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霓彩越千年无处不琉璃

2022-06-15白英

旅游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琉璃技艺构件

白英

“霓彩越千年,无处不琉璃。”秋冬的介休,满眼北方萧瑟的秋色,远远望去,点缀在一处处建筑上千年窑火淬炼出的琉璃宝色愈显绚丽鲜亮,如同彩虹滑落人间。介休南依太岳,北临汾河,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这片沃土的毓秀钟灵。春秋时期“割股奉君、功不言禄”的介子推辅助晋文公上位,淡泊名利拒不出山被烧死在介山(今“绵山”),清明、寒食便由此而来,介休也因“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如果说介子推为介休这座古城平添了一抹苍凉的历史底色,那么造型各异、绚烂夺目的琉璃构件,则为这里铺就了一道流光溢彩的城市新色。介休市内矗立着各式各样琉璃装饰的古寺庙宇,或气势恢弘,或精致典雅,庙堂之脊上的琉璃饰件使这些古建筑散发出动人的光彩。这种从火中淬炼、岁月中涅槃而生的琉璃艺术,相承不衰,代有佳作,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色彩斑斓。介休周边保存完整的琉璃建筑与构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质量之精、历史之久,简直就是中国建筑琉璃的宝库,艺术之美,世所罕见。

匠心传承

介休琉璃制作技艺主要传承在洪山镇,从介休县城出发沿X377 县道行至石屯村与洪山镇的岔路口,远远就看几件大型琉璃制品沿路安放,威武的琉璃双狮左右对视生动传神、精美的琉璃宝瓶色泽鲜艳上浮盘龙、壮观的四狮抬瓶四面观望仿佛在保佑着这块土地,众多琉璃制作品,簇拥着的是一座两层白楼,楼顶横幅上“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介休琉璃烧造技艺”几个大字分外醒目,这就是介休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了。

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人刘开宝创办的设计制作基地。进入楼内巨大的厂房,工人们正在不同的工艺环节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刘开宝在研究自己收集的古代琉璃残件,墙上挂满了关于琉璃知识的画板,四周陈列满了他制作的琉璃制品,大到影壁宝塔、小到五脊六兽,花样齐全,品种多样。摆放在屋中最显眼位置的是一件直径1.1 米的“二龙戏珠”琉璃壁心(影壁的琉璃构件),双龙自然盘曲造型灵动,手法圆润细腻形神俱像,龙口及鳍尾施蓝绿釉,鳞片用金黄釉,釉料浑厚色泽晶莹,古朴又不失华彩。刘开宝说,这是按照洪山源神庙明代原件1:1 复制的作品,前几年此壁心不幸被盗,作为洪山琉璃匠人的他,痛心之余按照留存的图片进行了复原烧制,复制品不仅真实还原了原件的神韵和风采,而且还有了突破,原件是四块拼接而成,而这件壁心是整体烧造,图案更加流畅,造型更加立体。

每一件流光溢彩的建筑琉璃构件背后都饱含着琉璃艺人的匠心,刘开宝制作一件琉璃作品,需要经过选料、设计、造型、成型、素烧、施釉、釉烧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周期长达几个月,大中型琉璃构件甚至需要半年以上,而这其中每一步都需要手艺人的精准拿捏。采回来的泥土加工好后,便是造型,这个过程像是一位雕塑艺术家搞创作一样。造型是重中之重,刘开宝先要构思好作品,用泥坯把大形立住,再一点点用手工雕出细节,如果是大型琉璃构件,则需要造型后分解开来做成模具,倒模出来后由若干块拼合而成。刘开宝和工人们正在修整打磨即将完成塑形的大型影壁“麒麟献瑞”,整个影壁六米见方,图样来自后土庙,但这件面积更大,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麒麟献瑞”影壁。已見雏形的麒麟造型精巧灵动,身型健硕筋骨强健,肌肉饱满狮尾前卷,脚踏宝物蹬蹄回首,双目圆睁鬃毛飞舞,观之立刻感受到财源兴旺、福寿安康的美好祝愿。刘开宝耐心地将每一处泥坯部位都修整得光滑自然,他说,修坯是对琉璃造型细节上的精准把控,不细致会影响到琉璃烧出后的美观。

