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影视作品对《西游记》的演绎

2022-06-15郝振国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演绎西游记

郝振国

关键词:《西游记》 演绎 间离效应 戏仿

经典名著《西游记》流传至今近五百年,在不同的时期总是有着大量的读者。成为一大名著,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而究其原因,每一个时期的读者总能从书中找到与所处现实世界相吻合的地方。不同时代的不同版本、不同的演绎方式给每一位读者留下的是不同的精神感知。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在几十年的时代变化中未曾断流过,其中有喜剧化的、有嘻哈型的、有延续历史的,在不断的传承过程中剧中的人物形象也在以各种方式进行演变。围绕《西游记》衍生的书籍、电影、电视剧数不胜数,并且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在演绎的过程中,都掺杂了很多现代元素,最主要的就是与所处年代受众对象的需求有了较为紧密的结合。

其中在近十几年间以周星驰先生主演、导演的两部电影最为典型,由周星驰主演、出品的《大话西游》上下两部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表演方式、精典对白得到广泛认可和模仿,开创了演绎经典的先河。而《西游降魔篇》再续周星驰的西游情结,本部影片他虽未亲自参演,但作为导演的他显然也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超十亿的票房收入再次验证了演绎的成功。借古喻今,人们结合当下的伦理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刷新对《西游记》的理解,各类作品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诠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周星驰影视作品是如何演绎《西游记》的

(一)戏仿让故事有了新意

“戏仿” a从文体学和风格学上看,可以简赅地界定为“不协调的模仿”,是“滑稽”的一种手法或变体。其目的在于通过突出形式和风格同题材之间的悬殊或落差,造成一种滑稽可笑的效果。

戏仿的应用充满着反差,将被模仿的对象加以另一种解读,把局部的一些特征进行变形、夸大,对故事情节、人物外形、语言、行为动作均加以变幻,以取得滑稽可笑的效果。

1.故事情节完全改变

《西游记》原著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拜佛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排除万难取得真经,有历史背景,也有蕴含的奋斗不息的精神。而《大话西游》虽在人物原型上进行了全面的模仿,也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菩提老祖、牛魔王等,但却把原著庄重严肃的经典文本改造成了搞笑的爱情剧本。孙悟空的来世至尊宝利用月光宝盒千方百计追求白晶晶,但没想到其实让他最牵挂的是紫霞仙子,爱你一万年的期限让人动容。铁扇公主、牛魔王的妹妹也穿插着三角恋,扯不断,理还乱。牛魔王在与原配夫人与强娶紫霞之间纠结,整个《大话西游》让观众感受到的不是神曲而是爱情片,取经路上的故事完全被颠覆。

同样在《西游降魔篇》中,整个影片并未让人们感受到传统的师徒四人取经的经历,而更像是讲述前世的故事。唐僧并不是得道高僧,而是一个职业驱魔人,围绕的更像是以收服猪八戒为中心的故事,选择了与原著稍微有点关系的一个点展开叙事,其间伴随的是文章饰演的唐僧与舒淇饰演的段小姐之间的爱情悲剧。

2. 叙事方式打破常规

布莱希特演剧理论即史诗戏剧,是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与资产阶级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做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它在戏剧结构上加入叙述性因素,一般不采用贯穿全剧中心事件的方法,也没有全剧性的戏剧高潮,情节可以有跳跃性,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透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电影《大话西游月光宝盒》中,以一个可以来回穿越时空的月光宝盒带着观众在白晶晶死而复生、紫霞仙子失而复得中不停穿梭,观众在毫无逻辑中欣赏电影中的每一个事件,情节来回跳跃,每一个事件都不是主线,但带入感却极强。

《西游降魔篇》中,以驱魔人身份为主线,讲述大唐年间妖魔横行,演绎了道士玄奘除妖,职业赏金驱魔人段小姐与玄奘坎坷的爱情故事以及孙悟空制造的危机,故事到底是以爱情为主线,还是降妖为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取经也不是最终目的,在这种跳跃的安排下,观众随心所欲去欣赏影片。

(二)间离效应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喜剧效果

“间离效应”,又称为“陌生化效应”,作为一种舞台艺术的表现方法,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为推行新型戏剧,而在戏剧结构、舞台结构和表演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实验中所遵守的基本原则。布莱希特认为观众需要情感上的距离来对以批判的、客观的方式呈现的内容进行反思,而不是在观看过程中被动地接受。他关注的是如何鼓励观众思考而不是过度卷入剧情之中与剧中角色产生共鸣。b 电影《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等正是借用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成功地达到了间离效应,最终让作品内在的喜剧效果实现了最大化。

1. 塑造的人物角色造型以奇形怪状、夸张为基调

在原著中,对于孙悟空出世的描述是这样:“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夭三百六十五度; 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c 而在《大话西游》中,孙悟空转世做了五岳山的山贼大王至尊宝,作为一帮之主,在七伤拳的伤病没好之前,衣服破烂,一对斗鸡眼,手下众兄弟也各个奇形怪状,瞎子长的奇丑无比,脑袋没毛。尤其是在春三十娘与白晶晶到来之后,意欲摆脱两妖控制,受菩提老袓帮助,带着隐身符去刺杀二人,而二当家一身妖艳打扮,众从均以纸裤缠身。d这些都让观众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突,戏剧归戏剧,生活归生活,让观众明显能感觉到自身与剧情的距离,在欣赏的同时对影片的表演形成判斷。

同樣,在《西游降魔篇》中,间离效应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文章饰演的唐僧一开始以驱魔人的身份出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怀揣一本《唐诗三百首》感化妖魔,完全不是以往唐僧的美男形象。鱼精奇大无比,而现出原形后却是一瘦骨嶙峋的男子,反差极大。在将鱼精弹到跳板上时,庞大的鱼精将一众人等弹得四处乱飞,而危急关头,出现一位掷地有声、身材臃肿的女子仅凭一人之力便将鱼精弹到岸上,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e 而黄渤饰演的孙悟空也完全没了猴子样,秃顶,白脸,与想象中和现实差别较大。

