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护理效果
2022-06-15李明霞
李明霞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术前负性情绪;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5--01
青壮年容易发生精索静脉曲张,可见患者存在精子数量以及质量降低问题,导致不孕不育,治疗缓解中采用手术办法。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为了确保手术疗效以及安全,多数患者不了解疾病知识[1],不了解性能力与生育之间的关系,术前容易发生抑郁、焦虑、不安等问题,因此应对患者术前心理疏导进行强化。本组实验选择54例患者,分析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缓解术前负性情绪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随机选择5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实验组患者27例,年龄25-43(29.6±3.2)岁,对照组患者27例,年龄24-44(29.5±3.3)岁。以上组间数据比较之后得出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告知患者禁饮禁食时间,术中配合,术后监护患者体征,做好患者术后告知等。
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办法:(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待患者进入医院,介绍物品摆放位置以及病区环境,对患者心理健康进行全面评估,依据患者文化背景、病情程度、性格特点、喜好、情感改变等,将针对性心理护理采取,纾解患者不良心理。(2)促进患者将家庭、社会支持获取。对患者、患者家属错误观念纠正,若患者过于担心手术效果,耐心解释,对患者生育难题进行理解,告知患者、患者家属相关知识,促进患者对各项术前诊疗工作进行积极配合,对患者社会支持进行强化,将战胜疾病自信心增加[2],确保患者心态最佳,对临床工作进行积极配合。(3)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主诉进行耐心倾听,适当实际,疏导、安慰、鼓励患者,为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促进患者更加信任护士,将患者依从性明显增加,日常生活中,将患者个人隐私保护,给予患者实施生理以及心理支持,对患者心理负担进行有效缓解,每天开展心理干预,若患者依然存在不良情绪,叮嘱患者开展精索内静脉结扎术,促进患者的疾病治疗信心。(4)给予患者实施放松治疗[3]。术前患者长时间在负面情绪中,会导致应激反应发生,对患者手术疗效产生影响,应叮嘱患者在每天早晚开展1次深呼吸运动,10min/次,依据患者性格特点,将相应轻音乐播放,若患者抑郁,可以选择明朗、舒畅、节奏轻快等乐曲播放,若患者焦虑,可以选择旋律舒缓以及优美音乐,对患者注意力进行分散。
1.3效果分析[4]
焦虑、抑郁情绪:运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量表统计数据。
护理服务满意度:运用自拟问卷统计数据。
1.4数据检验
SPSS25.0统计软件提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体现,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明显改善护理后负面情绪、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得出,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负面情绪,P>0.05。
3 讨论
年轻男性容易发生精索静脉曲张,密切联系不育症,应给予患者实施手术,但是由于患者担心影响生育功能,存在不安、抵触、焦虑等不良情绪,加之患者缺乏手术知识以及疾病知识的了解,治疗自信心不高,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可导致患者手术难度增加,将恶性循环形成。
临床实践证实,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缓解术前负性情绪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在术前,强化沟通患者,术前心理疏导中,参考患者文化背景、病情等信息,针对性交流沟通患者,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顺利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在疏导期间,注意重建患者认知,将互相信任关系构建,在适宜时机,鼓励以及安慰患者,将全面评估模式充分利用,了解患者身心情况以及社会状态等情况,将针对性护理方案制定。强化沟通患者家属,将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促进患者感受到关爱,尽量对患者生理以及心理需求进行有效满足,促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最佳狀态,对患者家庭支持以及社会支持进行强化,促进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提高。
此次实验得出:实验组患者明显改善护理后负面情绪、护理服务满意度。
总结以上得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缓解术前负性情绪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小丽, 郭超丽. 双维度四位一体式协同化护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28):2.
[2] 武栩琦. 基于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护理对静脉曲张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 27(10):3.
[3] 吴彩玲. 改良护理干预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 27(18):3.
[4] 于晓军. 分级护理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