后土庙精美琉璃

刘开宝手头的这件“麒麟献瑞”已经做了两个月了,待修坯完成,就要开始烧制了,相比于陶瓷的一次烧制即可成型,琉璃需要两次烧制方能完成。第一次入窑叫素烧,素坯的烧成时间是七天左右,最开始需要慢烧,升温太快作品会炸裂,待温度达到600-700℃时才能快烧,中温、高温阶段温度迅速达到1000-1200℃之间,这其间需恒温保证窑炉温差做到最小。待烧出来成为陶器后,再施以琉璃釉。釉色可以说是琉璃的灵魂,对于刘开宝来说,最让他着迷的环节是给素坯上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上釉用的颜料多是被碾成粉末的金属矿物,每一种颜色都有独特的配方,他并没有因为工序麻烦而走捷径,“现代化工颜料虽然也能呈现出想要的颜色,但是在细腻程度上往往不及矿物颜料着色自然经久不衰,还是古法得劲。” 每一笔上釉都是琉璃匠人日积月累中对色彩的极致追求,根据不同的构件,上釉有沾釉、浇釉、涂釉等手法,琉璃釉为低温釉,泥坯的白度决定琉璃釉色的明度,而釉料的配比与厚薄决定着琉璃的色泽,不同的釉色所含的金属各不相同。

上完釉后,便要第二次窑烧,温度是控制釉料显色的关键,需要快速达到800-900℃,这样才能让釉色快速附着在陶土上,时间稍有差异,釉料使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烧制过程非常考验工匠的眼力和经验,就像是烹饪讲究火候一样,烧制琉璃构件考验的也是对火候的掌控,温度升得快了,整个器物就会断裂,升得慢了,又会错过最佳成型时间。待到出窑后,随着温度降低,精心调制的颜色一一显现,光滑剔透,灵动饱满,这时一件琉璃构件才算完工。

精心设计

介休琉璃烧制技艺自成一派,多用于建筑,因此也被称作是建筑琉璃。整个烧制过程中,每一件琉璃构件都饱含了金木水火土的淬炼。做琉璃是个苦活,然而刘开宝却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为自己生在介休这个琉璃之乡,与琉璃结缘而感到幸运。介休烧造琉璃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金属原料、煤炭柴火、洪山泉水、低铝坩土,烧窑制瓷施釉,具有完备的生产原料体系,历史上的介休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百姓富足教派云集,寺庙民居的大量修建,促成了介休琉璃产业的繁荣,并逐渐成为向四周输出琉璃制品和工匠艺人的建筑琉璃烧制中心。刘开宝的祖爷爷刘泽长、爷爷刘少银、父亲刘洪春都是琉璃工匠,到他这里已传承四代,也为他扎根于此再创琉璃辉煌提供了深厚的底蕴。

介休建筑琉璃烧制不仅是一项高超的技术,而且也是一门顶级的艺术。介休城乡及周边至今还保留有后土庙、五岳庙、城隍庙、东岳庙等精美琉璃建筑,其中有11 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重点文物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建筑或为黄绿蓝三色琉璃铺顶装饰,或为黄绿色琉璃剪边装饰,造型优美的琉璃脊刹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其中的琉璃形制几乎囊括了所有样式,诸如脊饰、鸱吻、滴水、筒瓦、板瓦、悬鱼、博风、影壁、牌坊、楹联、碑刻等,件件都是精致的古代建筑艺术珍品。

精美的的琉璃

介休后土庙位于城中心,有着三晋建筑琉璃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建筑包括了从明代正德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的琉璃建筑及琉璃制品,是民间建筑琉璃的集大成者。中轴线上依次为四进院落,殿堂楼阁、影壁乐楼穿插其间,所有建筑无论大小皆饰以五彩琉璃,莲花脊岭金黄耀眼、宝刹鸱吻高耸巍峨、浮雕龙凤形态各异、花卉葡萄色泽艳丽、仙人瑞兽各显神韵,整个建筑群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宏伟瑰丽,置身其间,宛如身处美轮美奂的琉璃世界。太和岩牌楼,位于介休北辛武乡,原为真武庙前的门前坊,四柱三门三楼歇山顶造型,通身包砌孔雀蓝釉琉璃,每个门框上的花式雀替,雕琢得细密繁复,造型无比细致,松枝、竹节、鹿纹、鹤羽、祥云、边饰全都清晰可见,精美异常,虽经历几百年风雨,但色彩和形态都崭新如初,是琉璃建筑中的精品。张壁古堡空王祠廊下,立有两通明万历年间烧造的琉璃碑,碑高250 厘米,宽68 厘米,碑身通体孔雀蓝色,碑文为黑色釉书写,碑额螭首雕刻着青黄绿三色琉璃二龙戏珠,两侧蓝黑色龙纹花卉装饰图案,为国内外所罕见。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登峰造极,不仅仅用于屋舍建筑,更出现整栋的琉璃塔等建筑形式。距介休不远的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琉璃塔,塔高47.13 米,通身琉璃贴面,塔身二层以上全部镶嵌着蓝、绿、黄、白、黑五彩琉璃雕饰,各层皆有琉璃出檐,琉璃仿木斗拱,与莲瓣相隔,二层与三层有琉璃佛像、菩萨、天王等雕塑,各层亭台角柱花卉等一层一组图案,样式繁多,造型优美,制作精美,及至今日依旧是耀眼夺目,蜚声海内外。

