国内铁路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意义重大。

(1)传播中国铁路管理技术的需要。中老铁路项目的合作,有助于加强中老两国之间的合作,成为连接中老两国友谊的纽带,并成为中老两国携手走向世界的发展桥梁,进而加快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步伐,提升我国铁路管理技术进一步向东盟或其他国家输出的可能性。

(2)铁路运输技术规章创新的需要。中国铁路技术规章已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内容规范、科学严密”的技术规章体系[1]。随着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的境外铁路数量的增加,在国外铁路法律、法规框架内结合中国铁路现行技术规章体系,通过创新形成属地国本土化的技术规章体系,也是中国铁路技术“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3)确保中老铁路安全运营的需要。铁路运输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过程而存在的。铁路犹如一台大联动机,其运输生产过程是由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多工种联合的多环节作业过程,各工种和各环节的协同配合都离不开严格有效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立一套安全高效的技术规章是确保磨万铁路安全运营的需要。

(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需要。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机车车辆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等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事故。建立一套安全高效的应急处置技术规章体系,对于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有助于做到最大限度地救援生命、减少财产损失,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秩序。

2 磨万铁路技术规章体系架构

2.1 中国铁路技术规章体系简介

铁路运输技术规章作为中国铁路技术管理的重要依据,包括铁路技术设备(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完成施工或制造且交付运营后,涉及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货运组织和铁路技术设备的运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经过10多年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站段3个层级管理的技术规章体系。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分为基本技术规章和专业技术规章,站段技术规章不分类[2-3]。

基本技术规章是铁路技术规章体系的核心,如国铁集团《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局集团公司《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专业技术规章是对基本技术规章分车务、机务、供电、车辆、工务、信号、客运、货运等专业进行细化的技术规定[4-6]。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局集团公司”)为例,截至2021年年底,昆明局集团公司层面基本技术规章3个,专业技术规章393个(其中,运输系统33个,机务系统38个,供电系统56个,工务系统60个,车辆系统69个,电务系统77个,安监系统19个,房建系统6个,综合系统35个)。

2.2 构建磨万铁路技术规章体系总体思路及框架结构

磨万铁路北起中老边境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途经孟塞、琅勃拉邦、万荣等主要城市,采用中国铁路I级标准,为客货共线的调度集中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速度160 km/h,桥隧比62.40%,全线设计32个车站,前期开通运营磨丁、纳堆、纳磨、孟赛、琅勃拉邦、香恩、嘎西、万荣、蓬洪、万象北、万象、万象南等20个站,后期缓开12个车站。

在磨万铁路建成前,老挝国内仅有3.5 km铁路,缺乏铁路客货运组织经验及对铁路调度指挥经验,运营管理水平较低。依据对老挝《铁路法》分析,在中国铁路技术管理经验基础上,充分结合老挝方面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及设施设备特点本土化后,在特许经营协定的范围内制定运输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构建“科学严密、结构合理、内容规范、简明易懂”的铁路技术规章体系[7-9]。

(1)老挝《铁路法》与我国技术规章适应性分析。老挝《铁路法》已有较为明确详细的规定内容条款,如第28条铁路建设项目审批、第44条铁路建设、第55条铁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等条款内容已对铁路建设及铁路安全保护区有详细规定,不再编制相应的技术规章。老挝《铁路法》与我国基本一致的条款,如第46条铁路保养、第47条铁路维护、第91条列车行驶速度等条款内容,与目前中国技术规章执行要求基本一致,整合老挝《铁路法》及中国国内相应内容后纳入相应技术规章。老挝《铁路法》与国铁集团《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不一致的条款,如第70条列车工作人员、第84铁路行车信号等条款内容,与中国技术规章规定出入较大,技术规章编制后需提交老中公司组织合法性审查。