正是通过人物角色的反差化设计,有别于传统印象中的各类人物,让观众在令人咋舌的表演中想象空前,对各类人物的表演各抒己见。

2. 精典对白的设计效应让观众耳目一新

原著《西游记》中,根据发生在大唐年间的故事,语言和人物举动都遵循历史的规律,而在《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篇》中,各种方言出现不少,而且还有唐僧夹杂着英文的only you,现代话、白话无所不用。

在对白的设计上也大胆出新,让观众在现实与历史中来回穿梭,精典对白如《大话西游》中白晶晶对至尊宝说“省省吧你!改变什么形象,好好地做你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f 而至尊宝对紫霞仙子的表白更是成为经典:“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 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g在《西游降魔篇》中,一口山东味的孙悟空在向唐僧介绍自己时说:“知道我是谁不?花果山十三太保知道不?我就是老大!想当年,我手拿着两把西瓜刀,从南天门一直砍到蓬莱东路。来回砍了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没眨过。”h 而舒淇演的驱魔人段小姐的理想:“我有一个小理想,就是可以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跟他一起组一个家庭生一个小宝贝,然后简简单单地过生活,那个人就是你…… ”i类似如此的经典设计还有很多。但从实际出发,在《西游记》产生的大唐盛世背景的年代,并不会有那么直接、简单的表白语言,传统思想的枷锁禁锢着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新的演绎强调的是给观众带来震撼的听觉刺激的同时,引发喜剧性效果,通过这种经典对白设计,让每一位观众时不时地认识到自己是脱离于剧情和演员的独立存在,这正是间离效应所力求达到的效果。

二、这种演绎作品为什么会被接受

(一)名著的影响力

《西游记》是屮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从小就有西游情结。把这样一部名扬四海的文学经典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也是符合当下知识获取、休闲娱乐的时代需求,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能够为作品赢得较好的市场影响力,其票房和收视率也会有一定的保障。

《西游记》流传至今,各种版本、题材的作品经过不同的手法进行演绎流传,随着时代的推移,其经典内涵也在不断被丰富充实,保留原有文化,加上创新元素,以造就名著的不断经典传承。

(二)对妖魔的传统演绎已不被接受

《大话西游》在上映初期反响平平,直到1997年进入大陆,最开始在高校演出,以其强有力的表现手法获得了众多高校学子的青睐。周星驰用一系列后现代表现手法,将妖魔的传统演绎进行了新的展现,而恰恰是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广大青年人的心理。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思想活跃、追求个性,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者,从内心愿意打破常规,彰显个性,对新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而《大话西游》中塑造的孙悟空形象,敢爱敢恨、正直勇敢,从草根到英雄、从英雄到情圣,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安排既符合年轻人的梦想,又上演了一幕惊天动地、五彩斑斓的情事,跌宕起伏,引发共鸣,深入人心。“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希望是—— 一万年!”j这种对传统爱情故事的重构变化,用爱情使英雄人性化的演绎满足了很多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也成为《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而广为流传。

而传统意义上的唐僧,内心善良、信仰坚定、胸怀天下,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的思想,既是凡人的形象,又扮演团队领导的角色。背后有佛祖如来和观世音菩萨的庇佑以及东土大唐的国威、皇帝的爱弟,多重的身份和背景资源让他能够领导好他的三个高徒,能让他们臣服于自己,时刻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但就是这位“师父”、这位“权威”,在《大话西游》中则被演绎为一个苦口婆心、婆婆妈妈、胆小谨慎,一心说教但不被认可的滑稽可笑形象,悟空感觉就像一只苍蝇在嗡嗡乱叫,他们之间完全没有师徒间的尊重关系,这种反讽对权威、秩序、束缚的解构,契合了现代人的叛逆心理。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刻板、传统的方式不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新技术的应用、表达方式的变通、语言组织的技巧均应与当下流行趋势相结合。《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这种借神魔题材写现实人生的作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让每一个受众都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释放压力。借《西游记》的主体故事情节发挥其神魔题材的象征寓意,暗讽现实的同时寄寓于真实的感悟,通过各种看似无厘头的表现,给作品赋予新的理念和寓意,使传统作品融入了新的时代意识,给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提供了无限发挥的空间。

(三)西游文化的延续发展要求真取实

古典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结晶,传承、弘扬受时代精神的指引,也影响着时代精神的传播。《西游记》有着特定时代烙印,也有着必然的历史局限性。但它蕴含的跨时代、跨国界的精神内涵,却反映着人们共同追求的梦想与希望。“改编”“演绎”是文学作品扩大接受面、增加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对《西游记》的演绎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前提下,在尊重原著思想灵魂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社会的元素,确保原著不受歪曲、篡改,应当遵循基本真实,不能割裂文本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做孤立的分析和阐释。

《西游记》文化阐释的是“奋斗”精神,之所以孙悟空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唐僧师徒四人最终功德圆满,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奋斗”。用这样一部经典流传的作品所反映的奋斗精神来激励当下,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文化传承是提升中华民族软性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因素,我们更应该深刻反思如何把《西游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通过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的开拓,运用现代的语言,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来展开阐释。深入研究原著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的时代价值,用当下公众能够接受的传承方法进行不断演绎传承,并给传统思想赋予新的内涵,去体验和理解勇敢顽强、团结协作、求取真知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每个人生活中也要“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牢记坚持和奋斗”,增强文化自信,以一颗乐观、向上、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踏出一方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演绎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用真情和智慧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找寻人物的性格定位
西游记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