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022-06-15王艳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问题链双减

王艳

摘要:推进国家“双减”工作,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链,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引擎: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有效生成学科核心观点,发展学科关键能力,形成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设计:一要植根真实情境;二要依据课程标准,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三要有挑战性。

关键词:双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深度学习 问题链 核心素养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出的战略决策。落实“双减”工作,关键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引擎。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框“做负责任的人”为例,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设计。

一、让问题链植根于一个真实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让问题链植根于一个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在一个真实情境中有效解决一串真实性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

(一)深度学习和问题链的基本内涵。刘月霞、郭华教授提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习过程。什么是问题链呢?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后雄认为“问题链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指向深度学习问题链是基于真实情境创设的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串。“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发现条件与问题的关系,赢得问题解决。”深度学习和问题链设计需要一个真实情境作为活动的载体。

(二)创设一个能承载问题链的真实情境。真实情境是问题链设计的着力点,问题解决的立足点。脱离情境,问题链就如同无根之木。情境创设重要依据是围绕着教学主题、教学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任务定位在学科核心素养上。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符合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问题链设计是紧扣核心素养的。为此,创设一个真实情境,能让问题链植根其中。在执教“做负责任的人”一框时,笔者围绕教学主题、教学任务、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大医大爱守护生命”的事迹,为学生创设一个整合性、真实情境。具体如下。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他勇毅担当,护佑生命。从非典时“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这来”,到新冠疫情防控中“抗击疫情,医生就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他肩上始终扛着医者的责任担当。当武汉发生疫情,钟南山院士提醒别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抗疫最前线。当他坐高铁赴武汉,临时被安頓在餐车,一坐定便拿出文件来研究……两天后,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告知公众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他提出“早关注、早部署、早启动、早落实”的策略,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赢得了宝贵时间。

他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抗击非典期间,他和团队日夜攻关,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为提高治愈率作出贡献。新冠肺炎抗疫期间,他带领团队开展应急临床试验,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文章,与20多个国家医学专家远程交流探讨,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方案”,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他坚守一线,治病救人。坚持每周“院士大查房”。冬天,他会用手先把听诊器焐热,再给病人听诊,检查时会扶着患者慢慢躺下,查完后,再慢慢扶起来。无论病人多大年纪、何种病情,他一视同仁。对他来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只有如此他才觉得幸福,人生才有意义。他常说:“从医几十年,我最大的幸福,是始终站在治病救人的一线。”他寄语鼓励年轻人“勇气、担当、责任,青年人必备的素质。”

(三)真实情境是问题链解决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情境让学生思考有根,表达有据。本课所创设的情境,生动呈现了钟南山院士的勇毅担当,承担责任却计代价与回报的感人事迹,蕴含着学科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追求,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素材。实践证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让问题链植根真实情境,是做到联系实际,实现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紧密结合,让课堂教学避免了学习知识的单调、枯燥、乏味,让课堂活动走向生动、活泼、丰盈的世界。

二、要依据课程标准,紧扣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设计基本前提是,依据课程标准,紧扣学科核心素养。

(一)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问题链设计的基本遵循。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教学纲领性文件,体现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价值追求,呈现着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知识目标要求。一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框“做负责任的人”一课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内容标准是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本框核心素养集中体现是公关参与中的“责任担当。”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核心素养,本框问题链设计具体如下。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022年5月中第14期(总第114期)1.分析钟南山院士承担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有的具体表现?

2.钟南山院士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对此,中学生应拥有的态度是什么?钟南山院士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钟南山院士提醒别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赶往武汉最前线,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病症,回到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从他的言行中你获得怎样的感悟?

4.结合情境,谈如何对待不可推卸的责任?

5.在实际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向钟南山院士学习,做负责任的人?

(二)问题呈现整体性、核心性。由多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因相互关联而呈现整体性特征,因问题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又呈现核心性特点。本框5个问题组成相互关联的一个问题链,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整体性思考,生成学科核心观点“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合理选择;不履行责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对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自觉承担;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因问题链呈现核心性特点,有助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价值观念“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人生价值。”问题链呈现整体性、核心性,避免了问题的杂乱无章,保障了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运行。“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聚焦活动整体设计,让高质量学习活动精彩绽放。

(三)让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不走偏!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核心素养的问题链,牵引和引导着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做人品格,有效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落实学科素养。通过对本框问题链的分析探究、问题解决中,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等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形成正确观念“承担社会责任要不计代价与回报,做负责任的人。”学科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

三、问题链要有挑战性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点燃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热情,促进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链,调动学生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索,能有效克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式的接受性学习,生成学科核心观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本框问题链第一问“分析钟南山院士承担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具体表现?”此问题是围绕“不言代价与回报”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的,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承担责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获得回报,懂得一旦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责任与代价、回报的关系,做事不计后果,常常以是否能获得回报作为承担责任与否的前提。为有效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消除错误观念,笔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并将教材观点与钟南山承担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事迹紧密结合,通过辩证分析,促成学生形成学科核心观点,即承担社会责任,要不言代价与回报。第二问“钟南山院士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对此,中学生应该拥有的态度是什么?钟南山院士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此问是对第一问的追问。问题的挑战性在于,有的学生思想观念存在偏差,认为“只有优秀人物才应能做到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要纠正错误观念,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解决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对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言代價与回报的钟南山院士心怀感激之情!敬佩之情!价值上认同!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行为上以钟院士为榜样,树立“爱岗敬业,勇担责任、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等优秀品质。第三问“钟南山院士提醒别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赶往武汉最前线,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病症,回到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从他的言行中你获得怎样的感悟?”此问兼具综合性、开放性特征。理解此问题,一要综合七年级上册“珍惜生命”和八年级上册“承担社会责任”知识、观点分析问题,二要引导学生对情境蕴含的价值观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深度分析钟南山院士言行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观,深刻认识钟院士“在国家紧要关头能挺身而出,不言代价与回报,勇担责任;积极践行爱国、敬业、友善、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社会,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等等。第四问,通过引领学生对“如何对待不可推卸的责任?”的思考,结合实际,让学生认识对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分析,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一问“在实际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向钟南山院士学习,做负责任的人?”既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学以致用,落实行动。为此,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与教材对话,与自身对话,与同伴对话,深入分析,知识迁移,情感迁移,结合自身实际,反思如何“做负责任的人”,从而深刻意识:“中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挑战性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问题指向应明确,价值导向要正确;语言表达宜简洁、有条理;问题不能偏、难、怪,旧;等等。以挑战性问题链为思维引擎,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结语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创设一个真实情境。在真实情境中设置一个问题链。以问题链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引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科关键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学以致用,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深度学习的本质要求!真正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细!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2.

[2]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

[3]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5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问题链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