(2)磨万铁路“1+N”技术规章体系结构分析。相对我国而言,磨万铁路管理模式及管理层级比较简单,目前基本为老中公司一级管理,设安质部、运营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等部门,技术管理主要以运营管理部为主,日常铁路运输运营组织及移动技术设备维护由万象运营管理中心负责、铁路固定技术设备维护组织由琅勃拉邦维保中心负责。为努力实现扁平化管理,达到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适应老中公司机构设置和技术规章管理,需要对我国铁路技术规章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专业间的结合部,实现专业间的融合,形成新的技术规章体系。技术规章体系按照“1+N”模式,即“基本技术规章+专业技术规章”模式,建立磨万铁路技术规章体系,且只建立老中公司一个层级技术规章体系,公司以下部门、单位不制定技术规章,有利于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优化运输生产组织。为便于“两个中心”日常铁路技术设备管理,结合我国铁路正在逐步推进的机构一体化管理,将机务、车辆专业合并后统一纳入移动设备专业管理,将供电、电务、工务合并后统一纳入固定设备专业管理,提高岗位综合或平行作业效率。磨万铁路“1+N”技术规章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磨万铁路“1+N”技术规章体系结构Fig.1 “1 + N ” technical regulation system of Boten-Vientiane Railway

(3)合理界定磨万铁路基本技术规章(“1”)和专业技术规章(“N”)范围。基本技术规章(《磨万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主要明确磨万铁路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和信号显示方面的重要内容规定,或涉及多专业的一般性、通用性内容规定。专业内部设备管理、作业组织等事项做具体规定,纳入专业技术规章。涉及机车、车辆、动车组、客运乘务等国境站间作业的规定,纳入单行中老两国联运规则办法。

3 磨万铁路技术规章体系构建

3.1 基本技术规章

基本技术规章即《磨万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国铁集团《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编制规则,以及昆明局集团公司《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以下简称“行规”)为基础[10-11],结构共分3章18节407条,包括技术设备,行车组织(调度指挥、接发列车、调车作业),信号显示基本规定,并结合磨万铁路的技术设备情况,剔除不适用的条款及内容,如自动闭塞、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及新线建设等方面内容,重点补充细化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区间停车后应急处置等相关内容[9]。为尽量统一中老铁路国内和国外段行车组织要求,将昆明局集团公司部分《行规》及机车、车辆专业管理技术规章规定的内容一并纳入,不制定《行规》内容。《磨万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磨万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结构Fig.2 Structure of Technicαl Mαnαgement Regulαtions for Boten-Vientiαne Rαilwαy

3.2 专业技术规章

专业技术规章根据磨万铁路技术设备特点及中国铁路运营标准,结合运营所需实际情况,按照精简压缩规章的要求,以国铁集团及昆明局集团公司重点技术规章目录为基础,按照运输组织、移动设备、固定设备、安全及应急4个管理模块构建28项41个专业技术规章。

(1)运输组织管理。运输组织管理重点研究制定行车、客运、货运等专业基础性技术规章,将中国国内专业规章统一整合。例如,在编制《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细则》时,将磨万铁路整条线车站行车、客运、货运等技术资料、作业标准及联系办法纳入,统一规定,车站不编制《车站行车工作细则》;《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将中国国内客运的旅客列车乘务管理、旅客运输管理、站车设备管理等方面多个技术规章内容整合为一个技术规章,并结合老挝国内大多数人无身份证和不使用电子客票等特点进行编制。运输组织管理基础技术规章如图3所示。

图3 运输组织管理基础技术规章Fig.3 Basic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移动设备管理。移动设备管理重点研究制定机务、车辆等专业的运用、检修、操作的基础性技术规章,对中国国内机务、车辆内部和专业间部分规章进行整合。例如,《铁路机辆设备管理办法》依据万象南机辆维修一体化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从机务和车辆固定设备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调拨、报废等全过程明确综合管理要求,积极推进机辆设备管理一体化;《车辆运用维修管理办法》将普速客车、货车内容合并,整合车辆管理、运用检修、质量管理、列检作业范围标准、5T运用等内容;《铁路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维修管理办法》结合老挝开行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车组检修一体化实际,将检修周期、车列编组等基本要求,以及D1/D2修、在站作业、整修、乘务作业,故障、救援管理等统一进行规定,提高机辆人员工作效率。移动设备管理基础技术规章如图4所示。