琉璃生产

“神峰北,地一所:东至大烟头,南自至,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介休洪山镇北宋古瓷窑址中发掘出土的唐贞元十一年(795 年)“法兴寺碑”碑文表明介休在唐代时即有“琉璃寺”,这是截至目前能证明介休琉璃烧制技艺年代最早的文物碑刻记载,距今已有1200 年的历史。据考证,早在元代介休的琉璃匠师已经开始向外输出,至明代琉璃匠师外迁者更甚,曲阜三孔,沈陽故宫,关外三陵,北京皇家园林,清皇陵等都留下了他们的烧造印记。介休琉璃工匠把工艺带到全国各地并继续发扬光大,为明清琉璃艺术的传播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都说琉璃好看,却哪知璀璨背后的艰难。生于1969 年的刘开宝,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对琉璃喜爱有加,从小便与这项工艺结下缘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高中毕业后他就想回村做琉璃,然而改革开放后建筑材料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琉璃的用量开始急剧减少,介休的琉璃窑火已不复历史上的旺盛之态,家里人并不支持他再从事这个行业,他只好一边烧耐火砖,一边用烧砖的利润兼做琉璃,这期间他经常外出观摩相关行业学习如何经营,随着经验的积累,1994 年他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建起了“开宝琉璃瓦厂”,重新踏上了钻研古法琉璃烧造技艺的茫茫长路。

洪洞广胜寺飞虹琉璃塔

迎难而上,生机初现。2003 年的一天,一位客户来介休订做维修庙宇的青砖青瓦,路过他的厂房看到了琉璃制品非常兴奋,看了几件样品后,放下八千元的订金要订做一套16 米长3 米高的九龙壁。听说他接下这个工程,村里人开始议论:“烧砖烧瓦的小活儿做起来容易,这么大的工程,做不成可就赔了。”确实,订做大型构件的少之又少,造型烧造都存在难题,为了完美的塑出九条龙,他多次去各处存有“龙”的古建筑里观摩;为了烧造大型构件,他重新修造了窑口;他为了扩建厂房节约资金,连工人也不舍得雇。当时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并不像现在这样搭上架子站着做,而是一天到晚蹲在地上爬着做,为此腰椎还落下了毛病,就这样一边钻研古法一边攻关技术难题,终于完成了作品。最后结算时人家付的款中还剩几百元,他又给捎了回去,技艺精湛诚心待人,客户非常感动。这个时候,又赶上国家开始保护古建非遗,他的名声一下就传了出来,活儿多了起来。

坚守古艺,扩大规模。2009 年他注册成立了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展开了对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保护研发等一系列工作。当年的介休琉璃匠人众多,然而现在却只有刘开宝仍在坚持传承传统琉璃烧制技艺。在他从事琉璃行业的近三十年间里,历经无数坎坷,攻关难题、恢复技艺、开拓市场、筹集资金处处举步维艰,仅厂子就因村里扩大规模、规划拆迁、环保等各种原因五次搬迁。然而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他坚定的步伐,不计成本地投入去创作、去研发,在他的心里,坚守和传承的不仅仅是介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从起初只生产单一的琉璃瓦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可生产、设计、定做各种琉璃制品、功能齐全的介休市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他主动担负起了对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挖掘传承保护义务。“介休琉璃文化的千年流传,靠的就是介休世世代代琉璃工匠的匠人精神和薪火相传的情怀,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介休市是我国著名的琉璃之乡,琉璃烧造技术天下闻名,为了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打造“琉璃之城”, 2012 年新落成的介休市博物馆“三贤故里”广场上,需要烧造一件大型琉璃制品作为新的城市地标。刘开宝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要烧制一件如此大型的地标性琉璃建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什么样的建筑,才最能彰显介休琉璃文化?刘开宝来到介休市博物馆寻找灵感,这里陈列的艺术品都是介休后土庙、五岳庙、城隍庙等建筑上替换下来的琉璃构件。有一件出自介休五岳庙钟鼓楼的“四狮”琉璃脊座,造型精巧,色彩灵动,四只狮子分别朝向四面仿佛在镇守八方,其背部紧紧靠在一起共同托顶起了一只宝瓶。狮子、宝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寓意吉祥,“四狮抬瓶”谐音可解读为 “事事太平、时时太平、四时太平、世世太平”,特别是狮身上的孔雀蓝釉色,色泽艳丽,流光溢彩,刘开宝在它面前驻足良久,心中也有了自己作品的大致轮廓。

