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力资源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06-15李涛汪少贤谢伟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人力资源管理

李涛 汪少贤 谢伟宁

[摘           要]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服务地方经济,成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分析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典型问题,介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做法,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借鉴和完善。

[关    键   词]  学生;人力资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139-03

一、改革的背景

广西是面向东盟国际的大通道,有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是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战略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桥头堡。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落实和深入推进,广西地方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区域经济的活力提高,区域内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客观上要求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和进一步发展。用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国家公办的综合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主动肩负起为区域产业服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于2008年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业自开办以来,主动对接区域内各类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专业建设成绩。但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管理工具、工作方法发展,专业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逐渐跟不上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专业发展滞后,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不够扎实,人才培养质量不够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与实训、竞赛相脱节

以往的课堂教学与实训衔接不畅,技能的传授主要还是以专业教师讲授为主,实训场地和设备条件的缺乏,导致专业技能的练习较少,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加以练习和巩固,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还存在专业教学与技能竞赛相互脱节的问题。专业竞赛,一直都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操作能力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是检验专业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专业教学与技能竞赛相脱节,意味着需要单独投入精力培训比赛选手,而老师和学生日常的教学和学习所花精力已经不少,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势必影响比赛效果。另外,单独培养技能竞赛选手,也失去了检验既有专业教学效果的宝贵平台。

(二)专业发展目标任务传导不到位、专业教师工作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此前,学校、专业发展虽有规划、总体目标,但缺乏具体分年度的行动计划,而学校的绩效考核规则基本都是面向二级院系而制定的,同时也是考核二级院系的指标。而二级院系在分解目标时,也是着眼于保障和完善二级院系总体目标进行分配,考核的是教研室的工作绩效。具体到专业,关系到专业长期发展的考核指标依然缺乏,在专业层面缺乏对二级学院和整个发展目标的细化分解指标,导致专业教师对自己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不明确,往往以为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就够了。教师的工作动力不足,专业发展的状况缺乏实时监控,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缺乏体系保障。

(三)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割裂,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兩张皮”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机制。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不够重视,认为在专业课堂主要以传授技能为主。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缺乏整体设计,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和灌输手段较为生硬、单调,专业课发挥的育人作用不明显,效果不甚理想。

(四)实训教材不同步、针对性不强

当前的人力资源教材实训内容缺乏,各模块课程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的课堂任务实训环节,间接导致教学与实训相脱节。而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中,又面临着教材缺乏,实训设计陈旧,实训环节设计不合理、不科学,不具有针对性,脱离人力资源基层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无纸化、系统化、网络化、规范化的岗位需求背道而驰,影响了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养成,最终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五)学生实训机会较少,专业技能掌握不够扎实,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尚有差距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仅设置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和最后的顶岗实习课程。学生接触实操的机会较少,对于专业技能和操作缺乏感性、形象的认识。人力资源部是企业的重要部门,而薪资、考核方面的工作又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大多接触不到。这些专业技能的养成需要较长时间,多次练习,而课堂时间有限,仅靠课堂练习和完成课后作业,无法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到了顶岗实习阶段,其实已经面临就业关口,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固,影响了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

(六)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抬头率不高

手机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娱乐的工具。随着手机的普及,既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带来了对手机过度依赖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高,玩手机的现象尤为突出,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课后,玩手机游戏占据了学生课余的许多时间,这使他们对于预习和作业,只能草草应付,严重影响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效果。而老师单方面设置手机袋,在上课前让学生统一上交手机的无奈做法,又影响了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的功能。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

(一)探索并形成“课堂+实训+竞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解决以往教学、实训、竞赛相脱节的问题

一是树立“课堂+”的教学理念,引入踏瑞人力资源实训和竞赛软件,在企业模拟沙盘课中增开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内容,寓教于练,将实训、竞赛与课堂教学无缝衔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二是在标杆院校和用人单位广泛深入进行调研的基础之上,主动向学院争取资金,建成了面积200平方米的人力资源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多用途室、行为观察室、素质测评室、绩效面谈室、模拟劳动仲裁室,配备了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实训软件和相关硬件设备,使学生实训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三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连续两届承办广西教育厅主办的广西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赛项,以承办技能竞赛为平台开展技能交流和教学成果示范,以竞赛为机会和平台,跟区内其他高水平院校展开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走出去参加全国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和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竞赛。

(二)尝试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构建专业发展质量评估保障体系

尝试将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体系应用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专业发展方面,开展先行先试。首先,在人才需求调研和仔细研读学校、二级学院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的基础之上,通过制订专业的“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专业的发展目标。其次,将目标分解为每一年的工作任务,制订年度工作计划予以落实;同时,辅以学生评教数据、企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第三方专业竞争力分析对专业培养质量进行考核,使每位专业教师明确、清楚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而后,以年度为时间段,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和全方位考核法,考核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通过持续的诊断改进保障专业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有质量地快速发展。通过引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改变过去专业发展责任和压力传导机制薄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将学校、二级学院的“十三五”规划和总体目标分解成每年、每位老师的具体工作项,并且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和全方位考核工具对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查摆问题,改进工作,找到了一条专业自我迭代,有效发展的路径。