图4 移动设备管理基础技术规章Fig.4 Basic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bile equipment management

(3)固定设备管理。固定设备管理主要研究制定供电、工务(房建)、电务、信息等专业基础性技术规章,充分借鉴中国铁路技术设施运营一体化维护模式和经验,满足设备设施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安全性要求。例如,《铁路工务设备维护管理办法》综合线路、路基、桥隧等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多个技术规章,统一在一个技术规章中进行规定;《铁路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运用维护办法》将中国供电、工务、电务等专业技术管理、LKJ数据管理、LKJ控制模式设定管理进行内容整合,并结合磨万铁路实际检测检修设备情况,与厂家共同对LKJ模拟检验和运行试验进行优化。固定设备管理基础技术规章如图5所示。

图5 固定设备管理基础技术规章Fig.5 Basic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xed equipment management

(4)安全及应急管理。安全及应急管理以各专业安全管理规则和非正常应急处置办法为基础性技术规章,建立安全及应急管理体系。针对磨万铁路山区较多、通信困难、区间较长(最长33.79 km)、长大坡道(最大坡道24‰)及隧道较多的特点,各专业编制相应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办法,制定作业指导书,合理设置救援力量,确保抢险救援和故障处理应急工作迅速展开。

4 健全磨万铁路技术规章体系对策

(1)加快汉老双语教材编制。铁路技术规章培训历来是新线开通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做好中方人员培训的同时,还需要从理论和实作两方面入手,加快老挝籍员工的培训。针对老挝国内老挝语铁路培训教材空白和老挝籍员工“零基础”的实际情况,前期在编制铁路技术规章时,同步开展老挝籍员工双语培训教材编制,本着“入门、实用、精准、精炼”的原则,结合磨万铁路开通后设施设备现状及现场工作实际,编写完成《汉老铁路专业术语手册》《磨万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组织与管理》《铁路专业常用会话用语》等铁路基础知识双语书籍;后期还需要加快双语实作教材方面的编制,以满足老挝籍员工实作培训的需要。

(2)做好铁路技术规章验证。磨万铁路技术规章编制过程中,保持中国铁路技术规章的基础性和原则性内容,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通过采取现场验证、现场座谈、跟班作业、对规对标、岗位练兵、应急演练等方式,对磨万铁路技术规章制度内容逐条逐款开展验证,及时收集执行情况反馈,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规章体系,使其更加适合和满足磨万铁路运营管理需要。

(3)健全铁路技术规章体系研究。结合磨万铁路安全管理薄弱、沿线自然环境恶劣、不可控风险因素较多、岗位人员配备不足等实际情况,一是提前对不可控因素可能导致的行车安全风险提前预判和梳理,补充完善卡控措施和非正常应急处置措施,尤其是针对后期“无人站”出现后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凭证、引导接车、进路准备等行车组织措施的制定补充[11];二是持续深入推进各工种间“兼职并岗”、供工电“一体化”、机辆“一体化”,加快相应铁路技术规章的制修订;三是中老铁路开通后,中老两国间铁路客货运量将呈现“几何级”增长,还需要优化国境站间行车组织,实现国际联运票据信息电子化脱票传输。此外,提高国境站间作业、通关的效率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5 结束语

通过对磨万铁路运营实际情况及技术规章体系的构建研究,编制42个技术规章,并已在磨万铁路开始执行,基本满足了老中公司目前安全运营需求,为磨万铁路运输组织提供了良好技术支撑。磨万铁路运营技术规章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中国铁路技术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不仅为推动中老两国共商共建共享、深化务实合作、共同繁荣发展打开新局面,并助力中国铁路标准走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其他类似境外项目提供良好的借鉴。但是,由于属地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本土化,才能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适应属地国铁路运营管理需要。

猜你喜欢

规章老挝铁路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从事故角度浅谈飞机结构设计理念及规章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行政法治发展过程中的参照规章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