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推拿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2-06-15廖文祥
廖文祥
【摘要】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推拿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笔者所在诊所就诊的6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中医针灸和推拿疗法,研究组行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推拿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较之护理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但组间相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推拿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改善中医证候,促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推广价值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风后偏瘫;补阳还五汤;针灸推拿;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
中风为中医内科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风邪入侵、气滞血瘀、痰湿瘀阻所致,具体表现为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等,该病虽可治疗,却易引起并发症,尤以中风后偏瘫为主,即一侧上肢、下肢、面部肌肉等运动障碍,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症状较轻者尚可活动,但存在偏瘫步态行走表现,症状严重者则需长期卧床,可致言语不清、肢体行动受限、记忆力下降等后遗症,若治疗不当,则会引起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家庭压力,影响其生活质量,还会增加生命危险,因此应为中风后偏瘫患者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属于祖国医学,在我国已经流传数千年,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各种治疗手段均已取得显著疗效,在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中,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推拿取得一定成绩,本文为此对该疗法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期望为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笔者所在诊所收治6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分成2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男性和女性各17例,患者年龄为45--78岁,平均(69.74±2.48)岁,其中脑梗死19例,脑出血15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为46--76岁,平均(68.75±1.97)岁,其中脑梗死20例,脑出血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细微(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已了解研究内容和目的,在医护人员讲解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本次研究者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与西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主症为半身不遂、失语、感觉消退、口眼歪斜,次症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伴有2项主症/1项主症与2项次症,且所有患者均具备完整临床资料,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肾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精神疾病。
1.2方法
针灸疗法:取上下肢阴经与阳经穴位,包括曲池穴、合谷穴、支沟穴、外关穴、肩髃穴、太冲穴、阴陵泉穴、阳陵泉学、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头皮取上星穴、百会穴和印堂穴,以上穴位行针灸疗法,刺穴时取侧卧位,保持瘫痪侧在上的状态,行泻阴补阳针刺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对于浮肿现象明显的肢体部位,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拘挛现象明显部位,采用皮肤针叩刺放血。
推拿疗法:采用抹、摇、搓、抖、捻、指柔以及关节运动等手法推拿背部、上肢、下肢、头面与颈项,每次推拿时间为5分钟。推拿前引导患者取仰俯卧位,以患者身体状况为依据选择推拿部位。
补阳还五汤:基础方剂包括当归尾6g、地龙10g、赤芍15g、桃仁15g、川芎15g、红花15g、黄芪80g。在此基础上行加减治疗,半身不遂者加水蛭、桑枝和穿山甲;言语不清者加远志和石菖蒲。药物需加水煎煮,弃渣留汁,药汁含量为250毫升,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对照组行针灸与推拿疗法,研究组行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推拿疗法,两组均在治疗前接受相关药物治疗,以稳定病情。治疗5日为一个疗程,均需治疗四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和治疗四个疗程后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头晕目眩、夜间盗汗、面色苍白、言语不清和半身不遂,积分越高代表治疗效果越差;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值分别为>33分、17--32分、0--16分,评分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量表为NIHSS,评分范围为0--42分,得分越高代表治疗效果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检验数据指标差异性,计量单位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计数单位行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下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3.讨论
中风是一种因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以脑出血、脑梗死为主,其主要症状为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下至小儿,上至老年人,但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典型特点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相关调查数据表示,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年轻人的患病率不断升高,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例数约为250万,虽然脑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下得以逐渐下降,但是仍有60%左右的患者遗留多种并发症,比如失语、肢体偏瘫等,对患者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负担。中风后偏瘫属于脑中风后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无法正常活动等,患者会出现明显感觉障碍,以冷热感知不明或失去疼痛意识为主,为了促进患者意识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恢复,临床认为对患者实施科学的康复训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为,中风后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坚持温经通络和活血化瘀原则,针灸为中医治疗多种疾病的常见手段,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气血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针灸能够在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中起到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中风患者明确生命体征48h后便可开展针灸治疗,其目的是改善微循环,推动脑部侧支循环代偿功能,并提升脑缺血性半暗区的血液供应,减轻脑细胞损伤,促进半暗区功能恢复。另外,针灸治疗有助于改善大脑皮质损伤区域的血供,产生促进活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推拿同样为祖国医学流传下来的治疗手段,能够通过疏通筋骨产生缓解四肢僵硬症状,促进四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推拿疗法的主要作用为疏通经络,作用机制为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循环,从而调节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功能,进而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另外,推拿疗法还能够产生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两者相辅相成,即可发挥治疗作用,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状态,同时改善脑血液循环以及脑细胞功能,针灸和推拿的疗效备受认可,并被广泛运用,已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成为中医治疗中风后偏瘫不可或缺的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中风后偏瘫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认知,再加上针灸和推拿疗法主要依靠医师的治疗经验,缺乏正确理解和拿捏尺度,以致于这两种治疗手段的疗效无法实现最大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需要结合其他中医疗法。
补阳还五汤为中药传统方剂之一,适用于治疗气虚血瘀所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角流涎等病症,方中黄芪为君药,作用为补益元气,气旺则血行,瘀去则络通;当归为臣药,作用为活血通络,且不会损伤气血;赤芍、桃仁、川芎、当归尾作用为活血祛瘀,地龙作用为通经活络,均为佐药。此外,水蛭作用为破瘀通络,远志、石菖蒲等作用为化痰开窍,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补气通络之功效,有助于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具有奇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且可以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在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中引入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推拿疗法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春华,陈智平,林六平,陶琳,奉亚芳.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5):186-189.
[2]张成弛.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09):75-78.
[3]郭梅兰,郭宗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推拿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0):98-100.
[4]王申林,张海超,刘俊佳,李海音.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内服治疗中风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8):48-50.
[5]米晓峰,吕玉娥.针刺夹脊穴为主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04):279-281+309.
[6]谢蕴卓.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海峡药学,2020,32(07):163-165.
[7]吴朝刚,文政,张伟,阳绪银,刘景洋.针灸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06):612-615.
[8]蓝施乐.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
[9]高洁.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症状转归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04):112-114.
[10]吴金甫.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療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01):137-139.
[11]郑世昌.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1307-1308.
[12]袁园.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08):53-54.
[13]李玉军.补阳还五汤应用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185+189.
[14]李娜,于佳宁.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人人健康,2018(04):12+46.
[15]邱健.补阳还五汤应用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