(三)通过与思政部教师共同开发研究,在充分了解思政元素的基础之上,探索形成以课程为基础,价值观为纽带,专业知识点为载体,育人为最终目标的课程思政实践与经验,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改变过去学生在专业课上学知识、技能,在思政课上树立“三观”的状况,探索在专业课堂上实现育人功能,专业课和思政课协调发展的育人之路。通过与思政课老师结成帮扶对子,对核心的专业课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统一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相结合的一整套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之上,对每堂专业课进行系统设计,明确何时融入、怎样融入和融入什么思政要素的关键问题,结合实践总结出“知识点直接融入、任务融入、项目融入以及整门课程与思政专题的有机融入”等高职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融入的常用方法。将思政课育人的元素与专业课传授的知识技能相互交汇融合,更加强调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敬业程度、责任心和工匠精神,实现专业课程“润物细无声”的良好育人效果。

(四)以知识为基础、技能为引领、素质为根本,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理论、“互联网+”思维以及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三同步、四融入”系列教材内容创新

在对企业目标岗位需求进行科学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引入企业目标岗位关键任务到教学环节,系统编撰了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综合实训等模块针对高职学生的实训教材,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和实操能力。新教材共有6本,其中含有技能训练内容和环节的占了4本,突出以知识为基础、技能为引领、素质为根本,站在整个人力资源专业的角度,系统设计整个专业各门核心专业课的实训教学,在专业课堂中科學穿插实训环节,课堂随上随练;课后设计巩固环节,针对性进行巩固;顶岗实习前,设置综合实训课程,最后练熟和巩固专业技能,这样系统的设计使得各门课程实训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的专业技能。教材同时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案例、“互联网+”的用户至上和简约思维及微创新等思维理念、最新的职业资格要求和标准等,在内容和构思上都进行了创新。

(五)构建了“课堂练习—企业跟岗实习—虚拟仿真模拟实训—技能竞赛—企业顶岗实习”的“五层递进式”专业技能实训体系

对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关键技能要求,结合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知识掌握的客观实际情况,以课程为基础,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为条件,人才供给和专业服务为驱动,专业技能层层提高为目标,吸收“三明治”教学法的学习思路,在反复的学习、比赛和训练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持续提高。针对人力资源专业实习岗位企业吸纳人数较少;实习内容敏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不多;课堂练习趣味性不强,吸引力不大;学生对职场环境适应性较差等问题,系统性地重塑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训体系,形成“课堂练习—企业跟岗实习—虚拟仿真模拟实训—技能竞赛—企业顶岗实习”“校企”跨界融合的“五层递进式”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实训体系,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程度。

(六)采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试点及推广,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学生专注力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等问题

抓住学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契机,积极主动申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二级学院内开展推广;同时发动年轻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以赛促教,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多手段、全方位育人。教学团队在超星平台上搭建了试点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潜心寻找和创作课程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拓展了课堂的宽度和广度,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及时检验教学成果。在建设课程的同时,积极向外推广课程,虚心听取同行和学生的意见,努力完善线上课程,为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全面铺开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改革成效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建成了符合实训教学要求的面积200平方米的人力资源综合实训基地,使学生实训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通过总结专业改革经验,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14篇,编撰特色教材6部,被30多所院校广泛使用,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10余门。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终于摸索出了一条以“课堂+实训+竞赛”为三支柱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通过承办2018年、2019年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赛项,以竞赛为平台和契机,跟广西区内其他兄弟院校展开交流,推广了我专业办学的优秀经验,提高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专业的同行影响力。

(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我專业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级人力资源技能竞赛、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竞赛、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技能竞赛,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省区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校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根据2018年毕业生调查,直接上司对本届毕业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的满意度超过95%。

(三)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显著

人力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积累的经验在管理学院2019春季学期中的16门课程中加以推广,育人的效果和经验得到了中国教育报的报道(《98%满意率背后的故事——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一)》)。

参考文献:

[1]贾俊花.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

[2]龙云兰.基于胜任力导向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21(12).

[3]杨延冰,王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功能的再审视[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

[4]程卉.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路径优化探讨[J].中国商论,2020(6).

[5]马婧.试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参与式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20(11).

[6]马婧.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几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3).

◎编辑 马花萍

作者简介:李涛(1983—),男,壮族,广西南宁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人力资源管理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有趣的动物
人力旅行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