太和岩碑楼

后土庙 中国古代建筑琉璃博物馆

造型立意确定后,刘开宝面临的是更大的难题,“整体要求从底基座到顶上九米九,重达百吨,这么大的琉璃建筑,哪个地方都没有做过的,第二个难点就是釉料中要有孔雀蓝才出彩,而这已失传了一百多年,是个巨大的挑战和难题。”琉璃美在其瑰丽的外表下蕴藏的传奇色彩,最为名贵的要数孔雀蓝琉璃了,这种古老的琉璃色釉用天然矿石颜色调配而成,创烧于元兴盛于明清,配方在时代更迭中失传已久,现在的化工颜料虽然能做出相仿的颜色,但却比不上矿石颜料的细腻。破解孔雀蓝色釉古配方,刘开寶感觉到自己此时肩负的是传承介休琉璃文化的重任。他先是购置研磨机、烤炉等小型实验设备,进行试验,无数次反复中终于烧制出孔雀蓝相近的颜色,功夫不负有心人,孔雀蓝色釉终于在刘开宝的手里成功恢复了。

2013 年9 月29 日,伴随着三贤广场、介休新建博物馆的落成,刘开宝特制的孔雀蓝大型城市琉璃雕塑艺术品《世世太平》(四狮抬瓶),矗立在新建广场中心。整座璃雕塑高6.6 米,连基座总高近10 米,光滑剔透,灵动饱满,寓意“以匠人之心、祈风调雨顺、愿国泰民安、保世世太平”。也标志着我国古法孔雀蓝琉璃烧造工艺在失传百年后再一次面世,成为古城介休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为这座“琉璃之城”勾勒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昭示着中国建筑琉璃文化以及介休琉璃烧造工艺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大型琉璃地标性建筑《世世太平》的成功烧造,让刘开宝打开了介休琉璃文化转型发展和文化传承新思路。面对时代的发展,他不断地思考介休琉璃的发展之路。如果把建筑琉璃只当成建筑构件,那是有天花板封顶的,但将它当作艺术品,那就没有空间限制了。社会环境的转变对建筑琉璃行业影响巨大,现代建筑高楼大厦所用的新式建筑材料越来越多,建筑琉璃好像离市场渐远了。然而,看看身边介休古建筑上一件件雕饰繁复的顶级琉璃构件,霜雪磨砺依然璀璨,都是无价的艺术珍品。其实,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将建筑琉璃作为艺术品来对待,就是回归琉璃的本质。刘开宝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他志在推动琉璃从建筑构件向艺术品转化,开发适合庭院和居家摆放、与生活相关的琉璃陈设,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技术方面逐步将琉璃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呈现出多彩的传统文化与深厚的民族特色,以全新的表现形式,走入人们的生活,得到市场的认可。

介休建筑琉璃历经风雨愈发闪亮,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虽然历史上的鼎盛之态已不再,但它却是中国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只有让更多的人欣赏它,才能让窑火生生不息。近代社会百年动荡,加之琉璃匠师的相继谢世,介休建筑琉璃技艺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刘开宝在恢复技艺的同时,着力培养传承人,学习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的儿子刘文海、学习雕塑工艺美术专业的女儿刘文婷,在刘开宝的影响下,回乡创业传承祖业,已成为新一代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人。现在的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二层小楼,2022 年刚建成投入使用,在设计上兼顾了非遗传承功能,增设了琉璃制作体验区,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孝义斯玛特美术教育基地的师生成为第一批前来学习体验的年轻人,刘开宝希望通过对介休琉璃非遗项目的展示,带动地方经济,宣传琉璃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地方旅游。

“让更多的人欣赏建筑琉璃艺术,重现繁盛的琉璃产业,有难度,但更要有恒心。”阳光下的介休琉璃赏心悦目,充满艺术之美,刘开宝目光坚毅地看着满院的琉璃构件,心中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力量。“今天我们研发推广、创新发展琉璃文化和产业,将来,一定是留给后人代代相传的无价文化遗产。”介休琉璃已不仅仅是个物件,更多的是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含义与寓意。

琉璃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用斑澜的色彩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刘开宝要做的,就是用热爱和坚持将这些故事继续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琉璃技艺构件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法门寺里的琉璃
大山深处是琉璃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建筑构件
八角琉璃井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